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出门带什么行李

古人出门带什么行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42 更新时间:2024/3/6 9:10:52

又是一年的春暖花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踏青赏春,而在我国的古代人们也有踏青一说,那个古代人在阳春时节踏青赏春与现代有什么不同呢?在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泼墨名胜古迹的游记类作品,到了唐朝更为流行,那他们在出发前都做哪些准备呢?是跟我们现在一样吗?

在古代人们在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骤是要问卜的,这可以追溯到殷代或晋代,而到了明代就有了专门为出行准备的问卜书籍,出行只需翻阅查询就可以了,而在我们快节奏的现代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只要看我们在什么时候有小假期,什么时候就可以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古代人们旅行一个人,大多数都会带着奴仆或者邀三五好友一同出行,古代出行不像现在这样行礼有行箱,还可以托运,在古代是要用肩挑担扛的,所以带几个仆人是可以帮忙的,还可以以防万一相互有个照应。据说号称万里独行的著名的旅行家霞客也是有仆人跟随的。

在古代人们旅行随身所带的行李要比我们现在多得多,不仅有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还有蜡烛、茶叶、棋子、棋盘中药还有笔墨纸砚、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子、油筒、夜壶。而用于盛装这些物品的是用竹子为材料编制而成,坚固而质轻,可以方便地携带日用品的背包。不过现代具有较强背负系统的背包可比这竹子的方便多了。

在古代人们旅行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绕远道也要走水路,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古代的车子实在太颠簸,而走水路坐船要惬意多了。尤其在大运河开通的隋唐时期以后,船服务越来越普遍,有时也会因为天气等因素影响出行,这时便会换乘陆路交通。说到车多数是以马车或骡车为主,因为马车和骡车不仅能保证速度还能耐力持久,即使是千里长途,日夜兼程赶路数日就可到达。

但也有以稳著称的重大粗陋每日行程不过30里的牛车,而选择马车的大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人。在古代人们旅行中的住宿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官家住的是驿站,商旅住的是客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可以住民宿和寺庙、道观,就是在野外露宿也大有人在。但是最常见的选择是民宿,也有收费标准,但是会住在寺院道观有的并不是免费的,是通过香火钱的方式收取的。

如果走水路的话,就直接宿歇在船上。在旅途中吃饭的问题又该如让解决呢?自唐朝酒家的兴起为出行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古人在出门还是习惯随身携带食物以防万一,据说徐霞客背包中就装有胡饼、笋脯、茶叶等食物和酒水,甚至还有油盐酱醋和锅碗瓢盆。

在古代人们旅行中还有写游记的习惯,不仅是为自己留下纪念还可以为后人指路,说不定还是一条发财的路子,马可波罗就是一个例子。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人出门带什么吃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爱看古装剧的我们,常常会看到在古代办事情出远门的时候,都会说需要收拾一下,带点干粮才会上路。那么他们常说的干粮指的是什么?干粮会不会腐烂发臭,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了解。在古代交通非常的落后,去一个稍微远点的地方,有钱的还会雇佣马车,没钱的基本都会靠走路远行。在吃的方面更不会提,基本吃不饱,忍饥挨饿是常

  • 古代军粮都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常听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粮草,粮食和草。其中这个草就是普通的喂马用的干草,粮食则是士兵的食物。现代士兵都有压缩食品做干粮,那在古代士兵们又用什么解决食物问题呢?在唐朝以前士兵们以小米为主食,搭配大米和小麦。为什么以小米为主食?因为小米的保质期比较久,可以保存九年至十年,而大米的保质期只有

  • 古代为什么一打仗就粮食不够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战事。为了应对这些战事,那不同的势力主或者说国家的君主便会非常注意组建能拿来抗敌的军队。而军队人数众多,为了能更好地跟敌人抗衡,国家或者势力主怎么也得让兵将吃饱才行。既如此,那他们怎么也该时刻注意保障粮食的充足供应。可实际上,有资料显示,古代很多国家或者势力主每

  • 为什么古代画像都是单眼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随手拿起一本历史画册,或是上网搜集相关历史人物的画像时,偶然间发现:画面里的历史人物,无一例外的都是单眼皮的细长眼。可中华文化几千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的,古代的人照理来说都是我们的祖先,而我们现代人却有着各种各样的眼形和长相,并且只有很少有人像历史画卷里的人物那样有着细长窄窄的蒙古褶单眼皮的眼睛。这究

  • 古代打仗是拿刀乱砍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大家经常在古装电视剧当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两军对战,场面火爆,战士们为了能够获得胜利而不顾一切的向前冲,其场面感人至深。这期间还会伴随着一段引人流泪的音乐,在音乐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士兵们将生命置之度外,拿着手中的武器与敌人拼命厮杀,而骑在马上的将士也会挥着手中的大刀与敌人决一死战。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场景

  • 古代公主的嫁妆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古代嫁妆最多的公主当属乾隆帝的固伦和孝公主,她出家的时候嫁妆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多。那么古代公主的嫁妆都有哪些呢,看看本文为您介绍的古代公主嫁妆清单,相信您一定会有所了解。一、朝帽首饰1、朝冠熏貂朝冠一顶、元狐朝冠一顶、海龙朝冠一顶、罗胎凉朝冠一顶、熏貂冠一顶、本色貂冠一顶、4海龙冠一顶、丝绒冠一顶、罗

  • 明朝火器比清朝先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有网友问:明清两军松锦大战,明朝手握13万大军,为什么还败给了清军?1641年4月,明朝出动,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出击辽东。这已经是明朝最后一支精锐野战军团。当时的形式是,清军已经征服了关外所有土地,打败蒙古和朝鲜,后方不再有危险,内部安

  • 明朝都玩枪了为什么清朝用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涌现出非常多的让我们至今都骄傲的发明,尤其是火药的意外出现,可以说不仅改变了我国的历史,甚至对国外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但是至今仍然让我们十分可惜的是火药在发明的初期并没有得到重视,也并没有在军事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得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还处于冷兵器的时期,而火药传到了国外却得到了飞

  •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下廉颇最后能守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说到长平之战其实小编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这个战役实在是太惨了,前前后后双方竟然死了六十万人,这在古代这个数目怕是数都数不清楚了,这场战役如果有研究的网友或许会发现,那就是赵国派了赵括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去做将领,而换下了廉颇了,有的人就说了,这场战役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最后能守得住吗?我们就着这个

  •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导致后来秦国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赵王会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就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难道赵王也不懂这个道理吗?实际上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在赵国之上,而廉颇又是以防守著称,但越拖下去对赵国越不利,所以赵王想要速战速决才派出赵括。只可惜赵括的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