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的火器为什么没有能发展起来

中国的火器为什么没有能发展起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38 更新时间:2024/2/12 8:37:36

中国在唐朝末年最先发明了火药,宋朝最早制造出管形射击武器,直至14世纪末期即明朝建立之初在火器方面还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明朝初期永乐大帝还专一的创新出了一支纯火器的队伍,那就是我们熟知的神机营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支全部装备火器作战的队伍,足足领先了世界各国百余年。也正是有了这支队伍才让永乐大帝一生中五次亲征蒙古,五战五胜立下赫赫战功。在著名的京城保卫战中神机营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阻挡了蒙古的铁骑。

从这些可以看出火器的重要性也看出了我们古人对于火器也是认可的,可为什么就是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呢?导致到了清末我们火器落后那么多被别人打的落花流水各种委曲求全。下面我们来分析一番~!

其实火器在明朝时期朝廷是很重视的,朱元璋也是提出了每百户士兵必须有十户士兵来用火器,到了朱棣也是专门组建了一支神机营。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完全就是当时的形式所迫,元朝虽然灭亡了但是他们还有很多残余力量在北方草原上一直对明进行烧杀抢掠,而游牧民族的天生优势骑马射箭是明朝最头疼的。

而火器就是对抗蒙古骑兵最有效的武器,骑兵的主要作战工具就是马匹而动物类的天性就有点惧怕火焰,明朝当时的火器虽然杀伤力射程精准度还有很大的欠缺比不上弓箭,但是火器所发出的声音和火焰对马匹的副作用很大,这让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了。

有了如此的效果朝廷自然重视火器的发展,随着火器的不断改进慢慢的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就小了很多。来自边境的威胁消失了火器的发展随之就慢了下来。直到倭寇横行,明朝又拿起了火器。戚继光这个我们大家熟知的民族英雄就是充分的利用火器作战的将领,在作战中也对火器进行了改良还专门为火器作战设计了很多新的火器队形。

对于倭寇使用的火绳枪,明朝更是拿来改良仿制根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当时的兵仗局第一批就仿制了10000支火绳枪,由于它的枪机十分像鸟嘴,所以被人们称为“鸟铳”。后来看到别国有先进的火器不是仿制就是直接购买,明朝的“海禁”政策并不严,曾大量购买“佛郎机铳”这种16世纪欧洲最流行的轻型火炮,后来又购买重达几吨的荷兰产的“红夷”大炮(后又称“红衣大炮”)。

葡萄牙针对这一需求,在澳门一度建立了远东最著名的铸炮基地,明朝最多时一次就购买了80多门大炮。1626年明军将领袁崇焕在抗击后金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时,主要就依靠11门红衣大炮将对方击退,努尔哈赤也为炮火所伤,遭遇了其起兵后最大一次败绩。

那到了清朝火器为什么没有被重视呢?

第一点,火器的实际使用效果:首先咱们把火器分为火铳和火炮,火铳在明朝主要就是用来对付北方游牧的骑兵的,而清朝自己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不夸张的说当时世上最强大的骑兵也就是他自己了,再加上火铳当时的技术用来防守是不错的而用来进攻根本跟他们的弓箭没法比所以根本就得不到他们的重视。火炮在清朝还是很受重视的毕竟攻城用大炮效果是很好的,加上自己当年也被火炮揍得很狼狈。

清朝初期在对沙俄的雅克萨之战中红衣大炮也是发挥了很大作用,而火铳对于善于弓箭的八旗子弟来说真的是不好使。

第二点,威胁没有了。北边的威胁没有了,海上最大的威胁日本在明末时跟明军在朝鲜的一场大战也是大伤元气根本无暇他顾了,而当时那些荷兰葡萄牙一些殖民者也是不成威胁在被郑成功收拾后,后来还是被大清纳入版图。开始了没有任何边关威胁的天朝盛世。在这样的盛世中火铳是更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想要发展火器是需要钱的,而钱是要朝廷财政下拨的没有合适的理由你怎样要钱呢。在当时给太后过寿修个大殿还能落个孝名你发展火器没地方用何必花那冤枉钱。

