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5年4月1日:林徽因逝世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91 更新时间:2024/1/19 16:19:42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为“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文学创作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

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当时,她曾被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

人物贡献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保护奈良古建筑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于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晗受命建设革命公墓。在吴晗的领导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筹备组,吴晗亲自率人勘察,最终选址在八宝山的护国寺兴建公墓。

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栖之所。走在公墓里,吊唁那些于民族于国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犹如在和历史对话,感叹沧海桑田,体会人间正道。

社会评价

“才女”林徽因曾是欧美同学会的活动骨干。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同赴美国。由于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美术学院,选修建筑课程,其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作为建筑学家,她提出修建“城墙公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并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还写就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论著。作为“多面手”,她的小说《九十九度中》、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感动了一代文学青年。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语:Eiserner Kanzler;“铁”指武器,“血”指战争)、“德国的建筑师

  • 1578年4月1日:威廉·哈维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年4月1日—1657年6月3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镇,排行老大,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哈维为詹姆士一世父子的上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后,他在政治上一度站在国王一边,但在克伦威尔

  • 1564年4月1日:愚人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也称万愚节。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情侣之间互相愚弄欺骗来娱乐。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

  • 1085年4月1日:宋神宗赵顼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继位。神宗在即位之初,耳闻目

  • 七孔玉刀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把长65厘米的大玉刀,最厚处为0.4厘米,有锋利的刃部,刀背部钻有七孔,故名“七孔大玉刀”。类似的玉刀还发现过多枚,但形制稍短,刀背钻三孔或五孔,时代有早于二里头时期的,也有与二里头同时的。从它们若大的形制看,决不是装饰品,学术界就大玉刀的用途展开了讨论。玉刀保存

  • 溥侗戏骂辫子军张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1917年6月30日晚,率三千辫子兵进京的张勋张大帅,带着几位亲随叩开皇宫大门。按中华民国与逊位的宣统皇帝的约定,除每年拨专银外,故宫仍归退位皇帝使用,受民国法律保护。所以,即便有遗臣旧故欲见溥仪,也是白天按程仪晋见,晚上叩门之事从未有过。但是,太监并未盘问,便引领来人往养心殿,逊帝溥仪早已在养心殿

  • 袁克文的轶事趣闻三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袁克文(1889年-1931年),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少时神童在《钱币学家方地山轶闻》一文中(见今年第一期《中国钱币》),曾涉及袁寒云与方地山之轶闻。兹就涉猎所及,摭录寒云学艺方面轶闻二三事,或可稍补近世

  • 袁克文为什么要登广告卖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袁克文自小师从硕儒严修等人,深得他们的指教和熏陶,加之他刻苦用功,所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俱是行家。严修在天津被誉为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即华世奎、孟广慧、严范孙、赵元礼),克文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得其真传,真、草、隶、篆全都精妙,信手挥洒,尽至臻境。一方面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一方面也是因为袁克文

  • 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的背景1928年6月4日5点30分皇姑屯的一声爆炸,将东北王张作霖张大帅炸成重伤,不久就一命

  • 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儿童图书日也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每年的四月二日,他都会在全球无数小朋友的阅读中重生。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发展历史四月二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辰日,196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