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吞金吞的是什么

古代吞金吞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987 更新时间:2024/4/22 6:58:32

在史书上,有时会出现某人“吞金”自杀,亦或者在某些古代小说之中也有吞金的记载。譬如在《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写道“熙凤借刀杀人尤二姐吞金自杀”,又比如在《明史列传一后妃》中记载道“宦官张敏吞金自尽”。这些历史人物吞金导致自己死亡,那么他们吞的到底是不是黄金?

金是惰性金属,本身对人体无害

相信很多人在我们初中的化学课本中曾经学过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金这种金属排在最后,而且是属于稀有金属。所以我们知道了金是一种非稳定的金属,很多物质都无法与之发生反应,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金属中,我们人类社会偏偏要拿黄金作为保值增值的金属。那么金这么稳定,会和胃里的盐酸反应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金只有硝镪水能与其反应,无法被胃液分解,那么也就无法产生重金属分子使人中毒,更无法使蛋白质变质致人死亡,所以金子使人中毒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但如果某人拿了一大块金子,吞下去之后死了,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没吞下去,卡在喉咙窒息死亡;第二是金子虽然吞进去,却无法通过肠道排出体外,活活给人憋死了。所以如果一个人把黄金吞下去,黄金个头也不大,那么是可以顺利排出体外的。而且有些商家为了增加食品卖相,会给食物表面涂了一层金箔。

那么既然吞黄金死不了人,那么为什么古人要说“吞金自杀”呢?

其实古人说的吞金,吞的并不是金子,而是有毒物质。据《本草纲目》记载:毒金即生金,出交光山石内,亦而有大毒,杀人,炼十次,毒乃已。说的就是黄金这种矿石周围常常伴有有毒物质,红色的而且毒性很大,反复提炼足以杀人。

那么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其实这种物质一般是指红信石,是一种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的天然矿物,如果你对此感到非常陌生,那么提起一个毒药你可能就不陌生了,那就是赫赫有名鹤顶红。鹤顶红和砒霜其实是一类物质,只是用了一种比较隐晦的说法,它们其实都是这种矿物提炼而成,只是鹤顶红不如砒霜纯度高。

那么人服下这种三氧化二砷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如果是轻量的,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周期性结肠炎,慢性肝炎。如果是重量服用,那么会出现恶心,头痛,呕吐,腹部剧烈疼痛,四肢痉挛,抽搐麻痹,最后致人死亡。

所以我们可以将古人所说的“吞金自杀”理解为服毒自尽,吞的并不是金子,而是剧毒物质二氧化砷。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袁隆平的科研成就和主要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古代的镜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

  • 史前大洪水是真的发生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史前大洪水是指史前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全世界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这些记载集中在北半球,而且内容惊人的相似!《圣经》上对于大洪水的记载:“在2月17日,天窗

  • 古代诰命夫人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古代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践行着三从四德的伦理观念。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的。但是在古代女子和女子之间的社会地位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官家的女子就比寻常人家民女的社会地位高很多,尤其是诰命夫人,诰命夫人有很多特权,让很多寻常女子羡慕。之前热播的赵丽颖主演的古装历史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赵丽颖扮演的盛家

  •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用弯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在我国的古代,一些骑马的民族在对外作战的时候常常会选择使用弯刀来进行作战,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中,游牧民族也是一直以弯刀骑马的形象出现。而对在内陆地区以耕地为生的农耕民族则更加喜欢使用直刀作为主要的攻击武器,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和冷武器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人类刚刚发明出金属的时候,最先出现的应

  • 2021年5月22日:吴孟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福建闽清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原

  • 古代的监狱长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关于监狱的说法源远流长,最早有关这一工具的出现是在夏朝,那个时候还统称为“夏台”或者是“圜”,商朝的时候,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叫做“圉”。现在看这俩字有点陌生,因为无论是“圜”还是“圉”都是甲骨文中的说法,发展到后来,这俩字逐渐演变成了很多人所熟悉的监狱的俗称,那就是“囹圄”,所谓身陷囹圄,就是出源于此

  • 古代用瓷枕不会太硬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不管是在影视剧里还是博物馆纪录片中,我们总能看到古代人有枕着四四方方的瓷枕头或是玉枕头睡觉的习惯;我相信大家都会有疑问:这样的枕头会比软枕头还舒服吗?为什么要睡这样的枕头呢?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为什么那么聪明的古代中国人,要睡这种看起来很不舒服的枕头呢?从隋朝开始,瓷枕头就成为了人们必备的卧具了。甚

  • 古代中了举人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在古代的时候,读书人往往是会获得人的尊敬的,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在古代想要一层一层的考上去考到举人娶当官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现在的公务员在现代社会都那么难考,就更何况古代呢,而且在古代阶级划分是非常的分明,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不受尊敬的,读书人也就是做官做士的人,是最受尊重的,地位最高。对于

  • 2021年5月21日:杨伯达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杨伯达(1927年-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辽宁旅顺,祖籍山东蓬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1956年调入故宫博物院,1997年离休。四十余年来专攻艺术文物及美术史。2021年5月21日12时40分,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杨伯达先生,在北京去世,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