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身毒道究竟是什么

蜀身毒道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54 更新时间:2024/1/4 14:19:16

蜀身(yuān)毒(dú)道是指我国古代有一条从四川成都,经云南的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被称之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

蜀身毒道从今四川起始,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从保山出境入缅甸、泰国,到达印度,再从印度翻山越海抵达中亚,然后直至地中海沿岸。在这条古商道上,中国商人通过掸国(今缅甸)或身毒(即印度)商人与大夏的商人进行货物交换,用丝绸或邛竹杖,换回金、贝、玉石、琥珀、琉璃制品等。

蜀身毒道的出现

公元前122年,博望候张骞从西域归来,汉武帝禀报了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奇特发现,“居大夏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历代帝的官方记载上从未有过通商记录的西域国土上,张骞居然发现了大量独产于中国四川的蜀布和卭杖。

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张骞及时地报道了与西北诸国往来的可能性;他暗示了与那些地区通商的潜在价值。他还指出了与像中国那样反匈奴的其他民族结盟的好处。

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大夏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遭到当地夷人的阻拦未获成功。

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斩首数十万。但由于当地夷人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历经十余年,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归降、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化来往,又通过缅甸经印度入大夏。

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未能全通,直到此时,汉武帝孜孜以求的“通身毒国道”至大夏才算全线畅通。

印度洋的海风从此吹入红色高原,驮着蜀布、丝绸和漆器的马队从蜀地出发越过高黎贡山后,抵达腾越(今腾冲)与印度商人交换商品。或继续前行,越过亲敦江和那加山脉到印度阿萨姆邦,然后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再抵达印度平原。

“窃出商贾,无所不通”。据史学家考证“蜀身毒道”分为南、西两道,南道分为岷江道、五尺道,岷江道自成都沿岷江南下至宜宾,是李冰烧崖劈山所筑;五尺道是秦将常颊所修筑,由宜宾至下关(大理),因所经地域山峦险隘,驿道不同于秦朝常制,仅宽五尺,故称为五尺道。

南道由成都一宜宾一昭通一曲靖一昆明一楚雄一大理一保山(永昌)一腾冲一古永一缅甸(掸国)一印度(身毒)。西道又称牦牛道,是马相如沿古牦牛羌部南下故道修筑而成,即由成都一邛崃一芦山一泸沽一西昌一盐源一大姚一祥云一大理与南路汇合。

蜀身毒道的贯通

虽然早在秦统一前,蜀守李冰父子就开始了对西南夷道的开发,但真正大规模的两次开发是在西汉王朝汉武帝执政期间。《史记,平淮书》载:“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然而,开凿西南夷道的工程实在太过巨大,征发开道的士卒均为巴蜀人,旷日持久的工程劳民伤财,加上当时汉武帝的当务之急是平定北方匈奴,于是,“秋,罢西南夷。”

四年之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归来再次激发了汉武帝开凿西南夷道的决心。因为第一次开凿的目的不过是出于封建帝王“一点四方”的心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图,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这一次,张骞带回的西域奇珍让汉武帝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具有世界眼光的汉武帝要开辟一条直通身毒、大夏的“国际通道”。他挥斥方逎,用军队作为先驱,强行开道,以通大夏,他用武力将西南夷道通到滇西洱海地区,“通博南山,度澜沧水”直至“蜀身毒道”国内最后一段——“永昌道”开通。公元69年,汉王朝开拓和经营西南的最边远的郡——永昌郡设立。自此,西夷道、南夷道、永昌道连成一线,古道全线贯通。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茶马古道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

  • 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南方丝绸之路开通以来内接中原,外联南亚、东南亚,是佛教南传、藏传,本土宗教的交汇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杂居交错的民族聚落,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从文化线路上来说,这些区域就是费孝通先生所定义的“藏彝走廊”地带,也是“三圈说”的“中间圈”区域。南

  • 历史上的冥婚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阴亲”,又名阴婚、“冥婚”、鬼婚,是中国的民间习俗。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当时有些“风水家”(古称“堪舆”)为了多挣几个钱,也多竭力怂恿搞这种阴婚。阴婚多出现在贵族或富户。三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起冥婚,是曹操为其早死的儿子曹冲操办的。据《三国志

  • 明代妖书案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所谓“妖书”,实则是类似传单的揭帖,是一种匿名的政治宣传品。万历朝的妖书案,影响较大的有“忧危竑议”妖书案与“续忧危竑议”妖书案,内容都与太子地位密切相关。万历十六年(1588年),河南人吕坤任山西按察使,以饱学之士自居的他把历史上的“列女”事迹编成一本书,名为《闺范》。这本书刊刻后流行很广,不久便

  • 草原丝绸之路的起源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路线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欧洲地区。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成、发展和繁荣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

  • 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与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路分布的领域更为广阔,只要有水草的地方,就有路可走,故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往往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先秦时期根据发现的考古材料,草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与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的生活习俗以及部落之间的战争有关。2500年前,来自

  • 泰国人妖和变性人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在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人妖”称呼性格女性化的男性,所以“人妖”有时候等同于“娘娘腔”。是贬义词。人妖也指神话小说中由人和妖精所生的,带妖术或妖体的人,也称“半妖”。“人妖”也做骂人用。追古溯源“人妖”泛指心理性别错位、男扮女装等非常态之人。《南史·崔慧景传》:“东阳女子娄逞,变服诈为丈夫,粗知围棋,

  • 2020年3月29日:尤里·邦达列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俄语:Ю́рийВаси́льевичБо́ндарев,1924年3月15日-2020年3月29日),生于奥伦堡州奥尔斯克市,前苏联、俄罗斯著名作家,卫国战争参加者、少尉。邦达列夫很多作品被拍摄成电影、连续剧,曾获列宁文学奖、国家文学奖、肖洛霍夫国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 2008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自闭症的概念1943年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首次提出,自闭症在医学上也称孤独症,是一个尚没有被全社会知道、了解的病症。与唐氏综合征等

  •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英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