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火器为什么会落后西方

中国火器为什么会落后西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12 更新时间:2024/2/5 1:45:20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有一段关于火药与焰火的记载:最后,我们应该谈淡硝石;这种东西相当多,但并不广泛用于制备黑色火药,因为中国人并不精于使用枪炮,很少用之于作战。然而,硝石却大量用于制造焰火,供群众性娱乐或节日时燃放。……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会,这是他们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他们消耗的火药足够维持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

然而利玛窦描述的恐怕有悖事实。他所在的中国,正是火器发展最迅速、使用最广泛的明朝。中国并非是只把火药用于娱乐,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火药用于战争的国家。

火药的发展

最迟在唐末的时候,火药已经用于战争了。最早的用途自然是为了纵火,譬如宋初的火球,用硝、硫、木炭以及其他药料为核心,外面用多层纸或是布包裹,然后涂上沥青,松脂或是黄蜡用以防潮防水,并有引信发火。

使用的时候,用人力或是礮(也就是抛石车)投掷到敌营,对于城垒或是车船非常有杀伤力。火球只是火器的雏形,后来很多更为先进的火器的被制造出来。

明朝时期,军队的火器发展十分迅速,使用也相当广泛。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军旅器械、兵器条记载:昌平营,火器179334件;永安营,火器313335件。巩华营,火器129456件;居庸营,火器564851件。火器的质和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既包括国产的火器,也有引进的佛郎机诸炮。

明朝中后期火器的使用就开始比较广泛,特别是长城隘口,多用火器防守。目前在居庸关南北关城陈列古炮十门,均为明代长城沿线防御用的武器,有大将军炮、竹节铁炮等。

到万历年间,荷兰人使用的红夷大炮传入。天时开始仿制,崇祯年间大学士徐光启招收一批外国传教士毕方济、龙华民、汤若望等制造红夷大炮,发给各镇。宁远之战,袁崇焕使用红夷大炮击伤努尔哈赤

然而清朝200多年,对火器的应用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发展,直到清末被欧洲列强的船坚炮利敲开国门,按在地上摩擦。

中国最早发明了火药,但是为什么最终在火器的使用上会落后于西方呢?

有人把原因归罪于清朝的愚昧,清朝的闭关锁国,清朝害怕人民的反抗等等。诚然,这些都是清朝火器水平低下的部分原因。

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纵观中国的火器使用史,火器发展的两个高潮时期是宋与明,其背景都是频繁的战争,而火器技术的没落是从清朝中叶开始的,其背景是康乾盛世,河清海晏。

我们先做个假设,假如一个国家有10块钱,如果都买了大炮,10块钱就没了;如果都投资在经济上,那么每一年都会有1块钱的回报,那这个国家该如何选择呢?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战争的可能性,如果战争明天就会发生,那么自然是买大炮,因为没有了大炮就没有了明天;如果战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发生,那最优的选择自然是投资经济,这样在将来如果有需要就可以买很多的大炮。

但是这个国家不可能很清楚的知道战争会不会发生,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只能根据经验来估计战争的可能性。

在宋朝与明朝,战争显然无时不在,而清朝根据经验,以为战争不会很快的到来,国家投资的重点自然不在火器上。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才手忙脚乱地开始发展新军。

结论

所以,清朝火器发展水平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外部的威胁,而没有了外部的威胁,长期的和平又导致了清政府对未来发生战争的可能预估不足。

设想一种情况,假设能够制造佛朗机火炮的某个小国家是与清朝接壤,那么长期的摩擦下很难想象清政府不会大力发展自己的火器技术。

从这个角度来看,功能主义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只有有了技术的需要,才会有技术的创新,否则即便是有了创新,也会被湮没。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的基础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方向还是源于技术的需要,技术与科学是相互促进的,是一个双向的关系,而非单向的从科学到技术的关系。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中国的火器为什么没有能发展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在唐朝末年最先发明了火药,宋朝最早制造出管形射击武器,直至14世纪末期即明朝建立之初在火器方面还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明朝初期永乐大帝还专一的创新出了一支纯火器的队伍,那就是我们熟知的神机营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支全部装备火器作战的队伍,足足领先了世界各国百余年。也正是有了这支队伍才让永乐大帝一生中五

  • 农耕民族为什么打不过游牧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游牧民族是活跃在北方草原的一个庞大族群,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劲敌。众所周知,游牧民族人口少、生产力落后,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都远远比不上农耕民族。但历史上,农耕民族在和游牧民族的斗争中往往处于下风,经常被游牧民族压着打。那么为何人口众多、生产力发达的农耕民族打不过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下面小编就为

  • 游牧民族为什么不种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对中国古代历史稍微了解的读者都知道,中国古代史,基本上可以被归类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角力史,古代中国的王朝也随着两种文明形态的更替兴衰,分别在农耕王朝和游牧王朝之间切换。在工业文明还未出现的时候,气候就是对农耕王朝政权影响最大的外在因素。大致看一下中国的古代史,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时候,中国古代的农耕

  • 为什么游牧民族战斗力都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游牧民族是活跃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庞大族群,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游牧民族之所以那么让人头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骑兵,游牧民族骑兵的战斗力杠杠的,满清和蒙古靠着十几万骑兵就得了天下。那么游牧民族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第一,马骑的好。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马背上,每个人都是优秀的

  • 袋狼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袋狼(学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肩高约58厘米;体长约180厘米,这个长度包括48-61厘米的尾巴;体重30千克。体型瘦长,脸似狐狸,嘴巴可以张成180°,经常潜伏树上,然后突然跳到猎物背上,一口可以将猎物的颅骨咬碎。袋狼的背上布满条纹,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

  • 伯希和是怎么偷盗敦煌壁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第二个前来敦煌盗宝的人是法国的伯希和。伯希和是专门研究中国学问的汉学家,除了精通汉语之外,还懂得几种中亚流行的语言。从1899年开始,他供职于设在越南河内的法国远东学院,曾在1901年前往中国购买书籍、绘画和美术品。他在语言上的天赋和对中国图书版本学的知识,为他后来盗窃藏经洞文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

  • 天空出现的巨型光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沈阳浑河附近的商场上空出现了罕见的奇观,巨大的光柱从天空中照射下来,光柱上还有不少横线,看起来就像是天梯,引发现场不少人驻足拍摄。那么,这种奇特的光柱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会不会是海市蜃楼呢?至于此次出现在沈阳的光柱,并非是海市蜃楼,那里并没有出现可辨别的景物。既然不是海市蜃楼,那又是什么现象呢?或者说

  •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酿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当时中国的东北全境便沦陷在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当时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张学良面对如此局势竟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三十万东北军面对一万多关东军竟然不战而退

  •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是哪个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大美新疆,新疆在我们的心目中仿若人间仙境一般的存在,不论是这里辽阔的草原,还是这里具有风情的歌舞,都让我们对这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新疆漂亮的景点有很多,天山天池风景区、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区还有博斯腾湖风景区,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日,我们来看新疆一个美丽动人的景区——赛里木湖,若是没有到过赛里木湖,

  • 无聊猿猴俱乐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库里加入了“无聊猿猴俱乐部”(Bored Ape Yacht Club),他花费18万美元购买了后者发行的一份猿猴NFT头像——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图片。随后,库里就把他的社交媒体头像,换成了这只昂贵的猴子。有人说,老库里夫妻离婚,当儿子的这是受刺激了,有钱就是任性,大手大脚花钱,就是玩儿!这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