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末起义为什么只有朱元璋成功

元末起义为什么只有朱元璋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47 更新时间:2024/1/24 23:39:02

朱元璋出身低微,早年的时候帮地主家放过牛,当过和尚、乞丐。可就是这样一个身份如此“卑微”的人,竟然能在元朝末年社会大动荡和群雄竞争激烈的角逐中,出类拔萃,一举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起了大一统王朝——明朝。

这其中究竟是何原因呢?

依附龙凤政权

朱元璋起兵之后以应天为中心,这一地理位置严格来说并没有那么好,因为西面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北面有韩林儿,不过也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朱元璋很好的避开了元朝的主力。

当时承担起与元朝主力部队作战的是韩林儿,也就是所谓的”龙凤政权”。虽然韩林儿最终兵败,不过他却耗尽了元朝的元气,这也才使得朱元璋在北伐的时候能够做到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就像查继佐就曾说:“嗟乎!当日孤壁太平,以宋呼吸故坚,人知之矣。乃宋之疲元力,而预为明地者,人未之知也。不然,以毛贵、田丰、关先生、李武等大小数百战,——而明身试之。即太祖自饶胜略,顾宁不百难且后时哉!”

朱元璋在自己弱小之时依附龙凤政权实乃明智之举,此外,依附韩林儿的龙凤政权还有利于自己壮大自身实力的作用。

在朱元璋攻打徽州的时候,徽州大儒朱升就给他提出了九字方针,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正是奉行这一九字方针,才使得朱元璋缩小了自己的目标,在群雄在称王最晚,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注重军队建设

朱元璋从南略定远开始,就不断收编地方武装力量,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朱元璋军队成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过朱元璋和其他军阀不同的是,朱元璋每收编一支队伍之后,就会对其严加整顿,加强训练。

朱元璋治军对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其言道:“尔众初非不多,一且为我所有,何也?盖将无纪律,坏素练故尔。今练习尔等,欲令知纪律也。宜共戮力,以建功业。”

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并非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一支真正有纪律,有战斗力的正规军。

朱元璋的部下对军队纪律了然于心,就像胡大海就曾说过:“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其军队的建设是非常之严格的。这也是朱元璋的军队得到民众支持的原因所在。

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

首先来说,所谓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善于运用战争动员之手段。

在每次开展战争之前,朱元璋都会对领兵的将领进行动员工作,其主要的事项就是要其明确目标、交代任务、说明步骤、鼓舞士气和声明纪律。当然,他也会解答将领们所提出的问题,统一认识。

而这其中,发布檄文是朱元璋战争动员的另外一种方式。例如我们熟悉的讨伐张士诚所发布的《平周榜》,进攻元大都的时候发布的《谕中原檄》。

檄文本身就是要宣示战争的动因,以此表明自己是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师,从而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檄文的发布往往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这不仅可以壮大自己队伍的士气,还可以促使敌军士气下沉。

其次便是战略思想上的独特之处。传统的兵法中所强调的是所谓的“远交近攻,攻弱避强”。但是朱元璋在对待劲敌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时候,则是从两人的实际出发,先战远处之敌,后攻弱小之师,结果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后来又战胜了张士诚。

此外,朱元璋还善于利用矛盾,各个击破。比如朱元璋在征讨张士诚的时候,最担心的一点便是元朝军队南下,致使自己腹背受敌。为此,朱元璋不断利用元朝内部矛盾与扩廓帖木儿通好,从而致使张士诚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地,最后以失败告终。

对朱元璋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有他的个人领导魅力。

在元朝末年众多割据势力中,这些能人异士为何偏偏就会选择朱元璋呢?出身农民的朱元璋到底有什么过人的素质,能够吸引众多人才前来投靠呢?

