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期到底存不存在洪武之治

明朝初期到底存不存在洪武之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73 更新时间:2024/1/14 8:12:40

对明朝是否存在"洪武之治”,史学界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所谓的“洪武之治”

一种观点认为,明朝历史确实出现过”洪武之治”,因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1368-1398年)曾经有过一段盛世。由于明太祖统治期间以洪武作为年号,朱元璋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洪武之治”。

实行改革吏治: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着手改革吏治,他首先废除行中书省,设

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

大力发展经济:朱元璋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生产的措施,使得明朝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民户达1605万户,人口达6054万人,垦地面积达850万顷,为明朝后世的经济发展打下极为牢固的基础。

重视文化教育: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诏令天下立社学,府、州、县每五十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儿童入学。儿童入学后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必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另外还要讲习社会之礼。

但由于太祖本人文化水平不高,而将许多自己所厌恶的语句(如”民贵君轻”)一一删去。而明科举之八股文亦是呆板之至。整体而言,洪武年间文化教育虽不若唐宋之风,但对于元末之文化衰退而言,朱元璋之功亦不可小觑。

强化对外军事:为了彻底解决蒙元贵族的残余势力,洪武帝从明朝建立开始就不断北伐。洪武二年(1369年),明军追击北元残余势力,俘虏丞相脱火赤以下一万余人,北元皇帝逃到漠北几百里外。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再次北伐,于沈欲口大破元军主力王保保,俘虏文济王以及国公阎思孝、虎林赤、察罕不花、韩扎儿等十万余人。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越过长城,轻骑雪夜奔驰,偷袭元军大寨,最后在蒙古捕鱼儿海大败元军,俘虏北元残余势力八万人。蒙古从此一蹶不振,分裂为鞑靼、瓦刺、兀良哈三大部。

正是这些举措,使得明朝伊始就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为什么说“洪武之治”不存在

另种观点认为,朱元璋为人残忍忮刻,疑心太重,杀人过滥,几乎应了元代郑廷玉的词所写那般:“闲时故把忠臣慢,差时不听忠臣谏,危时却要忠臣干。”导致了君臣心不齐、官民心不聚,要想真正”从乱到治”绝非易事。

朱元璋虽为中央集权之需,以明初四大案血洗朝廷,其破坏程度不仅当时震惊朝野,也为后世之不齿。文官系统和武将系统被清洗,宰相遭罢,中央政府破坏不堪,在应对地方藩王所发起的“靖难之变”的能力都没有的情况下,妄谈”洪武之治”,显然其客观性现实性很是存疑。

黄宗義在《明夷待访录》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也并非毫无道理之说。

出身寒微、放过牛、当过和尚的朱元璋,确实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纵横捭阖,力挫群雄,终于平定四海,统一宇内。但也正因为他出身草根缘故,心胸狭窄。

故天下底定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宿将自然都爵高位显,权尊势重。朱元璋害怕这些人功高震主,于是有计划地屠戮功臣,大有不赶尽杀绝决不停手之势。

宰相胡惟庸”谋反”一案,先后有3万余人罹难被杀;蓝玉”谋反”一案,又有1.5万人丢了性命。平心而论,胡惟庸身为宰辅,已位极人臣,他怎敢觊觎天子宝座?蓝玉不过一赳赳武夫,恃势凌人则有之,要夺大明江山,证据显然不足。更何况他们不在干戈纷扰时谋反,却在天下一统之后算逆,天下岂有如此笨伯哉?

