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淞沪会战中国为什么主动出击

淞沪会战中国为什么主动出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76 更新时间:2024/2/16 0:02:1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拉开了帷幕。随后,“8·13”淞沪会战打响,这是全面抗战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会战。

抗日战争中,我军由于实力上的差距,在战略上基本采取被动防御的姿态。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发现,8·13淞沪会战是由中方主动发起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从8月13日一直持续到11月12日,整整三个月。中国举全国之精锐投入70万大军,日军陆续增兵至30万左右。那么,当时发起这场战役的目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主动出击了?

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就是说之所以发起淞沪会战,是为了让日军的进攻方由从北向南转为从东向西。这个说法的来源主要是两个:一是老蒋次子,二是陈诚

小蒋认为,全面抗战爆发时,日军的主力主要集中在华北。如果任由日军从北向南进攻,则中国大地就会被分成东西两半,南京上海等地的机关、企业工厂将无法西迁。小蒋的这种说法找不到献根据,在学术界一直有很大的争论。

然而,这个说法在民间却广为流传,很多人把这个当做发起淞沪会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给出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自古以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北向南攻者无不胜。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如果将日本人从南向北的进攻方向转为从东向西,中国必然就占了地理上的优势,日本人至少在这个方面是处于劣势的。

再结合当时中日双方的实际态势,日本人在中国北方经营多年,满洲早已成了他们的战略基地;反观中方,自九一八事变、长城抗战以来,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导致整个华北已经几乎完全游离于南京的控制之外。实际上,南京方面此前也从未将它的影响力延伸至华北地区。如果任由日本人的机械化部队沿平汉线向南推进,武汉三镇也就岌岌可危。

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从当时的整个决策来看,上述提到的“将日军的进攻方向从北向南引向从东向西”的构想并不是决定发动淞沪会战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在上海发动对日军的进攻,这一想法并非在“七七”事变之后才出现。早在一年多前,无论是老蒋本人还是当时的最高决策层,就已经有了在上海打一仗的想法。1936年,老蒋就曾对应钦、冯玉祥等做过指示,打算要在1936年发动淞沪战役。这主要是因为两广事变解决之后,地方实力派的问题得到解决,老蒋认为有了“攘外”的条件和基础,他决定要消灭日军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然后率军北上解决华北与东北的日军。但由于当时中日力量对比悬殊,所以就放弃了。

老蒋最初的考虑,在上海打这一仗,是为了保住陇海路。因为如果阎锡山守不住大同,就没有办法将苏联的援华物资从大同经同沪路运往华中、华东。到那个时候,唯一依靠的就只剩下陇海路,苏联的物资经西北可以通过陇海路运往华中和华东。这是老蒋最初在日记里明确记载的。再后来,老蒋认为要分散日军在华北的力量,就需要开辟淞沪战场,这样才能解华北之围。总之,发动淞沪战役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而并非改变日军在地理上的优势。

据陈诚回忆录记载,他在淞沪会战发起之前向老蒋建议,把日军的进攻方向由从北向南转为从东向西。但是到了那个时候,虽然全年抗战已经开始,但因为两国实力悬殊,老蒋仍然希望西方国家能够从中干预,这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有着极为明显的表现。对于中日之间多年来的纠纷,始终得不到西方的关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在中国北方没有多少利益,所以发动淞沪战役最主要也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引起西方国家的干预。

淞沪会战爆发前后,老蒋的日记多有对此战的记载。他在8月13日的日记中记载:倭寇战争持久时期约可一年……见五国大使说明中国态度。8月14日记载:以战争为建设导向……惟望神圣保佑中华,使沪战能急胜也。

所以说,发动淞沪战役的目的,更多的是在这方面的考量。老蒋在这几天频繁召见外国使节,在之前也在密切注意和积极处理中、日、俄三国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发兵淞沪,一是为了引起国际关注;二是淞沪地区具体的形势所迫。当然,在淞沪会战即将爆发之前,我们不排除有更为宏观的战略安排,但是到了即将爆发之际,宏观战略就会落在现实状况之上。而现实状况,就是中国并不愿意就此展开与日本的全面战争。

事实上,在淞沪会战中,日军并没有全面侵华的打算;中国方面虽然早已做好了这样的打算,但迫于现实原因,也只是“以军事为外交后盾”。所以说,“发起淞沪会战是为了转变日军的进攻方向”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被蛇咬了怎么急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都知道蛇的种类有很多,大多数蛇是有毒的,那么被蛇咬了怎么办?这可不是小问题,稍不注意那是会危及生命的。我们应当学会这方面的处理方法,因为意外不是会和我们打招呼的!被蛇咬了怎么办?立即把被咬的地方的血液挤出来很多人被蛇咬后无所谓或者直接就医了,这样不恰当的方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需要及时

  • 长津湖战役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长津湖战役也还是有很多很多这个故事可言的,这场战役是真的太过于惨烈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长津湖战役到底是怎么样的,详细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看看当时真实的照片吧,一起来学习学习先辈们的英雄史!长津湖战役背景1950年,美国主导的联合军进驻朝鲜,其

  • 长津湖战役有多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电影《长津湖》里,展现了当时残酷的战争,敌人不仅有着精良的武器,还有充足的后勤补给。但是,我们的志愿军却很惨,甚至连热饭都吃不上。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长津湖战役有多冷?1950年的冬天,是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白天气温最高也只有-20°C,而长津湖战场位于朝鲜北部的高寒山区,海拔在1000米到200

  • 三吴都会是指哪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描绘出北宋开封的繁华富庶,那么柳永的《望海潮》则点出了杭州的繁华富庶。在柳永之前,词大多描写女性容貌和男女爱情,而且多以小令为主。而柳永几乎将所有才华都倾注于词上,不仅创造出了不少新的曲调,还大力发展长调慢词,将羁旅行役,城市风光等题材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境界,这首《望海潮》就是

  • 2021年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

  • 东晋有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东晋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但是由于两晋在历史上的低调,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历史事件,你知道几个?1、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南迁,由西晋京师洛阳南渡至建康(今南京)。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臣民从京

  • 淝水之战东晋为什么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西晋经历了十六年的八王内乱,五胡外族乘机入侵中原,西晋灭亡。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在安定的江南重建国家(东晋王朝),而北方则陷入了一片混战,各地先后兴起了十多个外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后来以关中为地盘的氐族前秦王朝,苻坚即位天王,明白应重用文化水平高的汉人治国,便以汉人王猛

  • 巫蛊之祸对卫家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卫青,汉朝时期名将、军事家,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他虽出身寒微,但却有军事谋略。后来汉武帝宠爱卫子夫,他也得以受到汉武帝的重视。虽然卫青被汉武帝发掘是因为卫子夫的原因。但是后来卫青封侯拜将、战功赫赫,却都是他凭自己本事得到的。所以,卫子夫虽然有引贤之功,但卫青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他自己的真本事。卫青在汉

  • 朱元璋杀了很多大臣为什么很少有人刺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秦始皇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战国末期,七国强弱局势已经逐渐分明,秦远交近攻的战略成果开始突显,秦始皇事实上是一个文韬武略的君主,其生死可以说是关系到当时各个国家的存亡,所以燕先是派出了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曾为荆轲送行的高渐离再次刺秦王,再败。后来汉朝第一谋士张良在秦始皇出巡期间也雇人刺杀始皇帝,也败

  •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越来越弱最终被清政府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运动,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领导集团,1850年末到1851年初建立的这个农民起义武装力量,用了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迅速的攻下南京,还建立了自己的朝代,让清政府头疼不已。不过这样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最后却越来越弱,最终被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