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电的古代人们晚上干什么

没有电的古代人们晚上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80 更新时间:2023/12/23 1:15:58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速发展的时代,电已成为人们日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东西,如今突然停电会给社会巨大的损失。那么在十九世纪之前的时间历史里,没有电的人们都是怎样度过黑夜的呢?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的一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阳一落山整个世界就黑暗了,尽管有蜡烛油灯,但是一来微弱的亮不起多大作用,二来烧烛费蜡,点灯费油,天天如此也是一笔不的生活开支,所以古时人们尤其是穷人家就在白天干活,尽量把活都干完了,到就不用点灯耗油了。即便是当时的手工作坊,也尽量在白天赶完工作,少加夜班。

农民们晚上就休息了,城里人才会在晚上点灯甚至熬夜。城里的夜生活还是有一些的,在繁盛的朝代更是如此,尤其是青楼这种娱乐场所,迎的都是喝夜酒的客人,晚上还是灯火通明。有的饭打烊也晚,不过大部分店面还是夜晚生意比较少,所以早早的就关门了,店家上门板,整个街道就黑魆魆的,除了打更的更夫就没有人出没了。

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很少有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当然了,强盗就不算在其中了。晚上街上没有人,店家也早早关门,很多时候还是因为朝廷的规定。古时很多朝代都会宵禁,还会拍差来街上巡夜,看看街上还有没有瞎晃荡的人,有时候还会被他们抓牢里,一旦要提人,必然要费些银两。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官差巡夜更勤了,他们都急捞钱过年,所以很多商家在这时候都尽量不出门,以免倒了大霉。

这样看,古代的夜生活不仅没趣,而且过得也是提心吊胆啊。不过晚上点灯的人还是有的,那就是书生,所谓秉烛夜读,就是这个情形了。读书是寻常弟入仕的唯一途径,他们都会不分日夜的苦读,为了应付不同季节的不同级别考试,读书人们总是头悬,锥刺股,苦读至深夜。不过照明的蜡烛,不仅用的快,而且光线暗,对眼睛特别不好,比古时近视眼的秀才满街都是了。

有钱的烧蜡,没钱的就只好就着月光看书。月色朦胧,看人看物尚且模糊,更别是看密密麻麻的小字了,费眼不说,大多时候是不管用的。这是后穷秀才就开始想办法了,这也有了“凿壁偷光”这一个办法,虽然也没有什么用处,不过这种精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除了偷点别家的光,寺庙也是个书生们的好去处。佛前总有不灭之灯,借一借佛祖的光读书也算是古时的潮流了。去寺庙的书生渐渐多了,抢座位抢光的现象也就多了,书生们总会为了借光打起来。有时候人太多,读书声音嘈杂,庙里的和尚不耐烦,怕扰了佛祖清净,也会驱赶这些蹭光的书生。古时的学习条件也甚是艰苦。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9年3月7日:沈自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沈自尹(1928年3月—2019年3月7日),浙江镇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1952年沈自尹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前往广州岭南医学院高师班学习;1953年返回上海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内科助教;1955年师从中医姜春华教授,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临诊;1997年当选为

  • 1999年3月7日:斯坦利·库布里克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1928年7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电影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50年,因执导短片《拳赛之日》而开始导演生涯。1953年,开始担任独立电影制作人,同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恐惧和欲望》。1955年,执导悬念片《杀手之吻》,该片成

  • 1274年3月7日:托马斯·阿奎纳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

  • 1914年3月7日:徐冠仁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徐冠仁(1914.3.7—2004.2.18),著名核农学家。江苏省南通县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195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及植物遗传系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兼

  • 2009年3月7日:吴养木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吴养木名彭,号小鋗,1921年9月生于浙江嘉兴,浙江石门人(今属桐乡市崇福镇),幼年随父著名画家吴待秋迁居苏州。194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后在上海中国银行国库局任职。1949年辞去银行公职,离沪反苏,于家攻习书画,凡九年。1958年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成立。先生应聘执教于该校,并任绘画专业组组

  •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1935年3月8日),原名阮凤根,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南蓢左步头乡,中国内地女演员,上海崇德女子中学肄业。192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挂名夫妻》,从而开启演艺生涯。1930年,主演剧情电影《故都春梦》。1932年,主演剧情电影《续故都春梦》。1933年,在剧

  • 1641年3月8日:徐霞客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

  • 1952年3月8日:机械心脏成功应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机械心脏是延续人体生命的医学装置。1952年3月8日,人类第一次成功地使用机械心脏,该装置是对1932年德贝基博士研制的泵式心脏的改进,它被看作是朝着整个人造心脏这一目标迈进的第一步。简介没有心跳也能生存,这一奇迹近日在加拿大一心脏病患者身上呈现。在成功移植新型机械心脏手术后,这名现年65岁的男子成

  • 2007年3月8日:唐丽玲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唐丽玲(1907年2月4日-2007年3月8日),上海名媛,民国时期著名钢琴家、电影演员、音乐教育家,曾任教于国立浙江大学并任女生部主任。她是中国早期德奥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民国时期德奥钢琴音乐作品的权威演奏家。1907年2月4日,唐丽玲出生在清末上海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其父为建筑学家,其母为清朝

  • 1582年十月为什么少10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现在不少人又在讨论关于“日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历好像在某个时候出现过“跳动”,那就是在一个月份之中,出现了“10天”消失情况?这到底是这么回事情呢?难道我们这10天出现了什么大事情?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到底这历史上在月份之中消失的“10天”是怎么回事情,有没有大事情发生呢?“10天”消失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