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没有文字狱的原因 明清为何盛行文字狱?

唐朝没有文字狱的原因 明清为何盛行文字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76 更新时间:2024/1/20 3:55:00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所有惩罚中,最为残酷也最为随意的处罚就是文字狱,因为它的主观性极其强烈,就好像皇上或者是某位高官想要惩罚某个人,不需要从他的具体犯的过错来惩罚,只需要从他的文字里面的某句话,或者某个字加以施罪。

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文字狱,只不过形式和程度大有不同。唐朝也不是没有文字狱,只是他的文字狱的程度比不上明清时期那么残酷,唐朝的文字狱,顶多是对文人进行贬谪,不会像明清时期那样使用杀头、株连九族的残酷至极的方式来惩罚,所以唐朝的文人生活还是很舒适的。但是明清却是文字狱达到顶峰的一个阶段。

唐朝没有文字狱的原因

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文字狱的存在也是如此。唐朝不能算是没有文字狱,而是唐朝的文字狱最多就是对文人进行贬谪。唐朝这种情况也是由众多原因一起形成的。

1、唐朝的文化是多元的,包容的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盛况是只有大唐才有的,唐朝的包容程度非常高,当时的长安城,人口非常多,外国人口也是非常多,对于外国的文化也不抵触。不用看国外的文化,从唐诗在历史上的地位就可以看出来,唐朝文化的包容,如果唐朝文化包容性没有那么高,文字狱盛行的话,诗人根本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就没有人们今天看到的唐诗。并且从武则天与两位皇帝的关系,李治娶武则天,还有杨贵妃的经历来看,唐玄宗娶儿媳杨贵妃等等,唐朝的文化可谓是非常地开放,甚至于有些观念超过现代人。

这也许跟那时还没有出现禁锢人们思想的书籍有关,比如理学中的三纲五常等等,所以唐朝的文化是多元的,包容的。李白的诗句也有所体现,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此的豪迈,仿佛是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这是在唐朝,所以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果是在明清时期,文字狱盛行的情况之下,或许世界上就没有诗人李白了。在唐朝,诗人隐喻的批评某位皇帝,根本就是常事,基本上没有任何损伤,但是如果在明清时期,估计文字狱早就找上他了。

2、统治者开明

在唐朝的时候,统治者都是很开明的,否则也不会有大唐盛世。而且唐朝不会因此而禁锢百姓的思想,因为在唐朝各方面都很开放,不像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禁锢人民的思想而大肆盛行文字狱,并且唐朝统治者对于诗歌非常喜欢,对于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视,不仅是对中国的文化重视,对于外来的有意义的文化也是很包容,比如当时很多宗教传到中国。

明清文字狱盛行的原因

唐代没有文字狱是有原因的,明清时期有文字狱,并且文字狱盛行更是有原因的,而且不止是一个原因而已。

1、朱元璋的心理问题

正所谓:”丑人多作怪”,经历的苦难越多的人,也会更多去猜忌别人,众所周知,朱元璋是贫苦出身,家境极其贫寒,基本上连清贫都算不上,惨遭生活的迫害,前期的生活经历非常不好,也造就了他比较极端的性格。因为他做过和尚,要过饭,甚至因为一些原因偷过东西。所以文字狱从朱元璋开始大肆流行起来。跟朱元璋的文字狱比起来,前朝的所有朝代的文字狱都比不上,哪怕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比起来,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璋的性格极其敏感,爱猜疑,甚至于后来有的官员特意写出了朱元璋听不懂的一些字词,这样大家才可以避免无意间惹怒朱元璋,引来杀身之祸。比如因为他做杀人放火的事情,当时被称为贼人,因此朱元璋对这个字非常避讳,曾经一位大臣称赞他的文章里,用了则字,仪则天下。朱元璋认为他在说贼字,在内涵自己当年做过贼,惹来了杀身之祸。

2、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

因为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朝代,很多汉人对此并没有归属感,清朝支持发展文学是为了拉拢汉人中的读书人,但是对于那些拉拢不动的汉人,他们采取的是用文字狱的方式来残害那些文人。其最终目的并不是残害文人,而是为了巩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政权。

3、为了管理皇室贵族

在清朝,其实皇室贵族也是内部政乱不断,统治者为了管理他们,有时候使用文字狱也是最快最稳妥的办法,因为基本上不用找实际错误只是在文章里找到几句模棱两可的话,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定罪,想要小小教训一下的,就只是警告,下次他们也就不敢了,毕竟严重了是要杀头的。对于那些很过分的皇室贵族,直接就处死了,铲除后患。

明清文字狱的典型事例

对于文字狱在明清时期的具体实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明朝还是少数的,因为基本都是因为谐音的问题处以文字狱,很少主动去寻找某个人的文章,直接去处罚。但是到了清朝时期,可谓是达到文字狱的顶峰阶段,而且最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文字狱盛行的时期是康乾盛世,这个时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文字狱最为盛行,并且实例最多。

1、康熙时期的文字狱实例

清朝最著名的文字狱实例是康熙时《明史》一事。庄廷鑨找文人修改和增补删减《明史》中《列朝诸臣传》一书,并且还出版发行了,他增补的内容有一部分还内涵满族统治者。后来被人告发。庄廷鑨那个时候已经去世了,死了也难逃其咎,挖出来割头,可见其残忍程度。不止是他本人,他的家人也要受牵连,甚至跟这本书有关的所有人以及他们的家属都没有逃过这次杀戮。这是最为著名,也是康熙时期的第一件关于文字狱的实例,可以说这个就是清朝文字狱的开始。

