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打猎的工具都有什么

古代打猎的工具都有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66 更新时间:2024/2/7 13:37:19

有的氏族长期地一直从事狩猎活动,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主要手段。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和气候的不同,原始人狩猎的对象也不会完全一致,但是狩猎发展的基本规律到处则是一样的。人类的童年时代,凶猛残暴的野兽对人类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为了预防猛兽的突然袭击,人们不得不居住在树上。早期的人类还缺乏主动猛兽进攻的能力,所以在采集食物的活动中,随时都得警惕猛兽的到来。

韩非子·五蠹》中说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正是对这一阶段情况的描述。原始人为了生存,与前来危害自己的野兽进行防御性搏斗,这无疑是经发生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人依靠群的力量,在长期与野兽搏斗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了战斗能力,在血的教训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战斗经验。

有目的地进行狩猎活动,第一,反映了原始人经济生活领域的扩大;第二,反映了原始人生产斗争水平的提高,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但是,关于远古时代人们狩猎活动的具体情况,我们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不过把考古发现和民族学资料结合起来研究分析,还是可以知道一些大体的情况。特别是对狩猎工具的研究,它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对狩猎情况的了解。

木棒和木矛

木棒在古代是到处都可以取得的。人们在与野兽搏斗中,从树上折断一枝就是武器,木棒拿在手中便是手臂的伸长,可以横冲直撞地打起来。木矛,其实就是把木棒的一端加工成尖就行了。木矛与木棒相比较,不仅能打,而且还能进行刺杀。木矛是人们加工的最原始的自卫的武器,也是人们狩猎的武器。

《吕氏春秋·孟秋纪》中说:上古时代“剥林木以战”,就是指使用木棒,木矛进行战斗。木矛使用了很久之后,出现了木棒一端捆绑鹿角或石矛头。新石器时代发现了磨制的石矛头,不过石矛头刺杀的效果并不一定比削尖的木矛头好多少。

石块与石球

类人猿遇见了自己的敌人,也知道拾起石块去砸击对方。进入人类社会,天然的石块也往往是人们应急的武器。石块用作武器,主要是较远距离的投击。在蓝田、河、丁村化中都发现了打制的石球,石球当有它特殊的用途,人们不会把它与石块一样去投击,如果也作投击使用,打制成石球就显得毫无意义了。许家窑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石球,而且打制得比较认真,个个都是滚圆的。关于石球的用途,不少人都认为它是一种狩猎武器。

据说有一种武器叫做流星索,是用皮条的两端系着大石球。在狩猎时,把流星索向野兽抛去,当然这是要有一定技术的,只要抛中野兽时,流星索就会把野兽绊倒,人们便蜂拥而上,手拿木棒、木矛或石块把野兽打死。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有石球,而且还有陶球,因为有的体积较小,又称为弹丸。较小的石球和陶球,不是作为流星索去猎取大兽,当是猎取鸟类和小兽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便是弹弓上所使用的弹丸。

弓箭

弓箭的出现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事情,我们准确的知道,在距今二万八千年前的峙峪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原始石簇,其原料系燧石片制成。石簇是弓箭出现的证明。弓箭是一种有较高力学原理的复合性工具,它是人类智慧大踏步前进的象征。恩格斯曾高度地评价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弓箭在当时狩猎中是进步的工具,它可以远距离射杀鸟兽,人们躲在隐蔽处,攻其不备,使鸟兽毫无知觉地应弦而倒,这比面对面搏斗不知要减少多大的疲劳和危险。原始社会的弓箭我们没有见过,但是箭簇发现的不少,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经常会发现石簇、骨簇或蚌簇。参照后期的弓箭,我们可以推知当时的簇必有箭杆,搭箭拉弓射向目标。

“在原始人的诸般武器中,弓的射速极高、射程极远而又射力极强,特别是同矛和短矛比起来,这就更加明显。用手投矛,可投出30--40公尺,如藉助于投矛器,可投出70-80公尺。而弓的射程则达80-100公尺或者更远;印第安人的重弓的射程竟达450公尺。······弓的射力也是特别出色的。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箭,在近距离时能把鹿射穿。北美阿帕赤部落的射手能在三百步以外射穿人。”

弓箭的发明,不仅提高了当时的生产力,而且对后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网罟和网坠《易经·系辞》中有“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记载。这段话说明在远古时代用绳制作的网罟,是猎兽和捕鱼的一种工具。《世本》说:伏牺时“句芒作罗”,“芒作网”。罗,也是属于网一类的工具。

