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空间站用了哪些黑科技

中国空间站用了哪些黑科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94 更新时间:2024/2/16 3:29:44

作为空间站的核心舱段,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要控制节点,是未来空间站的指挥控制中心。中国空间站配备了,热管辐射器、舱门保护罩、太阳电池翼、空间机械臂、太空厨房等黑科技。

“问天”及“梦天”两个实验舱交会对接后,三者将形成T字型的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侯永青介绍,“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10年,具备延寿到15年的能力。

我们从设计伊始就开展了长寿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一体化设计。具体来讲,就是以系统产品的长寿命和固有可靠性设计为基础,配合开展系统和产品在轨故障诊断、处置预案设计、维修性设计,以实现长寿命、可靠性的既定目标。”

热管辐射器

降低被空间碎片击穿风险

空间站在轨运行后,在微流星、空间碎片撞击等意外损伤的条件下,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裂纹,从而引起舱体泄漏、舱体开窗、撕裂等灾难性事故。

结构研制团队创新设计了健康监测子系统。这个新增的子系统就像体检医生一样,能够在轨对承受的载荷以及自身的结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也能够对空间碎片等“飞来横祸”进行监测、定位和报警,一旦发现有空间碎片撞击上来,能迅速及时地报警,第一时间通知地面和航天员,立即处理。它还能对舱内的压力情况进行监测,根据不同的压力指标进行分级报警。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热控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韩海鹰介绍,为了应对空间碎片等“劲敌”的攻击,天和核心舱热控分系统针对长寿命可靠性问题,在载人二期的基础上,开展了健壮性设计,为空间站安装了两条相当于“大动脉”的管子——热管辐射器,以减少流体管在外暴露的面积,大大降低被空间碎片击穿的风险。

舱门保护罩

舱外用保护罩为卷帘式结构,便于操作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有多个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舱门,当航天员在空间站舱间穿行或出舱时,舱门沿着舱门门轴旋转处于侧开状态,通过舱门过程中,存在对舱门门体密封圈剐蹭的风险,一旦密封圈受损,舱门密闭失效,就可能影响航天员的生存环境。为保护舱门门体密封圈不受剐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门研制了舱门保护罩。

舱门保护罩功能虽然单一,但针对空间站的使用高要求,具有操作简便、产品寿命长、使用次数多的特点。

根据舱内和舱外两种不同的操作环境,空间站核心舱分别研制了2种状态的舱门保护罩,包括舱内用舱门保护罩和舱外用可展收舱门保护罩。为了便于航天员操作,舱内用舱门保护罩为罩盖式结构,就像落地电风扇防尘罩,使用时只需要航天员将舱门保护罩口部撑开套在舱门上即可;舱外用舱门保护罩为卷帘式结构,使用时航天员只需“抓”“套”“拉”几个简单的操作步骤即可完成。

太阳电池翼

收拢后只有一本书的厚度

天和核心舱首次采用了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翼,其双翼展开面积可达134平方米。这是我国首次采用柔性太阳翼作为航天器的能量来源。

与传统刚性、半刚性的太阳电池翼相比,柔性翼全部收拢后只有一本书的厚度,仅为刚性太阳翼的1/15,同时,展开面积大、功率重量比高,单翼即可为空间站提供9KW的电能,在满足舱内所有设备正运转的同时,也完全可以保证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日常生活。

核心舱作为我国寿命设计要求最长的一个飞行器,对所有产品的长寿命提出了最高要求。太阳翼作为舱外产品,要面对的空间环境极其恶劣,除了需要经历88000次±100℃的高低温循环外,还要经受低轨环境中原子氧、等离子体、紫外辐照、电离辐照等多种空间环境的考验。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柔性太阳电池翼研制团队开展了3年多的方案论证和比较工作,经过大量的地面模拟长寿命测试。

比如,太阳翼上的紧机构看似是一根简单的钢丝绳,但其实是一套恒力弹簧绳索系统,通过它的不断伸缩才能保证太阳翼在高低温环境下的足够刚度以及姿态控制。团队历经多年攻关,地面完成了40万次热真空疲劳寿命试验、100万次常温常压寿命试验,充分验证了产品的高可靠、长寿命。

空间机械臂

六维力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

空间站机械臂主要承担着悬停飞行器捕获、辅助航天员舱外活动、舱外货物搬运、舱体状态检查、载荷照料等重要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4所自主为机械臂研制了3款传感器。

其中,六维力传感器是三款传感器中结构最为复杂、研制难度最大的一款,能够同时测量三个方上的力分量和转动时的力矩分量;一维力传感器主要负责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在实施目标抓取和拖动功能时,对拖动力进行监测;一维力矩传感器则用于感知机械臂关节转动时所承载的力矩,实现整臂的柔顺控制。

三款传感器产品作为机械臂进行伸缩、扭转、抓握和拖动等动作时各关键部位的测力元件,就像机械臂的“触觉神经”,能够实时将力学参量反馈至机械臂的“大脑”,为机械臂实现精准控制提供重要依据,使机械臂具备强大的自由运动能力。

