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人为何自古崇拜凤凰?

楚国人为何自古崇拜凤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10 更新时间:2023/12/24 1:46:03

楚人自古尊凤崇凤。 来到钟祥莫愁湖上的阳春白雪岛,一定会被充满楚国风韵的建筑布局所吸引,如隔水相望的白雪楼和阳春台,舜帝南巡亲手种下兰花蕙草而得名的兰台宫,威武富贵的楚王府,还有笑声阵阵的万花阵。在这些景点细节点缀之处,凤的图案或凤鸟的陈设俯拾皆是:如白雪楼和楚王府的雕栏,兰台宫楚王座位后面的屏风,阳春台抚琴弹唱的现代莫愁女华丽服饰上的图案,还有守卫楚王府的门神“羽化鸟人”脚踩凤凰腾云驾雾......

楚人尊凤最初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证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载,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的渊源。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楚国图腾还和楚国的诗、乐和舞蹈紧密相联。楚人善歌舞,每到此时,随着主管音乐的击拊石罄的乐感节奏,神与人相和而歌,戴着各种图腾面具的各个部落相率跟着翩翩起舞。相和而歌,是歌谣形式;百兽率舞,是舞蹈形态――图腾舞蹈,二者合一,为载歌载舞。那图腾舞蹈,既包括龙的图腾,也包括凤的图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意义的信仰崇拜。楚国歌舞的原始形式,亦即为相和歌,伴之以凤凰的图腾舞蹈,例如“百兽率舞”中的玄鸟,就意味着舞者对于凤凰的崇拜。

楚人崇凤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1992年,在古城荆州的大东门处耸立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徽--金凤腾飞。这座城徽的建筑结构分三层平台,上中两层的平台四周,护以雕刻有多种凤形纹饰的青石栏杆。“金凤腾飞”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中部是一轮朝阳,造型如同神话中的九齿风火轮,下部为长方形的基座,饰云雷纹。以凤作为荆楚大地一座城市的城徽,表明凤乃中华民族所推崇,“楚是尊凤的民族”,凤是楚人的图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百家争鸣有多少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纷争战事不断,与此同时文化方面则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等著名人物。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rdq

  •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在春秋战国时代,虽然战争不断,但却是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繁荣时代,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等的始祖和经典典籍都出现在这个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多的文化和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地址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

  • 董卓为何要废掉汉少帝刘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后,汉少帝刘辫继位,刘辫的母亲何皇后成为何太后,刘辫的舅舅何进以大将军的身份和太尉袁隗(袁绍、袁术的族叔)共同辅政。没过多久,何进和宦官集团开战,诛杀宦官集团的领头人蹇硕,宦官们设计反击,诱何进入宫杀掉,中央朝廷大乱。但何进在准备清除宦官集团的时候,曾密召西凉军阀董卓率军入京

  •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在分

  • 中国古代东北东胡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东胡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 商周时期的服饰特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

  • 吐蕃国的兴起与衰亡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

  • 回纥民族历史介绍 回纥的现在后裔都有哪些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 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r

  • 唐朝在边疆设置的六大都护府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王朝建业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