第三点,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朝能够安稳的统治多民族江山依靠的就是他们强大的八旗铁骑,如果大力发展火器那么他们的优势将会减弱,一个弄不好那么多的汉民拿起火枪来造反那就麻烦了。没有外在威胁朝廷的主要方针就是针对百姓不要造反。后来清末组建的新军不受朝廷的控制这些都是他们以前担心的。

有人说怎么会没有外在威胁当时欧洲那么强大并且清朝跟欧洲是有一定的接触的并不是一无所知,还不是因为愚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别忘记了虎门销烟后清军也是做足了打仗的准备,在英军来到广州附近看完就走了,因为英军知道在这打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转而去攻打了毫无准备的上海吴淞地区,那里的火炮有些上百年都没用过,放在那只是每年可以问朝廷要维护费,总的来说还是根上腐败了。

总的来说火器在中国得不到一定发展是当时各种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只是目光短浅夜郎自大,生活在统治高层的人们没有几个是真正的蠢货。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农耕民族为什么打不过游牧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游牧民族是活跃在北方草原的一个庞大族群,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劲敌。众所周知,游牧民族人口少、生产力落后,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都远远比不上农耕民族。但历史上,农耕民族在和游牧民族的斗争中往往处于下风,经常被游牧民族压着打。那么为何人口众多、生产力发达的农耕民族打不过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下面小编就为

  • 游牧民族为什么不种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对中国古代历史稍微了解的读者都知道,中国古代史,基本上可以被归类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角力史,古代中国的王朝也随着两种文明形态的更替兴衰,分别在农耕王朝和游牧王朝之间切换。在工业文明还未出现的时候,气候就是对农耕王朝政权影响最大的外在因素。大致看一下中国的古代史,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时候,中国古代的农耕

  • 为什么游牧民族战斗力都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游牧民族是活跃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庞大族群,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游牧民族之所以那么让人头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骑兵,游牧民族骑兵的战斗力杠杠的,满清和蒙古靠着十几万骑兵就得了天下。那么游牧民族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第一,马骑的好。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马背上,每个人都是优秀的

  • 袋狼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袋狼(学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肩高约58厘米;体长约180厘米,这个长度包括48-61厘米的尾巴;体重30千克。体型瘦长,脸似狐狸,嘴巴可以张成180°,经常潜伏树上,然后突然跳到猎物背上,一口可以将猎物的颅骨咬碎。袋狼的背上布满条纹,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

  • 伯希和是怎么偷盗敦煌壁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第二个前来敦煌盗宝的人是法国的伯希和。伯希和是专门研究中国学问的汉学家,除了精通汉语之外,还懂得几种中亚流行的语言。从1899年开始,他供职于设在越南河内的法国远东学院,曾在1901年前往中国购买书籍、绘画和美术品。他在语言上的天赋和对中国图书版本学的知识,为他后来盗窃藏经洞文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

  • 天空出现的巨型光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沈阳浑河附近的商场上空出现了罕见的奇观,巨大的光柱从天空中照射下来,光柱上还有不少横线,看起来就像是天梯,引发现场不少人驻足拍摄。那么,这种奇特的光柱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会不会是海市蜃楼呢?至于此次出现在沈阳的光柱,并非是海市蜃楼,那里并没有出现可辨别的景物。既然不是海市蜃楼,那又是什么现象呢?或者说

  •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酿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当时中国的东北全境便沦陷在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当时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张学良面对如此局势竟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三十万东北军面对一万多关东军竟然不战而退

  •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是哪个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大美新疆,新疆在我们的心目中仿若人间仙境一般的存在,不论是这里辽阔的草原,还是这里具有风情的歌舞,都让我们对这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新疆漂亮的景点有很多,天山天池风景区、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区还有博斯腾湖风景区,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日,我们来看新疆一个美丽动人的景区——赛里木湖,若是没有到过赛里木湖,

  • 无聊猿猴俱乐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库里加入了“无聊猿猴俱乐部”(Bored Ape Yacht Club),他花费18万美元购买了后者发行的一份猿猴NFT头像——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图片。随后,库里就把他的社交媒体头像,换成了这只昂贵的猴子。有人说,老库里夫妻离婚,当儿子的这是受刺激了,有钱就是任性,大手大脚花钱,就是玩儿!这当

  • 宰相和丞相有啥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