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马之盟后,汉室江山为何落入妇人之手?

白马之盟后,汉室江山为何落入妇人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20 更新时间:2023/12/7 1:05:35

在汉高祖刘邦极具传奇的一生中,出现过两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女人。第一位自然是吕雉,在汉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是与武则天、慈禧同样掌控天下的女主。而另外一位则是戚夫人,戚夫人虽然是汉高祖刘邦后期最为宠爱的女人,但她的命运就没有吕后那么好了,她的下场大家想必都知道了,用两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人彘”。

戚夫人在刘邦晚年时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然是招人憎恨的,就算是吕雉已经身为皇后,稳坐母仪天下的宝座,但却也深深地妒恨于她。而令吕后对她处以惨无人道的刑罚的原因,还是与储君之争有关,戚夫人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儿子与吕后的儿子争太子之位。

话说这刘邦晚年时期,深感自己与吕后的儿子刘盈(此时已是太子)不是做帝王的料,其性格软弱,毫无主见,恐怕是守不住这大汉初立的江山。而与戚夫人所出的儿子如意就不一样了,他才思敏捷,又很讨自己欢心,还是把江山传给这个小儿子比较妥。于是,刘邦开始召集群臣商讨废太子事宜,但没想到的是大臣们这回并没有赞同,就连已经退隐的张良也表示抗议。这吕后得知此事也是心急如焚,还好后来得到了“商山四皓”的支持,才让刘邦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这“商山四皓”乃是大汉初立时社会上最有名望的四位隐士,影响力非凡,刘邦见这些极富名望的大人物们都归向了太子刘盈,也只好将废太子的想法作罢了。

虽然不准备废掉自己这个懦弱无能的儿子刘盈了,但刘邦还是得提前为自己的儿子稳坐江山铺路。就在他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命朝中重臣们纷纷来到御前,并吩咐身边的侍从去宰掉一匹白马,目的是要让这些大臣们当着自己的面歃血为盟。这盟誓说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大家都发誓: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可以封王,不是功臣不可以封侯,谁要违背了这个盟约,其他人均可群起而攻之。

就在“白马之盟”后,刘邦便驾鹤西去了,此时是公元前195年。吕后在刘邦死后,果断封锁住消息,因为她害怕了,她担心诸侯将帅们会起兵造反,毕竟这些人都是随高祖一起打天下的大功臣,很不好掌控,她在暗地里盘算着要不干脆杀光他们。当时吕后身边有一个谋臣叫审食其,据说和吕后在刘邦打天下时就有不正当关系,这些年来也一直忠心跟随吕后揽权,他觉得这事并不好办,便和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商讨,而吕释之的儿子吕禄却把这一消息泄露了出去让郦寄知道了,郦寄又把此事告诉了他的父亲郦商。这郦商是个聪明人,深知这样做的后果,便匆忙找到审食其告诉他,如果皇帝去世你们秘不发丧,反而要谋划诛杀功臣将士,恐怕这天下要大乱,你们也没有好下场。审食其也有点害怕,便找了吕后一起商量到底要不要这么做。两人经过思再三后,决定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于是,吕后下令给高祖刘邦发丧。

就这样,刘盈顺利即皇帝位,是为汉惠帝,吕后也成了太后。前面有提到过着刘盈生性软弱,且事母至孝,因此大权也就旁落于吕后一党之手。得势的吕后又岂会放过曾经的情敌兼政敌戚夫人呢!汉高祖刘邦前脚刚走,她就命人将戚夫人囚禁在了永巷,同时命人急召已被分封为赵王的如意(戚夫人儿子)入京。如意身边的相国周昌得知此事出面阻拦,他断定这次吕后要如意进宫必定是欲除之而后快,万不可前去。面对吕后派来的使者,周昌一律以赵王身体抱恙为由拒之,并且还告诉使者:赵王年少,吕后一向又与戚夫人有过节,她这是想要将赵王匡骗进京杀之,我等万不敢让赵王前往,你回去告诉吕后就说赵王病了,恕不能奉诏。

使者回京后只能如实回禀,吕后自然是怒不可遏。她心生一计,只要周昌在,赵王必定不会入京。那就先诏周昌入京,再从长计议。周昌身为臣子,不敢不奉诏入京。见到吕后,面对吕后的质问,周昌沉默不语。之后便一直被幽禁在京师长安,三年后悲愤而死。没了周昌坐镇,吕后再次派使者前去征召赵王如意进京,赵王无奈之下也只能离开封地邯郸动身前往长安。还好汉惠帝刘盈得知了母亲吕后的目的,便亲自将如意带在自己身边,日夜不离,就连吃饭睡觉也都在一起。本以为这样一来吕后就无从下手了,可万没想到还是防不胜防。一天早上,惠帝刘盈起床准备去练射箭,看见自己弟弟睡得正香,就不忍心叫醒他,便自己独自出去了。没想到,等他回宫时,发现如意已经惨死在自己的龙床之中。很明显,如意肯定是被吕后下令毒死的,自己虽是皇帝,却连亲兄弟都保护不了,不由得抱着如意的尸首失声痛哭起来。

