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角石简介

角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79 更新时间:2024/2/13 18:39:18

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具有坚硬外壳的头足纲动物的总称。

简介

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顾名思义,角石外壳的形状象牛或羊的角,一般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或盘卷的。角石从开始发育到最终长成,壳的直径逐渐变大,肉体生长时不断前移并分泌钙质的壳,最后着生在壳体最前部,形成住室。住室后面壳的尖端一方则形成一系列的气室,气室对角石的升降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角石死亡以后,肉体通很难保存,只有硬壳才能够保存成为化石。角石壳的外表不一定都是光滑的,许多种类壳的表面发育有不同的纹饰,如结节、瘤、各种横纹、竖纹等,体内隔壁、体管等构造也很不相同,它们都是重要的鉴定依据。

我国角石化石资源非常丰富,北方奥陶纪地层中的鄂尔多斯角石、门角石、灰角石;南方奥陶纪地层中的震旦角石、盘角石、米契林角石等都是代表性属种,它们长期以来被有效地应用于划分对比地层。

角石的外壳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有些种类的外壳具有明显的螺旋线——证明其与中生代的菊石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

角石是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头足类,直至侏罗纪仍广泛分布于海洋中;古新世至中新世海洋中仍有分布,但已显示出无壳化的进化趋势。

现存的鹦鹉螺即角石动物的后裔之一。

震旦角石

拉丁学名:Sinoceras

生存年代:中奥陶世

壳体呈圆锥至圆柱形。壳面饰有波状弯曲的横纹。梯板颈直,较短,体管细小,位于中央或略偏。中奥陶世。

古无脊椎动物。头足纲的一属。外壳呈圆锥形或圆柱形。壳面覆以显著的波状横纹。隔壁颈相当于气室深度的1/3至1/2。体管细小,位居中央或微偏。常见于我国南部奥陶纪地层中。三峡地区含大量震旦角石。纵切面磨光状如塔,可做陈列品用,故俗名“宝塔石”。

阿门角石

拉丁文学名:Armenoceras

生存年代:早奥陶世

古无脊椎动物。头足纲,鹦鹉螺亚纲的一属。壳直,体管大,偏中心,呈串珠状,内体管发育。常见于我国北部奥陶纪地层中。

壳体直锥形,横切面略呈椭圆形。梯板较密,体管大,呈扁宽的念珠状。早奥陶世较多。

壳直,体管大,珠状,具内体管支管。横切面略呈椭圆形。隔壁较密,隔壁颈为短弯颈式,颈缘很长并与隔壁接触或相距甚近。本属与珠角石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属的体管节更扁宽,隔壁颈极短,颈缘很长并与隔壁接触或相距甚近。奥陶纪至志留纪。中国多产于北方马家沟组。

珠角石

头足纲、鹦鹉螺亚纲的一属。壳直。体管大,体管节扁宽似串珠。隔壁颈向外弯曲与隔壁作45度角。体管内部有钙质充填物,具体内管支管(放射管)。奥陶纪。分布于亚洲及北美。中国过去所定北方奥陶系中的“珠角石”,现多已改称阿门角石或链角石。

棘角石

拉丁文学名:Echioceras]

目:菊石亚目;科:棘角石;俗名:菊石;时代:侏罗纪早期;分布:全世界

直径6cm,壳均匀反旋,并有圆腹,壳上装饰有结实、规则的细圆齿的肋条,肋是从核心里的结节生长出来的。

产地:这种菊石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陆架海里,从反旋结构的壳椤以推断棘角石是不适合快速游动的。它可能以腐肉为食或捕捉移动缓慢的动物。

弓形角石

弓形角石[Cyrtoceras]

目:菊石亚目;科:弓形角石科;俗名:鹦鹉螺;时代:奥陶纪;分布:全世界。

全长12cm,壳弯曲像开的长牙,从侧面看呈圆形。后部由众多排列紧密的腔室组合,而现存腔室则组成了壳的前部。这种动物很可能是头朝下生活在海底附近,它能够游水并改变浮力。

附注:这种属的特点是有内部印模,而印模是原先的壳留下的。

圆盘角石

圆盘角石(Discitoceras)

大小:直径2.5厘米

生存年代:3.62亿年至3.25亿年前

生存地点:世界各地的深水礁体中

类别:化石-鹦鹉螺亚纲。

特征:壳平旋,壳圈断面近方形。壳面具明显的横肋。体管细,早期位于中心,成年移至近背侧。梯板颈直,连环厚。

澳洲角石

澳洲角石[Australiceras]

目:菊石亚目;科:曲菊石科;俗名:菊石;时代:白垩纪早期;分布:全世界

这个属简单盘卷的壳随着其生长,扩展得很快。壳上的装饰有纤细而紧密的肋条,并扩展到圆腹上。这一科中许多有密切关系的壳的结构都没有盘卷,因此,体腔便形成钩状。

产地:生活在白垩纪早期陆架浅海中,游水很慢。

附注:与许多菊石一样,最常发现的是澳洲角石的壳阶部分,而不是整个标本。

鄂尔多斯角石

时代:中奥陶世;头足纲;珠角石亚纲。壳大而直,横切面为圆形或近卵形。体管粗大,位近壳的中心。隔壁颈较长且向外弯,连接环向外呈球状弯曲,最后部分收缩升高,与下面隔壁形成1~15毫米的间距。气室较小。体管内部有倾斜的放射状细支管。产于中国北方。

