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为什么都不愿主动退位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不愿主动退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03 更新时间:2024/1/24 19:40:27

公元前299年,大概四十岁、正值当打之年的赵武灵王赵雍,为了专心带兵打仗(打胡人、中山国,同时研究打秦国),把赵王的位置传给了十一岁的儿子赵何,而他自己则自称“赵主父”(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太上皇”)。

为了让儿子尽快上手,他还尽心尽力地安排了一套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其进行辅佐。四年后,专心研究军事的赵主父终于如愿以偿:不仅横行北方、打的草原民族俯首帖耳,而且还灭了心腹大患中山国。

然而就在同一年,他独自一人,被亲生儿子赵何的手下围困在沙丘宫,断水断粮3个多月,饿到掏鸟蛋充饥,最终变成了一具皮包骨的尸体。

有这样的残忍案例在前,哪个帝王还敢在壮年传位给自己的储君?

当然,后世有三个例外(宋代的不提):

一是李渊,他传位给李世民的时候身体应该还很壮实,因为他后来还生了不少儿子。但他退位显然是被逼的;

二是李隆基,但他是自己作死,面对安史之乱时束手无策、名声扫地,不得不交权;

三是乾隆,他之所以传位主要是不敢让自己在位时间超过爷爷康熙。但他虽然名为太上皇,实际上大事还是亲自抓,只有不入流的小事务才交给嘉庆帝。

而其他的帝王,直到死后,才会进行自动的权力交接。之所以这样,一是不愿意,二是不敢。

封建专制制度下,帝王这个职位拥有人类所能想象的一切权力,没人会主动放弃。

所谓的封建专制制度,是皇帝一个人拥有专制权;其他所有人的荣华富贵、生死存亡都得仰其鼻息。即使是太子,皇帝想废也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杀掉也是小菜一碟;如果他不在意长远后果(或者意识不到)的话,理论上来说,在所处时代生产力能满足的条件下,他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在这样的绝对力量压迫下,封建时代的臣子、百姓无不对帝王俯首帖耳,即使面对那些能容纳谏言的开明皇帝,臣子也得注意方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从帝位上退下来,假使能以太上皇的身份养老,物质待遇比不上皇帝那是一定的,关键的是你说的话不算数了,这可真的让人难受。

比如: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上位自然要大量用自己的亲信,以前那些老臣必定会面临洗牌。这些老人此时面临三条路:认命、抱新皇帝大腿、求太上皇说好话。

第一个最现实,第二个有难度但也有可能,第三条那就是找死。但目睹这种情况发生的太上皇,内心会作何感想?曾经掌控一切,如今却无能为力、成为孤家寡人,这感受估计比死好不到哪去。

比如李渊在当太上皇时,他的头号心腹、铁哥们——裴寂就被儿子李世民好一顿收拾,以报当年刘文静被杀之仇。而此时的李渊,一句话都说不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酒肉老友被发配、寥落而死。

建帝王的权力绝对排他,不允许在某方面有个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存在。

在国家管理上,皇帝是当之无愧的头号权力拥有者,但有个例外:血缘方面。

为了稳定统治,中国封建统治讲究“外儒内法”,所以儒家的那一套理论,面子上是必须要过得去的。

其中,孝道是历来中国人最为在意的,比如夯实了封建制度的西汉王朝,除了开国的刘邦,后世所有皇帝的谥号中都带有一个“孝”字,比如汉文帝全称是“太宗孝文皇帝”,汉景帝——“孝景皇帝”,汉武帝——“世宗孝武皇帝”,甚至汉献帝——“孝献皇帝”。

这也能理解,所谓三纲五常,除了君为臣纲,还有个父为子纲。如果皇帝老儿你本人不孝顺,哪能指望手下忠臣?

但这就会带来一个尴尬:如果上面还有个精神头十足的太上皇,皇帝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呢?