2、雍正时期的文字狱实例

雍正时期的文字狱是非常有特色的,个人恩怨很明显。雍正用文字狱借机惩处与他观念不同的人,比如陆生枬等人,雍正时期的文字狱,最为出名的是,谢济世曾经著过《大学》一书,在被人举报后,因说他是通过注解这本书来抱怨自己心中的怨气,但是雍正并没有用严厉的处罚去取他的性命,只是对他进行了小小的处罚,这在清朝的文字狱处罚中并不多见。

3、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实例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有过之而无不及,文字狱达到真正的顶峰时期,并且这个时期的文字狱的实例很多,而且惩罚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历朝历代最为严厉与残酷无情的。文章中哪怕是一句话都有可能会被拿出来做文章。最为著名的一次文字狱实例是胡中藻的事件。

其实胡中藻是最无辜的,因为他跟乾隆没有直接的恩怨,他只是皇帝的反对者之一鄂尔泰的学生。乾隆帝想要通过对胡中藻的惩罚,杀鸡给猴看,打击鄂尔泰。就在胡中藻的著作中找毛病,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而已,乾隆帝却故意加以误解,借机使用文字狱杀死了胡中藻,胡中藻只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但是乾隆帝的招数果然是有效的,他想要打击的人鄂尔泰确实消停了。乾隆时期可谓是文字狱的代表时期,不管是使用文字狱的次数,还是文字狱的惩罚手段,还是文字狱的惩罚力度,都算得上是历史之最。

总结

文字狱是主观性最强,也是最不应该出现在历史中的惩罚手段,因为文学本身就是用来抒发情感、记录事实的,如果与政治沾边,那么文学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学,文学的表达也会有很多的顾及,如果写篇文章都有杀头的危险,那就没有人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这对国家的长久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如果用一句话就可以断定一个人有罪的话,那么还要那些法律干嘛?总之,文字狱实行百害而无一利。甚至有的朝代会鼓励那些举报的人,把被举报人的家产全部给举报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统治者的统治,但是长远来看,百姓失去活力,思想过于禁锢,根本就是长远发展的一个毒瘤。所以文字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它比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更残酷,因为焚书坑儒只是在小范围里面,而且没有杀头,株连九族等等之类的残酷手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建立的蜀汉到底属不属于汉朝体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较强盛的时代之一。对于汉朝来说,包含了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以汉献帝作为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此基础上,就刘备建立的蜀汉,虽然

  • 明朝的“九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界乃至民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源于万历、天启皇帝惰政、不视朝;有人认为源于明末时的气候小冰期及农民起义;还有人认为明朝亡于东林党的空谈误国,种种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统治者也多次强调,明朝不是清朝灭亡的,而是李自成灭亡的。雍正帝在审讯曾静时,针对曾静书内提到因“明亡之

  • 蜀汉为什么没能实现统一?蜀汉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下面小编就为

  • 西汉太后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能控制朝廷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汉朝的大部分太后们为什么都能一直控制皇帝与朝廷大权的详细

  • 刘季述为什么要拥立太子为帝,尊唐昭宗为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新唐书·刘季述传》记载:“后以传国宝授季述,就帝辇,左右十馀人,入囚少阳院。季述液金以完鐍,师虔以兵守。太子即位于武德殿,帝号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大赦天下,东宫官属三品赐爵一级,四品以下一阶,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群臣加爵秩厚赐,欲媚附上下。”那么今天我们就

  • 南北朝时期皇帝与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如何一去不复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书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代。不过刘裕与另一个知名的汉室宗亲刘备类似,虽然血统听起来很高贵,但却是社会底层出身,早年也曾以卖草鞋糊口(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卖履为业。意气楚剌,仅识文字,樗蒲倾产,为时贱薄)。刘裕后来加入了东晋最精锐的部队北府兵,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和

  • 唐朝天宝年间十大节度使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唐天宝年间设置在边陲的十个军区长官。武德初,于缘边及襟要地区的一些州治置总管府。以本州刺史兼总管,总揽附近数州军事;七年(624),改称都督府。贞观中行军称总管,驻守称都督。后因四周边警日繁,景云时开始设置少数有一定辖区的节度使。节度使“加以旌节”,“得以军事专杀

  • 唐朝轻骑兵:取代重骑兵成为主力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隋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高涨的士气和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打垮了装备笨重的隋王朝军队,也摧毁了重装甲骑兵赖以存在的世族门阀制度和部曲私兵制。 战争中,轻骑兵和重骑兵的较量,表现在机动性和装甲方防护力的较量,最终导致了轻骑兵的重新兴起成为主力军种。但重装甲骑兵仍然存在,只不过其重要性已然不及轻骑兵罢了。

  • 唐朝时期东北藩国:渤海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渤海国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渤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丽人等民族构成。渤海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我国东北牡丹江、图们江流域一带,

  • 五代十国的第一明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的第一明君是谁?非后周世宗柴荣莫属!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光皇帝就有几百位,其中不乏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他们虽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但是身上都还有或大或小的缺陷。如秦始皇残暴,不体恤民力;汉武帝连年征战,民众有苦;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篡位。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