在《明史》中记载了李善长的一段话说得很明确:"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素,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将朱元璋与刘邦进行简单的比较,不难发现,这两位开国皇帝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刘邦虽然有很多地痞习气,但为人却很大度,任人唯贤,赏罚分明,朱元璋与刘邦具有很多相似的性格特点。

并且,朱元璋能够很好的做到知人善任,其手下都是一群有着真才实学之人。而相比之下同为起义军统帅的张士诚则不然,他虽然一直打着"招纳四方贤俊”的旗号,但真正使用的却是一些徒有虚名,贪图富贵之人。那些真正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却只能是望而却步,最后只能投靠在朱元璋麾下。

因此,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招揽如此多的贤才来为自己效忠,这与其自身的素质和人才政策是分不开的。

重视经济建设

元朝末年的战争使得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缺乏,而这就直接导致了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加上水利失修,破败景象随处可见。而各个割据势力之间的军事较量,实际上到最后也反映在了经济实力的较量之上。

一开始,朱元璋率领大军出征时,军士概不支配粮饷,而是进入敌境之后从当地进行"捎粮”。这里我们解释一下,所谓”捎粮”,也叫“寨粮”,实际上就是由当地的百姓来缴纳粮草。

但这种筹集粮草的办法就是害民的,最关键的是不能支持长久的战争。在后来攻下集庆之后,朱元璋便推行了朱升的“广积粮”政策。

到了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便设立了营田司,除了负责修筑堤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带领各地的成守将士开荒屯田。同时,朱元璋还鼓励农民回到本乡,进行耕种。

这些一系列的措施到后来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至正二十年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废除了“寨粮”。到了吴元年的时候,朱元璋又下令设立了司农司,专门负责屯田事务的各项事宜。而这些也都是朱元璋比其他割据势力的高明之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99年1月2日:《今日说法》开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今日说法节目于1999年1月2日中午12:38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次日04:29为重播。播出时长,每一集28分钟左右。节目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今日说法》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 明朝统一战争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在各路大军接连获胜之际,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随即进行了长达22年的统一战争,遣军推翻元朝、消灭各地割据政权及元朝残余势力。明朝统一战争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明朝统一战争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发生了这样的一系列作战:攻取河南、山东;攻取河北;攻占大都;攻取山西与

  • 1920年1月2日: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1920年1月2日,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在俄罗斯莫斯科西南约250英里的一个名叫彼得罗维奇的小村庄里,父母是俄国犹太人。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快到2岁时,艾萨克

  • 明朝统一战争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明朝统一战争是公元1368年到公元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统一全国而进行了一系列作战。明朝统一战争主要是分为三个部分,先是派兵推翻元朝的统治,再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最后打击元朝残余势力,维护明朝的统一。背景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其中最著名的农民起义队伍是红巾军。朱元璋就是红巾军的首领之

  • 洪武之治为什么被称为明初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洪武之治是中国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国力迅速增长。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

  • 明朝初期到底存不存在洪武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对明朝是否存在"洪武之治”,史学界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所谓的“洪武之治”一种观点认为,明朝历史确实出现过”洪武之治”,因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1368-1398年)曾经有过一段盛世。由于明太祖统治期间以洪武作为年号,朱元璋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

  • 2008年1月3日:功夫明星王群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2008年1月3日凌晨5时10分,著名功夫明星王群因突发心肌梗塞于在北京逝世,年仅48岁。王群(1960年1月26日-2008年1月3日),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演员,中国第一代功夫明星,李连杰大师兄。王群从上小学开始便喜欢演戏,9岁进北京什刹海体校,学武术,并任队长,练就一身好武艺。十八般兵器,常练

  • 明成祖永乐时期的政治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措施明成祖开创的永乐盛世被认为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之后产生的康乾盛世,在这一期间所采取的措施为之后朝代奠定了政治基础,很大程度上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永乐盛世措施大力的增进明朝的国力,促使天下大治。政治方面,迁都北京,建设紫禁城,使北京成为政治中心,集中体现封建专制皇权,彰显无上的帝王权威。废除丞相制度

  • 1931年1月3日:约瑟夫·霞飞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1931年1月3日,约瑟夫·霞飞在巴黎病逝。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Joseph Jacques Césaire Joffre,1852年1月12日-1931年1月3日)法国元帅和军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法军总指挥。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1918年12

  • 1777年1月3日:普林斯顿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普林斯顿战役(Battle of Princeton),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的大陆军出其不意地向普林斯顿的查尔斯·玛沃德(Charles Marwood)带领的英国和黑森军队进攻获胜。战役背景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在特伦顿出奇获胜后决定在他将他的军队带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