甚至朱元璋的亲侄朱文正、外甥李文忠都死在他的屠刀之下。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幕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对于手无寸铁的儒士,朱元璋也刻意防范。为了侦察别人隐私,他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莘莘士子的举手投足,都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

这两种说法其实是都对也都不对。说对,是指无论哪种说法都摆出了事实,都言明了真相。说不对,是指二者都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一个方面,忽视或忘记了另一面。

朱元璋即位之初,确实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并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重视军事,关注民生,使得整个明洪武时期(1368—1398年),“百姓充实,府库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大兴屯田,“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明史食货志》)。

后来能得到清康熙帝嘉其“治隆唐宋”,也是实至名归,不属谬赞。但朱元璋在治国期间,也确实出现了许多政策失误、决策失败之处,一定程度伤害或破坏了大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的局面,让期望中的“洪武之治”迟迟未能真正到来。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8年1月3日:功夫明星王群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2008年1月3日凌晨5时10分,著名功夫明星王群因突发心肌梗塞于在北京逝世,年仅48岁。王群(1960年1月26日-2008年1月3日),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演员,中国第一代功夫明星,李连杰大师兄。王群从上小学开始便喜欢演戏,9岁进北京什刹海体校,学武术,并任队长,练就一身好武艺。十八般兵器,常练

  • 明成祖永乐时期的政治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措施明成祖开创的永乐盛世被认为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之后产生的康乾盛世,在这一期间所采取的措施为之后朝代奠定了政治基础,很大程度上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永乐盛世措施大力的增进明朝的国力,促使天下大治。政治方面,迁都北京,建设紫禁城,使北京成为政治中心,集中体现封建专制皇权,彰显无上的帝王权威。废除丞相制度

  • 1931年1月3日:约瑟夫·霞飞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1931年1月3日,约瑟夫·霞飞在巴黎病逝。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Joseph Jacques Césaire Joffre,1852年1月12日-1931年1月3日)法国元帅和军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法军总指挥。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1918年12

  • 1777年1月3日:普林斯顿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普林斯顿战役(Battle of Princeton),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的大陆军出其不意地向普林斯顿的查尔斯·玛沃德(Charles Marwood)带领的英国和黑森军队进攻获胜。战役背景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在特伦顿出奇获胜后决定在他将他的军队带回其

  • 2004年1月3日:勇气号登陆火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2004年1月3日,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谢夫陨石坑着陆。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研制的系列火星探测器中的一个,于2004年1月3日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谢夫陨石坑着陆,预定的科学考察使命为90天,实际上考察时间大大延长。火星上沙尘暴和尘卷风并没有预计的严重,探测器的除尘功能有效发挥,使得探

  • 1836年1月3日:坂本龙马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坂本龙马于天保六年11月15日(1836年1月3日)出生于土佐藩(位于日本四国岛,今高知县)高知城下上町(今高知市本丁筋一丁目)富裕乡士家庭。坂本龙马(さかもとりょうま,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讳直阴(后改为直柔),于志士

  • 仁宣之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明代经朱元璋和朱棣的经营,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社会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并且击败了北方蒙古入侵势力,巩固了边疆地区,使明朝出现了一个小康局面。但是在繁荣兴盛的背后也隐伏着社会危机。朱元璋的严刑峻法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而明朝所处的封建社会后期时代也使得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不断深化,阶级矛盾日趋紧张。仁宣

  • 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北上迎接瓦剌军的入侵。最终,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虏,这就是土木堡之变。公元1439年,掌握瓦剌实权的大师脱欢去世(明朝封他为大师)。其子也先继位,后来经过他一系列的征伐,征服了漠南诸部,统一了整个蒙古。也先每年也向明朝贡献无数马匹,换取许多赏赐。开始不过五十

  • 1892年1月3日:约翰·托尔金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1892年1月3日,罗纳德·托尔金在南非布隆方丹出生。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英国作家、诗人、语言学家及大学教授,以创作经典严肃奇幻作品《霍比特人》、《魔戒》与《精灵宝钻》而闻名于世。艺术特色托尔金为了

  • 《维特鲁威人》背后的数字奥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达芬奇比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人,都有着更宽泛的研究领域和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因此,达芬奇能敏锐地把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精髓,并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艺术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地中海文明的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恒久深沉的爱。特别是,达芬奇用艺术语言对其研究成果的准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