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维特鲁威人》背后的数字奥秘

《维特鲁威人》背后的数字奥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712 更新时间:2023/12/23 1:16:52

众所周知,达芬奇比整个欧洲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人,都有着更宽泛的研究领域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因此,达芬奇能敏锐地把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精髓,并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艺术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地中海文明的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恒久深沉的爱。特别是,达芬奇用艺术语言对其研究成果的准确表达,更将1492年问世的《维特鲁威人》素描推上了后人难以企及艺术峰巅。

今天,当21世纪的人们重新思考五个世纪前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的成名之作的创作动机、创作源流与创作喻比时,不难发现:以往研究者们所说的“《维特鲁威人》素描中绘出了完美人体比例”及“达芬奇图示了人体‘黄金分割’的概念”等评语,也许只是大师绘制《维特鲁威人》素描创作初衷的一部分。

史载,达芬奇对公元前1世纪的通晓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绘画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十分崇敬。1490年前后,他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绘制了一幅《维特鲁威人》素描插图。

在插图中,达芬奇用自己在数学、哲学、天文学、解剖学等领域的学识,将一个双手平伸的直立人与一个双手上抬双脚外开的非直立人重迭绘制。此举不仅揭开了维特鲁威生前留下的双手指同触方圆的数学之谜,同时还关注了古埃及金字塔里的一组奇妙数字组合:142857。

众所周知,近百年来,大凡来自古埃及金字塔里的东西,从物品到图片、到符号,乃至数字,都会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如刚刚提到的六位数字组合142857。就在几周前,还有人在网上推演与热议。在推演者笔下,最奇妙的一组数字莫过于142857与2、3、4...等数字的乘积:142857 x 2=285714、142857 x 3=428571、142857 x 4=571428..。

有人声称古埃及金字塔里的142857与玛雅文化中的一组奇妙数字1366560有关联。而这一关联是由1366560除7得到的,即1366560除以7=195222.857142857(142857为小数点后第4位上的循环节)

其实,将1366560与142857关联在一起,这也许不是一个特例。因为,任何一个不被7整除的数字之商都会在小数点后若干位上出现一个循环节142857。

因此,对于这组在初等数学四则运算中较出现的除7循环节的现象而言,倘若认为,这个循环节现象不引起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旷世奇才兼数学家达芬奇的关注,恐怕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实上,最新的研究结果已显示,达芬奇在《维特鲁威人》的素描中确有与古埃及金字塔中的数组142857有相关联的部分。

艺术院校的师生都知道,达芬奇曾用“三步法”来描述人物绘画的流程:“画家的第一步,应该研究四肢和四肢是如何运用的;画家的第二步,应该研究人们在所处的不同情境中的动作;画家的第三步,应该研究基于所遇情境中的自然动作”。

用达芬奇人物绘画的“三步法”解析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素描,人们会看到,绘画中的单双人人体体姿、人体躯体的五大关节、双臂双腿指示的七个方等,已与埃及金字塔中的142857或循环节142857密切相关。

遵循达芬奇人物绘画步骤的第一步“研究四肢和四肢是如何运用的”,达芬奇运用单人双手双脚(四肢)表示142857中的14;遵循达芬奇人物绘画步骤的第二步“研究人们在所处的不同情境中的动作”,达芬奇运用双人四手四脚(八肢)的动作表示142857中的28。

遵循达芬奇人物绘画步骤的第三步“基于所遇情境中的自然动作”,达芬奇用人体做自然动作时最常用的五个关节(一个颈椎关节、两个肩关节、两个股骨关节)表示循环节142857中的5;用双人四手四脚指出的七个方向表示循环节142857中的7。

达芬奇说过:“不懂数学的人请不要读我的著作”。这句话或许是在提示后人:人们不仅要注意大师作品中的一些用肢体语言摆出的数字组合,还要注意到大师在画面中刻意绘制的具有不同间隔与间断的尺子。

