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0年3月4日:吴大猷逝世

2000年3月4日:吴大猷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45 更新时间:2024/2/13 13:23:33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笔名洪道、学立,广东高要人,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吴大猷民国十八年(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历任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江奖金,1943年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83—1994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吴大猷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八年期间,吴大猷主要负责的科目为电磁学、近代物理、量子力学和古典力学等等,在这方面也培育出许多杰出的人才,政道和宁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两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项是闭壳层电子激发态的计算。吴大猷的相关著作有《科学和教育》、《科学与科学发展》、《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等。

科学研究

吴大猷的学者生涯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北京大学时期(1934—1946)、北美时期(1946—1978)和台湾时期(1978年起)。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原子和分子理论、相对论、经典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原子和分子理论、散射理论和统计力学方面有独创性。

20世纪30年代,吴大猷研究了多种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了苯及其衍生物的拉曼光谱,发现并证明了苯的同位素移动并对此作了正确的解释。20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最早进行了原子多重激发态的研究,较早计算了氦原子双激发能态;计算慢中子与原子碰撞的散射截面;提出原子碰撞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氯化乙烯的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及分子对称问题;讨论了由分子或电子激发的分子振动、分子振动与转动的交互作用、分子简正振动等问题。

吴大猷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两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项是闭壳层电子激发态的计算。他认为,铀离子能级的相对位置应该很类似于钋、钍和锕的相应的离子能级。这就等于给出了锕、钍、钋和铀四个重要元素最低态的电子组态的信息。他肯定,93号以后的元素必定以5f电子为最低态。

于是他预言,中性的93号原子的正态至少包含一个5f电子,因而有可能存在一个类似于周期表中稀土族的元素系,从铀开始的化学性质类似的14个元素。这就是说,吴大猷通过f态的计算,预言了铀后元素的存在。他的这一工作为铀后元素的发现和M.C.麦耶尔对同类问题的计算开了先河。

从1940年开始,铀后元素分别以各种方式被发现。他的第二篇论文题为《两个最低点的特征值问题和重原子f态的量子亏损》,讨论了前人没有讨论的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最小值位势的量子力学问题。他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n)近似法求解了波动方程的本征值,并将结果用于某些原子能态的计算,特别是用以说明量子亏损。对此,学术界评价吴大猷这一工作具有非常不寻常的意义。

吴大猷在原子光谱方面的一项工作已被Y.P.瓦施尼称为“吴态”。“吴态”的存在,1967年已由P.费尔曼和R.诺威克用实验所证实。对于散射理论,吴大猷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电子碰撞激发和双重激发研究,做出了贡献。他关于氦的双重激发能态研究已被D.E.高耳登列入电子-原子散射共振研究的早期贡献。在统计力学方面,吴大猷把跃迁概率的概念同不可逆过程联系起来,为严密表述和深入理解不可逆过程的时间方性也做出了功绩。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吴大猷先生开始关注物理学哲学问题。他的一系列关于物理学发展与哲学的讲演,于1975年出版,书名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本质和哲学本质》。吴先生认为,一位物理学家,从对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中,会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学。此后,吴先生一直关注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的问题。1988年,他在医院病榻上写出了《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拿破仑的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长期以来,关于拿破仑的死因,无论在学界还是民间,一直存在诸多分歧:有人说他是砒霜中毒而死,有人说他死于医生的误治,有人说他是死于胃出血,还有人说他是被情妇所杀。其中,以死于砒霜中毒的说法最盛行。可是,日前美国科学家宣布:拿破仑死于胃癌晚期,胃肠出血是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而非此前人们广为传说的砒霜中

  • 金朝的南迁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金章宗生子不育,继嗣未立,又疑忌宗室,与诸叔关系紧张。晚年在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的情况下,又出现了继承人危机。泰和八年(1208年),章宗死,元妃李氏等按章宗旨意立其叔永济为帝,是为卫绍王。永济“柔弱鲜智能”,不但不能扭转积弊,而且招致了蒙古的进攻。蒙古部与金朝的联系当始于金太宗时期。金征蒙古部首领合

  •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

  •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1

  • 1871年3月5日:罗莎·卢森堡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罗莎·卢森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在反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骤雨中,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展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其所言:“要有耐心和勇气,我们还要活下去,我们还要经历惊天动地的事呢……”德国现有以她命名

  • 1827年3月5日:亚历山德罗·伏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因在1800年发明伏打电堆而著名。后来他受封为伯爵。电学实验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

  • 雾月政变是如何改变法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发动兵变,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雾月政变“。主要过程1797年,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同欧洲封建势力作殊死斗争,大大维护了革命政权所取得的胜

  •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

  • 1900年3月6日:戈特利布·戴姆勒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德国工程师和发明家,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简要介绍 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年3月17日出生于德国符滕堡雷姆斯河畔舍恩多夫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位面包店老板。1852年,他就读于斯图加特工程学院。1872年,戴姆勒设

  • 1902年3月6日:皇家马德里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Real Madrid Club de Fútbol,中文简称为皇马)是一家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足球俱乐部,球队成立于1902年3月6日,前称马德里足球队。1920年6月29日,时任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把"Real"(西语,皇家之意)一词加于俱乐部名前,徽章上加上了皇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