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南互保的历史背景

东南互保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54 更新时间:2024/1/16 17:11:21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东南督抚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此举使得清廷颜面扫地,革命势力得到发展。

东南互保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抑止人民反抗斗争的产物,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之向心和离心两个合力的产物。既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并与之后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

事件背景

国内背景

清朝建立后,以督抚为行省常设的长官,与六部平等出入。由于督抚权大责重,朝廷为了牵掣事权,又设置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布政使掌管官吏考核与财政统筹,按察使控制着司法事务。前者隶属于吏部和户部,后者隶属于刑部,都不是督抚的属官。两者分割了督抚的事权,而且便于户部控制一省财政。雍正帝还授予了两司专折奏事的权力,以便达到“与督抚有相制之势”的效果。

而早在康乾之际就颁布了“则例”确定督抚的职责范围。同时清政府在统治中贯彻“以满驭汉”的用人原则,“康、雍两朝,专用满人为西北督抚,累朝膺间外重寄者。咸丰时兼用汉人,勋业遂著。清中叶以前,开疆扩土多靠满人。中叶以后,拨乱反正多就汉人”。咸丰之前,就已形成了“大小相制”、“内外相维”成熟的督抚政治体系,维护了君主集权和满族统治。

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廷中央政府对全国的军事、政治、财政等均予以直接控制,各省督抚完全听命于朝廷,并无独立的军权和财权。但太平天国等一系列农民起义的爆发,逐渐使清王朝中央权威日益削弱,传统的中央集权框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八旗不堪征战,绿营弊病种种而屡战屡败。

军事失利迫使清方组建新的军队,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帝谕令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方武装,对抗太平军。湘军制度代替了绿营制度,将帅自招的募兵制代替了兵部的世兵制。其归属也由兵部控制变为督抚掌握,拥有调兵权力的兵部名不符实,战时无兵可调。光绪末年,清廷更是一兵一卒全都要依仗督抚。

洋务运动兴起后,户部被迫允许督抚就地筹款。这样,督抚不仅保留了镇压太平天国的厘金、捐输等权力,而且财政收入途径进一步扩大,包括常例征收的剩余部分、部分关税、田赋附加、官业官股收入、发行纸币、铜元余利、举借外债内债。同时清廷被迫重用汉人,下放部分权力。曾国藩胡林翼等督抚积极改变旧制,掌握了军权、财权和人事权,政令军令得以统一而行。但随着督抚权力的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失衡。于是,督抚势力膨胀的局面开始出现。

督抚实力的增强引起了统治集团的不安。为了防止汉人威胁清政府统治,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图通过整顿逐步收权。[13]但旧制度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后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新政,与西方有关的内政外交几乎都由督抚操办,因此清廷不但没有收回在下移的权力,反而使更多的权力落入督抚手中。

国外背景

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局势愈演愈烈。由于各国外交官对清廷政情漠不关心,以致造成了外交官的沟通困难。而戊戌政变后,清廷忧虑慈禧太后掌权的合法性及地位。但西方则一味强调镇压义和团,同时公使团又对政变后的新政权及“己亥建储”持蔑视态度,由此误导清廷以为列强有推翻慈禧太后、复辟光绪的企图。实际上,列强的主要动力是大国地缘政治,以及防止别国侵占更多权益,政府更迭不是列强关注重心。

随着公使团与清廷误解加深,及在华外交官的表现,使清廷确信列强有复辟光绪的阴谋,由此造成慈禧太后不愿与公使团合作,并逐步改变对义和团的政策。当义和团蔓延到京津后,公使团作出了一系列错误判断和决定:在京的外国人并未受到威胁时就将卫队召进北京;组织西摩远征军去解救尚未被围的使馆区;自作主张在京城内剿杀义和团;决定夺取大沽炮台去解救远征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列强发动了夺取大沽炮台的战斗。至此,慈禧太后被迫宣战。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人,清末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的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

  • 王阳明格竹是怎样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

  • 1917年5月23日:爱德华·罗伦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爱德华·诺顿·罗伦兹(英语:Edward Norton Lorenz,1917年5月23日—2008年4月16日),美国数学与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他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人物生平1917年5月23日罗伦兹出生在美国康

  • 王阳明龙场悟道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龙场悟道是指明朝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某日半夜忽然顿悟的故事。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日夜反省,终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在此期间他写了《训龙场诸生》。1508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

  • 1701年5月23日:基德船长因海盗罪判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威廉·基德(William Kidd,1645年1月22日—1701年5月23日),出生于苏格兰敦提,苏格兰航海家、海盗、私掠者,被人们称为“基德船长”(Captain Kidd)。威廉·基德是格林诺克郡一位牧师的儿子,在1690年前后的英法战争期间他成功地维持了美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航道。在大同盟战

  •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达赖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1951年的5月

  • 王阳明平定藤峡盗乱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藤峡盗乱,是指明朝中期的一系列广西、广东瑶族、侗族民变。明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征讨平定叛乱,分别是成化元年的右佥都御史韩雍、嘉靖七年的新建伯兵部尚书王守仁、嘉靖十八年的兵部侍郎蔡经。生于1472年的王阳明,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儒将。父亲是出仕到陪都南京的高级文官,自己也在非常优渥的环境下成长。但他自己却从

  • 1995年5月23日:Java编程语言官方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Java,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23日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用Java实现的HotJava浏览器(支持Java applet)显示了Java的魅力:跨平台、动态的Web、Internet计算。从此,Java被广泛接受并推动了Web的迅速发展

  • 2019年5月23日:贞丰县船只侧翻事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2019年5月23日18时30分,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鲁容乡板绕村北盘江流域坝油段一只农户生产生活自用船发生侧翻。截至2019年5月25日,核实船上29人,生还16人,死亡13人,现场搜救工作全部结束。2019年5月25日,媒体报道事故可能与严重超载和水位突涨有关。5月30日,从贵州省贞丰县人民检察

  •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在封建制度,土地所有者统治其他阶层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在中国封建制度时期,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并管理封地内的农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