因此,为了维护皇权的绝对至高无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皇帝上面没老子。如果一个正值壮年皇帝自己愿意退居二线当太上皇,接位的儿子心里会踏实吗?结果就可以自行脑补了,制造意外或装作毫不知情并不是个大困难。

所以,自己当皇帝的人,是不敢在壮年拱手让位的。

再回到赵武灵王这里来。当初他爱屋及乌,立了小儿子赵何为王,后来又觉得老大赵章可怜,所以想在北方划一块地给他管理,类似于分立第二个王。

这无异于痴心妄想:现成的赵王赵何首先不答应,他身边的那些大臣更是不会同意——已经在手的权力,谁会愿意分出甚至一成给他人?因此,当赵章在沙丘发动政变后,赵何的人马不仅干脆利落地将其一党全部干掉,甚至顺带把赵主父也给整死,免得以后节外生枝。

而装作一切都不知道的赵何,这下终于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赵国老大了,但心狠并不意味着是昏君,赵何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惠文王,手下的蔺相如、廉颇、赵奢等,无一不是一代明臣。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生于日本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1936年,创作首篇剧本《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由此进入了电影圈。1941年,在拍摄完剧情片《马》之后,黑泽明开始专注于电影剧本创作。1943年,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后打破票房纪录,黑泽明

  • 2016年3月24日:约翰·克鲁伊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克鲁伊夫(Johan Cruyff,1947年4月25日-2016年3月24日),全名亨德里库斯·约翰尼斯·克鲁伊夫(Hendrik Johannes Cruijff),出生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前荷兰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教练员,球员时代司职前腰、中锋。约翰·克鲁伊夫出道于荷甲阿贾克斯足球俱乐

  • 1103年3月24日:岳飞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

  • 1834年3月24日:威廉·莫里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年3月24日—1896年10月3日),出生于英国沃尔瑟姆斯托,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自学成才的工匠。他设计、监制或亲手制造的家具、纺织品、花窗玻璃、壁纸以及其他各类装饰品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一改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流行品味。1

  • 2005年3月24日:李若冰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李若冰(1926年10月—2005年3月24日)笔名沙驼铃。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部散文的代表人物、西部文学的拓荒者、“石油文学”奠基人之一。李若冰散文大都写亲身感受,反映我国大西北的风物、人情与生产建设,文笔优美、真实感人。他最早发现了西部美,歌颂了西部美,为祖国石油工业树起了一座丰

  • 1990年3月24日:王安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王安(1920年2月7日-1990年3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昆山人,是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专业,1945年赴美留学,1948年在哈佛大学获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创办王安实验室(Wang Laboratories),后成为“电脑大王”。19

  • 古代买不起盐的穷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俗话说的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余六件可以通通找别的东西来代替,但独独有一样东西我们离不开它——盐。盐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对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没有盐,食物不仅乏味可陈,而且如果长时间没有足够的盐,会引起身体身体很多疾疯,身体肿胀,头晕眩目,著名的白毛女就是一

  • 古代洗衣粉的成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从最初的衣不遮体到衣冠楚楚,已经是过去了几十万年的时间了。所以有些人就有些疑问了,古人穿着光鲜亮丽,那么古人在洗衣服的时候是用什么来去除污渍的呢?毕竟古代可没有洗衣粉。根据史上记载,最早的洗衣记录要追溯到4000年前,埃及法老的一个坟墓,墓中壁画有着两个奴隶在洗衣服。一人在给

  •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是一个多地震的城市。然而为人们留下最可怕记忆的一次地震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初1906年4月18日的那场强地震。1906年4月18日早上5点13分,一场强度为里氏8.3级的大地震袭击旧金山。这场大地震仅仅持续了75秒钟,但该城市大部分地区的高楼大厦、平房陋室,顷刻间非倒即歪,许多人

  • 古代人打仗靠什么指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在这冷兵器的作战的情况下,如果要是两国开战的时候,派出军队很多,那指挥一定是很困难的。所以如果要是想指挥这种大兵团作战的战役,就一定需要一些非常有效的指挥手段,要不然就算你的军队装备再强再精良,没有有效的指挥手段,不过也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很容易就会被,敌人全部歼灭。所以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先民其实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