仔细观察素描人物脚下的足尺。在这把足尺的间隔与间距中,金字塔内数组142857表达的更加直白。在下图可以看到,足尺单侧有四个间断:14;足尺双侧有八个间断:28;足尺单端有五个小间隔七个大间隔:57。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达芬奇在绘制素描之初,也许并未考虑到要用足尺来图示142857,但在用人体体姿解开古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的方圆之谜之后,大师发现,素描人物的体姿虽已将142857摆放其中,但还会有很人还原不出142857。

为此,达芬奇不得不在完成《维特鲁威人》的绘制之后,再在维特鲁威人的脚下绘制一把足尺,用这把足尺的间断和间隔去图示142857。由于大师对142857数字组合进行了体姿图示与足尺图示的双重图示,因此,达芬奇并未对足尺的绘制精雕细刻。

也许大师是想告诉后人,素描中的足尺图示的不是艺术,而仅仅是为了显示几个数字,故毋需对这把足尺精雕细刻。简言之,一幅看似简单的达芬奇素描,图示了标准人体的黄金分割、图解了维特鲁威的方圆之谜、图示了埃及金字塔内的数字组合,这一切不能不令今人叹服达芬奇所揭示的一个真理——“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维特鲁威人》的三大秘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说到维特鲁威人很多人不清楚,但是这个问题不大的,因为大家一定都看过只是不知道的名字而已,为何这么说,其实大家懂的,话说这幅画就是达芬奇画的,就是那个一个圈里面有一个人这样的,这样说的话,应该还是有很多人知道了,而且话说这个维特鲁威人里面有三大秘密。其实前后并非三个秘密了,前前后后一共有很多,但是目前

  • 《最后的晚餐》中为什么会多了一只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人物,不仅是天才科学家也是一位天才画家。他曾绘画出《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等知名画作,给后世留下了奇妙作品,也留下了许多谜团。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达芬奇这幅画中有13个人,但却凭空多了一只手,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画之一,也是达芬奇为数不多的

  • 朱祁镇夺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是景泰八年(1457年)被代宗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历史事件。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代宗(或称明景帝)。后来,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并与瓦剌议和,瓦剌首领也先眼见英宗已经无用,於是同意让英宗回燕京。朱祁钰表示不愿意退

  • 明孝宗弘治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弘治中兴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现了的短暂而辉煌的“治世”。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于他宽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现了君子众多、君臣关系融洽等政治特色,为这一朝带来了美誉,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成化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驾崩

  • 明武宗南巡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武宗南巡,又称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1519年(正德十四年)农历三月的一起政治事件。明武宗在江彬的唆使下诏南巡,遭到明朝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余位官员受刑或贬迁,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终。1519年(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叛乱,史称宸濠之乱。虽然佥都御史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武宗仍

  • 嘉靖新政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嘉靖新政”,指嘉靖前期整顿朝纲的措施。这应当从杨廷和主持朝政时说起。他在几十天的时间里,不但消除了江彬这一隐患,还革除了专为皇帝私人开设的店铺,遣散豹房番僧、少林僧、教坊乐人、四方进献女子,停止京师不急工务,把武宗行宫中金银收归内库,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减少漕粮,罢斥恩幸得官者。仅裁革冒

  • 1643年1月4日:艾萨克·牛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643年1月4日,艾萨克·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乡下的一个小村落伍尔索普村的伍尔索普(Woolsthorpe)庄园。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

  • 1785年1月4日:雅各布·格林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雅各布·格林于1785年1月4日生于美因河畔哈瑙的一个律师家庭,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1785年1月4日-1863年),著名的语言学家、童话作家。他还有个弟弟叫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也是语言学家。兄弟俩是德国语言学的奠基人,他们搜集和编辑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通过小学语文课文《画鸡蛋》的传播,达·芬奇小时画鸡蛋、练习基本功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然而,这个画鸡蛋的故事并不可靠,在达·芬奇的相关史料及权威传记中,都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课文《画鸡蛋》很可能出自杜撰。关于达·芬奇画鸡蛋的传说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在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

  • 2010年1月4日:哈利法塔竣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当地时间2010年1月4日晚,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揭开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塔”纪念碑上的帷幕,宣告这座建筑正式落成,并将其更名为“哈利法塔”。哈利法塔(阿拉伯文:برجخليفة‎,拉丁化:burj khalifah‎,英文:Burj Khalifa Tower),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