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东北东胡国历史介绍

中国古代东北东胡国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42 更新时间:2024/1/16 18:19:34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

东胡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周秦两汉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今内蒙古东部,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一面和草原上的各族不断互相融合,一面又不断迁入中原与汉族融合,最后都融入汉族之中。因此东胡实际上是汉族祖先的一个主要支系。

东胡族何时建立国家文献中没有更多的记载可说明。但从《史记·匈奴列传》提到燕将秦开曾在东胡做人质、及东胡以有王的记载,可推断出东胡在战国时就已经建立了国家,因此同时也形成了东胡民族。关于东胡的起源,有人认为,春秋时的山戎是东胡的前身。到了战国时期,山戎改称为东胡。按这种说法,“东胡”这个名字之名最早应该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

东胡与山戎也应改是并列的两族。山戎的活动范围在今天的大凌河流域上游,东胡则在今天的西拉木伦河流域。齐桓公大败山戎后,东胡一度南下,占领了原属于山戎的地盘。后来,由于受到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的攻击,东胡北退千里,又退回西拉木伦河流域。在这个时期,山戎族可能有部分融入了东胡,但不能说山戎就是东胡的祖先。

东胡族在商代初年就居住在商王朝正北,西周初年居住在周王朝的北方正东。春秋时期,东胡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的发展阶段。到了战国时期,东胡又从晋、燕之北向东、向南扩张,势力所及已达燕的北部及其东北的广阔地域,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以北的滦河中上游、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西部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

东胡人崇尚自然,崇拜日月、星辰、水、火等自然万物,以熊,虎、鹿、狼等动物为图腾。在游牧生活和祭祀活动中,东胡人创造出了以“旋转”为主要动作的舞蹈体系,这种舞蹈一直被后人称作“胡旋”。东胡人还善长制作烤制食品,特别是“烤肉”“烤饼”等食品,一直流传至今。现代烧饼就是由东胡人善长烤制的“胡饼”演变发展而来

由于主体是游牧民族,狩猎、放牧的生活使东胡人民风剽悍,崇尚武力和战争,经常通过战争掠抢财富和奴隶。虽然比中原文明的发展迟缓了一些,但在战国前期,东胡人就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东胡人铸造的铜剑、铜镞、铜刀、铜戈、铜盔,不但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而且非常锋利实用,特别是铜制双侧曲刃青铜短剑和长剑,堪称当时的战争利器。

在近800多年的过程中,东胡人始终生存在以蒙古科尔沁草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通过与中原各国发生的磨擦,,双方加深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加快,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

战国时期,今天中国首都北京辖区内的密云地区原属于燕国管辖,地处燕国东北部。它是中原出入东北、内蒙地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特殊,是边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当时,中原地区经过东周时的诸侯纷争之后,进入了七雄争霸时期。多年的战乱使中原各诸侯国无暇他顾,北方游牧民族变得异常活跃,密云地区就成了他们南下的必经之路。所以,密云地区就成为拥有此地的燕国与北方游牧民族较量的重要战场。当时,在燕国之北的正是强大的东胡。趁燕国先后几代国君软弱可欺,东胡族迅速占

据了密云一带。籍着这个通路,东胡人横行无忌,大肆劫掠燕国财富和百姓。燕国边境受东胡的威胁,百姓纷纷逃离故土,昔日繁华的村落一片荒凉,杳无人烟。东胡不可一世的风光,一直持续到燕昭王姬职即位为燕国国君。姬职是周召公第38代孙。当年,燕国本也是个大国。王位传到燕王哙手里时,燕王哙听信谗言,要学习舜,竟然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在韩国作为人质的姬职立即讨伐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趁机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差点将燕国灭掉。

姬职平定内乱后,即位为燕昭王。他眼见昔日强大的燕国已经沦落为七雄中最小的诸侯国,很不甘心,立志要使燕国强大起来。积极物色治国的人才,以求复兴燕国。各国有才干的人见燕昭王诚信招募人才,纷纷赶来求见,其中最有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于是,燕昭王与赵国、韩国、魏国、秦国联合发兵,由乐毅统率,攻打齐国。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齐国军队被打得一败涂地。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了。乐毅却不肯罢休,率领燕国军队一直打下齐国都城临淄。