这三款传感器产品是航天四院44所历时10年打造出的,具备体积小、质量轻、空间环境适应性强、精度及可靠性高、可在轨稳定运行15年以上等特点,特别是六维力传感器作为国内首款、目前唯一一款自主研制的能够实现空间环境下同时测量6个力和力矩分量并且成功搭载空间站应用的传感器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对于在该领域进一步实现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太空厨房

可定量分配常温水和热水,滤除银离子

在太空中,航天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尤为重要。在核心舱上,安装了很多监测航天员身体状况的医学监测设备。这些产品都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负责研制生产。

例如,常规医监设备可以为航天员在长期飞行中的生理健康状态和功能提供全面有效的医学监督和保障;无线生理信号检测装置负责监测航天员心电、呼吸、体温;睡眠监护仪能够采集航天员睡眠时产生的多路生理信号。

为航天员睡眠质量做定期评价提供数据;采集航天员常规心电、运动心电、动态心电、抢救心电的12导同步心电信号的动态心电监测仪;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能够实现对航天员一导心电和二导脉搏的无创监测,协助完成航天员的脉搏量、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等各项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健康监督。

此外,为方便航天员长期飞行中的饮食需求,771所提供了多种太空厨房食品设备。热风加热装置可将航天食品在规定时间内加热到适合在轨食用的温度;微波加热装置则用于加热非金属包装类的食品和饮用水等;饮水分配器除了加热日常饮用水,还能定量分配常温水和热水,滤除水中的银离子,保证航天员健康饮水。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适合五一发的朋友圈文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适合五一发的の沙雕文案』❶五一假期旅游攻略:上午睡觉中午睡觉下午睡觉晚上朋友圈环游世界❷五一谁来找我玩包吃包住白天逛街吃饭晚上安排蹦迪五星级酒店来的时候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关机❸五一自驾游等两个兄弟只要两个多了蹬不动❹又过节了还是没什么可送的一会儿上游戏我给大家送点人头❺放假在家没事做?不如跟我一起做

  • 2000年前孕妇木乃伊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考古学家透过X光和电脑扫描,发现木乃伊体内的胎儿(箭嘴示)。波兰科学院(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专家周三(28日)发表报告,指出在研究一具存放在华沙的埃及木乃伊时,意外发现该木乃伊原来是一名怀孕女性的遗体,是目前已知的第一具孕妇木乃伊。考古学家表示这个发现对于古埃及孕

  • 关于人性的实验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20世纪是心理学发展迅速的一个时期,在过去的100年里,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很多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其中很多实验,揭示了人类本性中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总是自以为对自己的了解已经足够,然而boredpanda最近总结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之后,让我们发现——人类其实真的非常复杂...·01·钢琴台

  • 海市蜃楼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近日,新疆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出现海市蜃楼景象,沙漠至火焰山余脉之间,景象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沙漠上先出现一个个小水洼,随后迅速形成一片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水波随风翻滚……连日来,该沙漠已多次出现海市蜃楼景象。海市蜃楼是什么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

  • 在哪里可以看到海市蜃楼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近日,新疆某沙漠频现海市蜃楼,我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海市蜃楼呢?长岛资料显示,长岛是中国海市蜃楼出现最频繁的地域,特别是七八月间的雨后。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镶嵌着一群宝石般苍翠如黛的岛屿,这就是被世人誉为“海上仙山”的美丽群岛——庙岛群岛,亦称长岛,长岛扼踞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与古城

  • 世界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是京新高速。它途经5省1市,贯通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里程将缩短1300多公里。京新高速是连接北京—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出北京,过河北、山西,穿内蒙古、甘肃,抵新疆。穿越近500公里沙漠无人区,大漠变通途,百年通疆大道之梦终于实现。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简称京新高速,又称京新

  • 被困电梯怎样自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当电梯出现异常时,被困在电梯里自救要注意不要自行打开电梯门。在日常生活中,电梯可能是我们接触比较频繁的工具了。不管是在写字楼里上班或者是自家住的高层公寓,我们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到电梯。也正是如此,电梯安全显得格外重要!但电梯事故频发,电梯事故渐渐演变成“城市病”。若电梯出现意外,受困者该如何采取

  • 丁戊奇荒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丁戊奇荒是一次旱灾饥荒,指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即1877—187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灾荒,饥荒是人民的灾难,又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有所谓“一欠等三收”。简介丁戊奇荒,是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至四年(1878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1877年

  • 丁戊奇荒有多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这场大旱灾是光绪元年(1875年)拉开序幕的。这一年,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区先后呈现出干旱的迹象,京师和直隶地区在仲春时节便显示了灾情。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与此同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都在这年秋后相继出现严重旱情。光绪二年(1876年),旱情加重,受灾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以直隶、山东

  • 丁戊奇荒为什么没有大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清光绪初年,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发生了持续数年的旱灾。一时间,饿殍遍野,瘟疫肆虐,史称“丁戊奇荒”。“山西九十余州,饥民八百万余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库空虚,灾民难以救济。自光绪二年(1875)以来,丁戊奇荒,一场空前的天灾席卷了直隶、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四川等地。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