旧石器时代的网我们没有见过。新石器时代的网我们虽然也没有见过,但是从彩陶花纹中可以看到网的简单图象。用网罗狩猎的主要对象,是一些力量不太大的野兽和飞禽。其方法是事先把网罗安置好,人们从另一端追击野兽,使其向网罗方向逃跑,如果投入网罗,即可按计划擒获。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常发现有陶网坠或石网坠。鱼网是麻绳织成的,有大有小。

用撒网捕鱼的办法,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一网下去,可能捕到几十条鱼,或几百条鱼。新石器时代捕鱼活动,不仅在浅水中进行,而且还能乘坐小船,划到深水中撒网捕鱼。尽管那时的木船和鱼网还十分简陋,但是我们现代化的捕鱼事业,正是在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鱼钩、鱼叉和鱼镖这三种工具绝大部分是骨制的,也有少量是蚌制的,虽都是用于捕鱼,但其使用方法是不同的。

鱼钩用于钓鱼,虽然鱼钩的制作不如今天的精致,但也是离不了长竿和垂线,鱼叉用于刺鱼,鱼叉头上都有倒刺,或单排倒刺或双排倒刺,它是为了刺入鱼体鱼不能拔脱。我们在遗址中发现的鱼叉只是叉头,在使用时把叉头绑扎在一根长木柄上,或者把叉头绑扎在短木柄的一端,在木柄的另一端拴一根长绳子,用手投掷鱼叉,当叉中鱼时便把绳子收回,游鱼即可束手就擒。鱼镖,是用兽骨制成的镖枪,使用的方法当与鱼叉相同。

围猎与陷阱

围猎是原始人惯用的一种手段,这在民族学资料中多有记载。原始人一齐出动,手拿木棒、木矛或者举起火把,把野兽围逼到悬崖绝壁让其摔死;或者预设栅栏,把野兽围赶入内将其打死;或设网罗,围追野兽迫其自投罗网。或者预设陷阱,引诱野兽陷落,将其捕获。采用陷阱的狩猎方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生产方式。

早期的人们常用自然陷坑猎获野兽,后来人们从多方面总结了经验,根据野兽活动的规律,有计划的设置陷阱。陷阱是野兽的死对头,再凶猛的野兽只要跌入陷阱,便会一技莫展,威风扫尽;再善跑的兽类只要跌入陷阱,它的腿就会变得十分笨拙。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是《淮南子·本经训》中对古代渔猎情况的描述。“焚林而田”是人们利用火的力量,把一部分林木围烧起来,机智的猎人都埋伏在火圈以外,随时准备捕获从火里逃出来的烧伤了的野兽,整个氏族成员都在期待着烈火的平熄,然后脚踏烬,把烧死的野兽扛回住地。

但是这种措施并不能经常使用。因为焚烧一定范围的林木,固然可以获得一大批被烧死烧伤的禽兽,可是它一方面对采集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获得的禽兽,只能满足一时的饱餐,被烧死的禽兽并不能长期储存;还有一方面的不良后果,即林木烧毁了,使活着的禽兽只有远离人群另外去找栖居的地方,给以后的狩猎活动带来了麻烦。

不过在远古时代到处都是丛林草原,人烟稀少,人们采取“焚林而田”的方法,或许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氏族林立的地区,这种狩猎方法的确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关于“竭泽而渔”的作法,只能适用于较小的泊池水塘。它是把水塘泊池中的水排除干净,使各种鱼类脱水被捕。如此捕鱼方法是非常辛苦的,但最后的收获也是丰富的。

据说还有一种方法,人们下在水里,把鱼围赶到浅水处,然后用篮子捕捞。猎狗的使用狗,是最早变为家畜的。它可以替人们报警和守夜。在主人狩猎时,它又是猎人的助手。特别是象猎取野兔之类的动物,猎狗更可以单独出击追捕。但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中,发现了作为家畜饲养的狗的骨骼,因此可以说狗被人们驯服,最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出现。