毒杀如意其实还不是吕后做的最残忍的事情,她把戚夫人的手脚砍断,双目剜去,毒哑,做成人彘扔进粪坑,这才是最灭绝人性的做法。就连自己的儿子惠帝看到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后,都大惊失色,从此一病不起,更加害怕自己这位有着“最毒妇人心”的母亲,从此也不再过问朝政,从此吕后便更加在朝堂上为所欲为了。吕后临朝主政时期,大封吕氏亲贵,完全违背了高祖刘邦“白马之盟”时定下的非刘姓不可封王,非功臣不可封侯之约,吕氏一族从此风光无限。不过这一切也随着吕后的猝然长逝戛然而止。

标签: 吕雉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前遗言,为什么要4人抬棺往南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作为汉末最耀眼的人物之一,堪称是智慧的化身,都知道一带重臣诸葛亮,兴复汉室,死而后已。数次北方曹魏,没有想到出身未捷身先,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也许是人都有这么一个感应,冥冥之中告诉你你要死了,而诸葛亮就在临终前留下遗言,作为一代名相,其临终前的遗言神秘莫测,距今1700多年无人

  • 既然太后不称哀家 历史上的太后又是怎么自称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后,自称,历史解密

    我们看电视时,随便出来一个皇后、太后的,张口闭口都是哀家怎么样。甄嬛、芈月、慈禧、冯太后、刘皇后、王皇后、马皇后……其实哀家这个词,是近代才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真实的皇后和皇太后们,从来没人自称过哀家。哀家,只是戏曲、影视剧中的称呼哀家这个词,是近代人创造出来的。哀家一次,最早出现在清朝后期的小说中,

  • 诸葛亮摆空城计,为什么要让人在城门口扫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曾经有人形容中国的《三十六计》是:三十六招,招招致命。这些古代军事奇才们经过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一个赛一个地狡猾,一个比一个会揣度人心。其中,因诸葛亮而出名的“空城计”算是心理战术的佼佼者,比“苦肉计”、“反间计”更出名。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大意,导致街亭、柳城全部失守,诸葛

  • 清代神医叶天士,用三片梧桐叶就救两条人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叶天士,清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神医很多,看了他们的故事的确让人感动。比如我们熟悉的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等,他们不仅悬壶济世、医术了得,更是菩萨心肠,看病不要钱,而且专心致志。清朝也有这样的名医,比如叶天士。叶天士是清代名医,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他出身医药世家,爷爷叶时是名医,擅长儿科,而且医德高尚

  • 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对一个女儿特别偏爱,就是排行第十的固伦和孝公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家应该都知道,一般嫔妃所生的公主出嫁后只能得和硕封号,唯有皇后所出的嫡女才有资格被封固伦公主,这个十公主的生母汪氏却只是个妃子,乾隆给她这样的殊荣,可见其母汪氏应该也不平凡。汪氏是满洲正白旗人,都统四格女,乾隆28

  • 袁绍,如果听了沮授官渡之战就不会输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以少胜多,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不过袁绍当时手上这么多兵,为什么会输给曹操呢?难道袁绍当时没有一点机会么?其实袁绍手下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谋士,但是袁绍并不会用他们。其中沮授给曾给袁绍出了计谋,但是袁绍不听所以导致后来自己惨败,不过沮授也是非常的有骨气,誓死都不降曹操。在《三国机密》

  • 北宋消灭了多少割据政权?是怎么结束“五代十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割据政权,晋朝,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至北宋灭北汉之前近八十年分裂时期的统称。其中,《水浒传》这么概况“五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十国”则是前蜀、后蜀、南唐、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的统称。这段历史中,五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原的正统王朝,十国不被认为是正统。郭威建立的后周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朝代,郭威及其继任者

  • 如果妃子来月事时被皇帝翻牌,她们该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古代的皇帝后宫里都是有很多女人的,不单单这样,宫里的宫女也是随他们挑选。如果不够,还可以在民间选女孩子进宫。后宫那么多女人,想要立足,要么靠家族势力,要么靠皇帝的宠爱,要么就生下儿子。所以这些女人们自从进了宫就开始争宠,想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后宫的女子那么多,也不是都宠幸得过来的。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了

  • 金国面对夹击之势 为什么选择迁都开封而不是选择老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金国,蒙古,历史解密

    金国为什么迁都开封而不是选择老家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金国是从东北发迹的。女真族最早是靺鞨部落一部分。女真人的第一代先祖,起源于黑水靺鞨,生活在黑龙江地区。女真人最早建立的都城叫上京,也就是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会宁府。1153年的时候,金海陵

  • 清代宫廷餐饮:皇帝御膳房的餐具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代宫廷餐具的材料多为金、银、铜、玉、玛瑙、水晶、象牙、漆、瓷、竹、木等。赐宴所用餐具装饰性强,花纹繁缛,平时用具亦加工精细。帝、后、亲王、郡王、贵妃、妃嫔等所使用餐具的质地与纹饰依等级有明确的规定,无不体现出封建皇权等级的森严。网络配图1.清帝御膳管理机构:主要是内务府和光禄寺。内务府属下的“御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