多味蕾角石

多味蕾角石[Douvilleiceras]

目:菊石亚目;科:多味蕾角石科;俗名:菊石;时代:白垩纪早期;分布:全世界。

壳为内旋结构,外形压缩,圆腹上有结实、单一的肋条,每肋条又分成众多均等的结节,结节原先都长着长壳针。

产地:这属的游水能力一定很差--壳阶宽阔的外形使其在水中的阻力很大。多味蕾角石要花很多时间寻找腐食或捕捉猎物。

附注:这个保存完好的内印模是由黑色的磷酸钙盐组成。

目:鹦鹉螺目;科:无管角石科;俗名:鹦鹉螺;时代:古新世-中新世;分布:全世界。

壳内旋并压缩,有一窄浅的核心和圆腹。骨缝的侧面有突出的朝后的折皱,这使其与一些原始的古生代菊石十分相似。

产地:无管角石可能生活在相对很深的水中,其压缩的壳呈流线型以便游动更快。

附注:该标本是壳上有腔室部分的内疗印膜。

房角石

门:软体动物们

纲:头足纲

房角石(Cameroceras)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头足纲生物,生活在泥盆纪。巨大的房角石长度约为30英呎(9米),不过这个估计值的准确性仍有争议。即使如此,房角石仍然是古生代最巨大的生物之一。从它巨大的身躯来推测,房角石是一种生活在深海的顶级掠食者(它们可能无法在浅海移动身体),可能以广翅鲎(例如巨型羽翅鲎)为食。

喇叭角石

门:软体动物们

纲:头足纲

亚纲:鹦鹉螺亚纲

喇叭角石(学名Lituites),又名薇角石,是一属已灭绝的鹦鹉螺类。它们源自于4亿6000万年前的奥陶纪,是已知最原始的头足类之一,包含了一些最初在水中生活的头足类。其化石主要是在中国湖南发现,另外在北欧也有发现。

喇叭角石的壳卷曲成平面螺旋。壳的螺旋纹轻微接触。经过幼年的卷曲部份,它们逐渐成长为笔直或轻微弯曲的部份,幼年部份最后只会充满气体或液体。成年的喇叭角石会占有部份壳的非卷曲位置。住室的开口狭长。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火星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航天器,包括从火星附近掠过的太空船、环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登陆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火星漫游车以及未来的载人火星飞船等。1960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A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它是历史

  • 中国火星探测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2014年6月,有着“嫦娥之父”之称的中科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的开幕式上透露,我国即将开展深空探测,其中预计2020年实现火星的着陆巡视

  •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战争背景与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至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复仇并相继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背景明朝初年,散居白山黑水一带的女真族,经过长期战争、迁徙、融合,逐步分化为建州、海西、东海(又称“野人”)三大部分,由奴儿干都司管辖。建州女真主要居住于明朝抚顺关

  • 约旦河的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一个由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三国科学家组成的共同小组研究表明,到2011年,约旦河下游将面临枯竭的危险。用“中东地球之友”以色列方面负责人吉顿·布朗伯格的话来说,“现在你几乎能够蹦过约旦河,许多地方连跳都不用跳,水只能没到脚踝。”在水资源稀缺的中东地区,约旦河这条流经了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

  • 2020年7月26日:奥莉薇·黛·哈佛兰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奥莉薇·黛·哈佛兰(Olivia de Havilland)(1916年7月1日-2020年7月2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美国影视女演员。1934年因在威廉·莎士比亚舞台剧《仲夏夜之梦》中饰演赫米娅一角走进好莱坞。1935年出演了电影版《仲夏夜之梦》;同年主演了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影片《铁血船长

  • 2020年7月26日:指挥家杨鸿年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杨鸿年(1934年-2020年7月26日),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江苏南京人,自幼酷爱音乐。1951年任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唱队指挥,1951年秋考入上海华东师大音乐系,师从杨嘉仁教授及德国指挥家希兹曼学习指挥,向前苏联专家阿尔扎玛诺夫学习曲式、复调。1958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1973

  • 熊猫血的名称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

  • 稀有的P型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P血型系统是区别于ABO型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之外的一个血型系统。特征抗原为P1。特殊血型为p表象血型。简介P血型系统(英文:P antigen system)是人类血型系统的一种,其基因座位于染色体22q12.3-q13.1上。其抗原P1以糖脂形式存在。P血型系统包括P1、P2、P1k、P2k以

  • 柘皋之战的经过及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柘皋之战是中国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宋军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地区击败金军进攻的反击战。柘皋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名义上由张俊指挥的宋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却随后败于濠上之战。战争结束后,金军退淮北归,宋军也退到江南,宋朝廷与金统治者签订了屈辱的“绍兴

  • 1911年8月25日:武元甲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武元甲(越南语:VõNguyên Giáp,1911年8月25日-2013年10月4日),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家,军事人物。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越南政府副总理、越南国防部部长等职。参与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