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实历史吗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实历史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58 更新时间:2024/2/15 11:47:26

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事件,当然,也不是完全虚构的事件。基本上,七分为真,三分为假。通常认为,在东汉末年时,由于汉室衰微,导致诸侯割据,天下战乱纷争。在此期间,荒蛮之地的董卓趁乱举兵入京,一举篡夺了军政大权,开始令人发指的恐怖统治。

初平元年(190年),各地诸侯共计十八路集结,以剿灭董卓和匡扶汉室为口号,共同歃血为盟。为了统一指挥,他们推举袁绍作为盟主,誓言不诛杀董卓绝不退兵。

关于这段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绘的可谓精彩绝伦,浓墨重彩。而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故事,也自此开始深入人心。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太祖行奋武将军,共十一路诸侯讨伐董卓。

所以说,多个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确有其事。不过,并不是十八路诸侯,而只有十一个诸侯参与了这次联合行动,共同出兵与董卓交战。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参加讨伐董卓的这十一个诸侯。

一、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他是汉司空袁逢之子,也是袁绍的从弟。袁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世世代代高官厚禄,被人称为“四世三公”。

袁术的高祖是袁安,官居东汉司徒一职。袁安的次子袁敞,又做到了司空之职。袁安的长子袁京,虽然自己只做到郡太守,但儿子袁汤却官至太尉,而袁汤的三子袁逢和四子袁隗,也都官居三公的显赫地位,故而才有了四世三公的说法。

当传承到袁术这一辈时,袁家就徒有其名了,他既无容人之量,又无识人之明,就只剩下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建安四年,袁术就被依附于曹操的刘备所击败,在投奔袁谭的途中羞愤交加而亡。

二、韩馥

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今河南禹县)人,曾担任过御史中丞,被董卓委任为冀州牧。

讨伐董卓失败后,他的冀州之地被袁绍夺取,只能被迫投靠张邈。结果,长期被张邈所猜忌,竟然在惶恐不安之下自杀了。

三、刘岱

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人,正宗的汉室宗亲,比刘备的血统纯正多了。他是刘舆之子,刘繇之兄,官至侍中和兖州刺史。可惜,他这个汉室宗亲没有太大本事,在黄巾军攻打兖州时,竟然兵败被杀。

四、孔伷

孔伷字公绪,陈留人,董卓掌权后被委任为豫州刺史,但却是起兵讨伐董卓的积极倡导者之一。190年底,他被董卓的部将李傕击败,具体的死因没有明确记载。

五、张邈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人,陈留太守,积极参与了诸侯的讨董军事行动。兴平元年(194年)时,他乘曹操举兵讨伐陶谦之际,联同陈宫一同叛曹,主动迎吕布为兖州牧。可惜,吕布最终被曹操击败,张邈也一并被其部下所杀。

六、王匡

王匡字公节,河内太守,兖州泰山郡(今山东泰安)人。关于他的详细记载并不多,在董卓篡政时,王匡协同其他诸侯共同出兵。最后,他被曹操所击败并诛杀,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有对此的记载。

七、乔瑁

乔瑁字元伟,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先任兖州刺史,后又担任东郡太守。初平元年时,他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也是讨伐董卓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后因与刘岱不和而被杀。

八、鲍信

鲍信字允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是讨伐董卓的诸侯之一。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实拥护曹操,是曹操前期主要的同盟,最后成为了曹操军中的将领。在192年时,曹操与黄巾军作战失利,鲍信为了救主而英勇战死。

九、袁遗

袁遗字伯业,也是袁家的后人,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随同其他诸侯一起参与了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之后被袁绍任命为扬州刺史。不过,没过多久就被袁术所打败,具体的死因不详。

十、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出身名门望族的袁家,是讨董联盟的盟主。建安四年时,他击败了公孙瓒,势力达到了最巅峰。不过,一次官渡之战就被曹操打回了原形,在建安七年时病逝于邺城。

十一、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更是三国曹魏政权的实际奠基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路征讨四方,对内,先后消灭二袁、吕布、刘表和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先后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在曹操的励精图治下,他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使中原一带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秩序变得稳定。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三国有哪些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诗宋词当中有大量三国内容,而三国事迹也成为戏剧和民间文学作品的常见话题,但凡懂点历史的都知道三国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三国时期也出现了一批相当危险的职位,基本上是谁碰谁死,不由得你不信,今天就来看看这些高危职业有哪些!东吴大都督1、这第二个高危职业就

  • 2021国庆档电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马上就要到十月一国庆节了,对于影视圈来说,国庆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档期,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今天就跟大家聊聊,2021国庆档电影有哪些?从目前来看,大概有十几部电影会在国庆档期间播出,包含剧情、动作、爱情、青春等题材,较受关注的影片有《峰爆》《我的青春有个你》《关于我妈的一切》等。相比于中秋档,十几天

  • 黄巢起义带来了什么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在中国古代史中,始终都少不了农民起义的影子。自古以来,汉末、唐末、元末等等,莫不是如此。而伴随着农民起义的,往往是一个王朝的覆灭,唐朝便是如此。历史上的“黄巢起义”对于唐朝的历史来讲,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影响。这是因为,在起义军征战的过程中,唐朝的统治基础遭到了极大地破坏,而这最终也导致了唐朝的灭亡。以

  • 黄巢起义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黄巢起义,指的是唐朝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755-763年,平原太守颜真卿成为了战争中的中流砥柱!那为何与一百年后的黄巢起义有关系呢?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朝878-884年,私盐贩子黄巢自河南濮阳响应王仙芝造反!那黄巢身为一个私盐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势力?背景此时,要从一百年前说起,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身为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

  •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哪个在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在唐朝,有两次事件非常出名:一是由安禄山领导的安史之乱,它发生在唐朝中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二是由黄巢领导的黄巢起义,它发生在唐朝末期,是唐朝灭亡的开始。以时间来算,安史之乱发生在前,黄巢起义发生在后。一、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谁前谁后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灭亡于公元907年,在这200多年里发

  • 黄巢起义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唐朝末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其中,黄巢王仙芝起义是声势最大的一支起义部队,鼎盛时期,总人数多达五十万大军。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黄巢的造反,完全属于那种“想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类型。他们从起兵到败死,一直没有彻底推翻唐王朝的想法。黄巢甚至在打进长安的两年多中间,也并

  • 黄巢起义为什么会对世家门阀造成伤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黄巢是唐末时期的人,出自商贾之家,善于骑射通晓文理,是一个满怀诗意的有才之人。但其实他本人相当自负,认为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实际上他屡次名落孙山。这与他后面的起义有很大的关系,他一生狂妄自大,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这个社会对于他来说不公平,屡次的名落孙山也严重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正因为如此,黄巢这才

  • 黄巢起义为什么能攻入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可偏偏有这样一支农民起义军,他们内部不尚团结,诸多大将经常因内讧打斗牺牲。他们的武器也不算先进,掌权者更是挥霍无度,与其说他们是农民起义军,不如说他们是草台班子。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能势如破竹般攻入长安城,你可知这是为何?唐僖宗乾符二年,王仙芝不满苛政,率领农民发

  • 淞沪会战到底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历时近3个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对中国来说是一场浩大的灾难。据统计,中方在淞沪会战伤亡人数达到了将近19万,撤退的过程中依旧让死亡人数不断的上升,总共加起来淞沪会战伤亡人数居然达到了29万之多,此外,还有大批优秀中国军官牺牲,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