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11年4月26日:大卫·休谟出生

1711年4月26日:大卫·休谟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28 更新时间:2024/2/29 9:28:03

大卫·休谟(David Hume,公元1711年4月26日—公元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虽然现代学者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仅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但是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历史学家们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但一些人主自然主义也是休谟的中心思想之一。

研究休谟的学者经将其分为那些强调怀疑成分的(例如逻辑实证主义),以及那些强调自然主义成分的人。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他也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法兰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

早年

大卫·休姆(David Home)(后来改名为休谟/Hume)在1711年4月26日(儒略历)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座公寓里,父亲是在宁威尔区(Ninewells)担任律师的约瑟夫·休姆、母亲是法尔科内夫人。休谟在长大后偶尔也会回到宁威尔区的老家居住,他在1734年将名字从休姆改为休谟,因为英国人很难以苏格兰的方言正确念出休姆这个名字。

休谟在年仅12岁时就被家里送到爱丁堡大学就读(当时正常的入学年龄是14岁)。最初休谟打算从事法律职业,但不久后他发现自己有了“一种对于学习哲学和知识以外所有事物的极度厌烦感,当我的家人想像我正在阅读屋埃特和维尼斯(两位当时著名的法学家)时,我实际上却是在阅读西塞罗和维吉尔的著作。”

休谟对于大学里的教授都不抱好感,他曾在1735年告诉一名朋友说:“你根本不能从教授身上学到任东西,那些东西在书里都有了。”在那个时代,一个贫穷的苏格兰人能选择的生涯途径相当少,休谟面对的是成为家庭教师或是成为商人的职员这两个选项,他最后选择了后者。

《人性论》

1734年,在于布里斯托经商数个月之后,休谟前往了法国安茹的拉弗莱舍(La Flèche)旅游,在那里休谟经常与来自Prytanée军事学校的耶稣会学生进行哲学讨论,勒奈·笛卡尔也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在那里定居的四年中休谟替自己订下了生涯计划,决心要“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以应付我那有限的财产,以此确保我的独立自主性,并且不用考虑任何除了增进我的学天分以外的事物。”

在法国定居时休谟也完成了《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一书,当时他年仅26岁。虽然现代的学者们大多将《人性论》一书视为是休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也是哲学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但此书刚出版时并没有获得多少重视。休谟从英格兰、法国及德国的学术刊物看到了书评,有些甚至很长,但是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休谟为此写了一篇回复:《一部新近出版的著作之摘要;书名,人性论;该书的主要论点在此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解释》(An Abstract of a Book lately Published;Entituled,A Treatiseof Human Nature,&c.Wherein The Chief Argument of that Book is farther Illustrated and Explained)。1740年,这篇摘要以不具名的小册子的形式得到出版。

休谟在记载到当时自己缺乏大众重视时这样写道:“媒体对这本书的反应是一片死寂,甚至连对那些狂热的读者群都没有半点交代。不过我本来就养成乐观而开朗的个性,很快就从这样的挫折里站了起来,并继续在乡下努力的进行研究。”他继续写下了《人性论摘要》一书,但没有写出自己的名字,他试着缩短并精简他之前的冗长著作以吸引更多读者,但即使经过这样的努力,他依然没有成功使《人性论》一书重获重视。

撰写《人性论》的艰辛过程使得年轻的休谟近乎精神错乱,为了回复正常的思考能力,休谟决定暂时返回平凡生活。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1年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知识产权日(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1年4月26日设立,并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

  • 2008年4月26日:全国疟疾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南方,由于流行猖獗,造成大量劳动力丧失;由于当时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疟疾病死率也很高。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

  • 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男,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起因,官方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解释。第一个于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责任推卸给核电站操纵员。第二个则发布于1991年,该解释认为事故是由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RBMK)的设计缺陷导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设计。双方的调查团都被多方面游说,包括反应堆设计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2019年4月10日:首张黑洞照片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黑洞照片(Photo of Black Hole)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拍摄的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黑洞的照片。在2017年4月该计划开始,经过大约5个夜晚的观测,产生了4PB的数据,经过两年多的后续工作,在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召开的全

  •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创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1906年4月10日(丙午年三月十七),中国公学在上海创办。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校务实际由王抟沙主持。革命党人于右任、马

  • 日本剖腹自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日本在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后也形成了具备日本特色的武士精神,公元7世纪的“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武力争夺土地资源与政治权力的斗争日益激烈,武士阶层逐渐形成。11世纪末,日本封建领主源义家担任陆奥守时,曾平定当地一次内乱。源义向朝廷请功,遭到拒绝。源义家便自行对家臣论功行赏。这个举动赢得了人心,关东(今东

  • 1995年4月27日:世界平面设计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1963年4月27日,世界各国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的专业协会组织――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ICOGRADA)成立。1995年,ICOGRADA决定,将4月27日定为世界平面设计日(World Graphics Day)。全世界的平面设计师将于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宣传平面设计的意义和作

  • 1989年4月27日:松下幸之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松下幸之助(まつしたこうのすけ、1894年11月27日—1989年4月27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千旦之木(现:和歌山市根宜),二十世纪实业家、发明家。是日本著名公司“松下”(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松下电器制作所、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的创始人。创立“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

  • 2001年4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英文缩写为CISAR(以下简称救援队),于2001年4月27日成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亲自授旗。CISAR的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地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