消除了齐国的威胁之后,燕昭王继续励精图志,国力大盛。经他的努力,燕国已经可以与东胡开战了,只是需要选一个能够率领燕军打败东胡的将领。不久,秦开从东胡逃回来了。秦开是燕国名将。燕国为与东胡达成互不侵犯协议,曾将秦开送往东胡做人质。秦开为人精明,有计谋,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在东胡做人质期间,他表面上对东胡人百依百顺,取得东胡人的赏识和信任,暗中观察、研究东胡的政治、军事、礼俗及山川地势,对东胡各方面情况了然于胸,特别是对东胡军队的作战特点、作战方法一清二楚。

公元前302年前后,赵国武灵王在位时,东胡人经常对赵国进行侵扰。赵国当时以车战为主,常被人健马疾、精骑善射的东胡人打败。为此,赵武灵王实行改革,实行“胡服骑射”学穿胡人窄袖紧身的衣服,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技术,用骑战取代了车战。东胡人最先创建的中国骑兵兵种从此传入中原。

公元前273年,即赵惠王二十六年,一度臣服于赵国的东胡反叛,占领了赵国代郡。赵国于是发兵反击,攻占了东胡的领地欧代。公元前315年前后,燕国被东胡击败。燕王将名将秦开当作“人质”,送往东胡质押。秦开得到了东胡人的信任,熟悉了东胡的内部情况,后来逃回赵国。领兵击败东胡。东胡人被迫退回了科尔沁草原中、东部。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统治蒙古高原西部的匈奴部落发生了冒顿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东胡王认为匈奴软弱可欺,先派人索求了冒顿妻子、良马,又打算讨要两国边境的土地。冒顿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遂兴兵伐东胡。东胡人不备,打败,东胡国就此灭亡,分出乌桓、鲜卑两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周时期的服饰特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

  • 吐蕃国的兴起与衰亡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

  • 回纥民族历史介绍 回纥的现在后裔都有哪些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 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r

  • 唐朝在边疆设置的六大都护府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王朝建业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

  • 唐朝的大理寺的权力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有许多特殊的部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朝的大理寺,有什么作用,它是个什么机构?权力究竟有多大?唐朝大理寺是唐朝最高司法机关,依法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主要职责有两点:一是审理中央百官以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二是复核或者重新审判刑部移送过来的死刑和疑难案件。《大唐六典•大理

  • 明朝建文帝削藩时为什么不效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因此他在定鼎天下后采取了分封制,即将国家的边远地区分封给刘氏诸侯王(消灭异姓王之后),以起到让地方宗室子弟拱卫中央皇权的作用。 然而在经过几代人后,皇帝与刘氏诸王之间的血缘纽带越来越淡薄。而且诸侯王不断扩充自身实力,俨然

  • 中国共产党中危及中央的三大顶级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严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投机革命和意志薄弱的人,成为革命同志所不齿的叛徒。尤其令人痛惜的是,曾经有许多非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从建国到灭亡都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是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楚国不是最后一个被灭的,却是最难搞定的。楚国因何而从一个小国成长为左右春秋战国格局的大国,又因何丧失大国地位,在强秦的攻势下苟延残喘,又是如何在最后的岁月里回光返照?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度,不仅是因为她有屈原宋玉,不仅是因

  • 鲁国为什么没成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礼崩乐坏之际,鲁国作为“犹秉周礼”的国家,对旧制度和传统保留得罪完整,同时受旧制度的影响也最深。分封等级制度下各级鲁国贵族封闭性极强,他们各自的统治区域犹如堡垒,是独立的地方政权机构。卿大夫在自己统治范围内如同君主一般,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与国君相抗衡的力量。对旧制度保留越

  •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会输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洪武朝和永乐朝之间夹着一个尴尬的建文朝,建文帝朱允炆做为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法理上当之无愧的大明皇帝,却迅速被亲叔叔燕王朱棣推翻。从占据绝对优势到被困在皇宫中烧死(明史是如此记录的,就以此为准,野史是说他逃出去当和尚了)的短短几年中,政治、军事能力都比较青涩的建文帝在“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