弓箭不仅是狩猎的先进工具,而且也是用于战斗的重要武器。网坠的发现,是当时人们用网捕鱼的确切证明。鱼叉、鱼镖还可以借助弓的力量发射捕鱼。这时的陷阱,经常变成了人们储存肉食的“仓库”。这里的狩猎工具和方式,并不一定是十分完全的,或许还有许多其他的工具和方式。不过它也基本上可以反映原始社会的渔猎情况的梗概。各地狩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明显地存在着。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代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成吉思汗在攻破尼沙普然城之后,逢人便杀,遇屋就烧,男女老少,就连猫狗牛羊这些有生命的生物,一切都未能幸免。直接让很多地方都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所以就有很多网友疑问:古代屠城都是这样吗,杀的片甲不留?其实并不是这样,仔细分析还是有很多情况存在的。首先就拿蒙古大军来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破城之后往往第一选

  • 古代士兵可以退伍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首创作于汉魏时期的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15岁参军,80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

  • 古代打仗装死有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文明有记载以来,共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两万余次,可谓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打仗冲锋的时候,士兵为何不装死倒下,然后等战争结束再爬起来,这样不就能避免死亡了么?在古代战场,真的可以装死存活么?真相让你绝望!第一,打扫战场要补刀首先假设敌军胜利了,自己这边的战友都死光了,自己很机智成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全世界各国的历史每个时间段都有相似之处,而我国作为亚洲辐射世界,往往很多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比如古代打仗,为何要列阵,而列阵为何比散乱无章的又要强大,在靠人数拼命的时代,战争的时候第一排又是什么人的难道就不讲究吗,毕竟几千几万人,最早消耗的就是前排小兵,要是碰到骑兵就更可怜了,基本相当于给

  • 古代打仗士兵为什么不怕死敢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时,打仗都是使用冷兵器居多,直到明朝才渐渐产生了火器,可惜清朝后来又给热武器的源头给掐灭了,这才导致了华夏的渐渐落后,以至于最后被英国用坚船利炮给炸开了国门,从此大清王朝再无招架之力,以至于被迫瓦解。往事不提也罢,今天咱就古代冷兵器时期的战争来讨论一二。当初没有热武器的时候,那时候可

  • 《沉香如屑》剧版魔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一部作品是否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这不仅仅是跟演员选角有关,还有服道化和剧情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很多时候,剧情的好坏,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挺注重的,如果剧情不过关,那么观众也会毫不留情去吐槽。《沉香如屑》首发预告引热议众所周知,如今有很多由小说改编翻拍的电视剧,比如《沉香如屑》就是其中之一,对于

  • 卡迭石战役中拉美西斯为什么要挑衅赫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拉美西斯二世的军队一路兵不血刃,顺利通过迦南,来到一向态度摇摆的阿莫尔。此时面对埃及大军压境的阿莫尔首领班特史那和以往一样又一次屈膝投降。但埃及军队刚一离开阿莫尔,他又故技重演,急忙向老主子赫梯国王穆瓦塔利什解释他归降埃及实乃形势所迫,为权宜之计。为表达他对赫梯的忠心,他立即宣布绝不向埃及进贡。即便

  • 卡迭石战役中的银板合约是怎么促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双方的主力部队列阵再战。经过一天激战,仍然难分胜负。穆瓦塔利什首先提出议和,得到了埃及方面的同意。拉美西斯二世认为赫梯人此举是战败的表现,可是当他率军凯旋时,穆瓦塔利什又重新占领了卡迭石。虽然赫梯人的回马枪使拉美西斯二世没有守住胜利果实,但这丝毫不妨碍法老宣扬自己战胜赫梯的辉煌战绩。他命人将此次卡迭

  • 卡迭石战役到底是哪方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1274年的5月,当时的世界两大帝国决战于叙利亚境内的奥伦特河畔。尽管有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亲自登场,也没有能让埃及军队完成预想的北进战略。与之对阵的赫挮帝国军队,则由共治的穆尔西利三世和哈图西利斯三世协同率领。他们之间的固有矛盾,让遭遇伏击的埃及人得以侥幸撤出战场。埃及军队仅仅在战斗的最后时刻才

  • 古代喝酒为什么要温酒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咱们中国的酒文化非常悠久,从古到今,喜欢喝酒的人都很多。关于喝酒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就是在古代,喝酒以前都要先温酒,就是先把酒加热一下,然后再喝。比如说曹操的“煮酒论英雄”,关羽的“温酒斩华雄”等等,都有类似的情节。而现在人基本上都是直接喝,这究竟是为什么?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看完涨知识了。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