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逝世

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73 更新时间:2024/3/14 10:50:45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勃拉姆斯对标题音乐与瓦格纳乐剧形式不认同,走纯粹音乐路线。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五重奏》,管弦乐《学院节庆序曲》,合唱《德意志安魂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和《匈牙利舞曲》。

个人创作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化,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他在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积极更自觉。在创作中他追求内在的感情的深刻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在勃拉姆斯的创作中,交响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类作品中,结构的原则、调性的布局、主题发展的逻辑性、复调思维的深刻性以及宏伟的气势等,都明显地看到J·S·巴赫、L.van贝多芬对他的影响。在他的4首交响曲中,以第1和第4最为著名。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1862~1876)不像多数作曲家那样带有尝试和模仿前人的性质,而是一部成熟之作。

他从1862年写出第1乐章到1876年最后完成,持续了14年之久。乐曲反映了德国统一前后的十多年中,勃拉姆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从第1乐章的矛盾、挣扎,第2、3乐章的悲痛、幻想到终曲的欢呼、赞颂,显示了他探求理想、摆脱痛苦、走光明的哲理信念。

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虽然气势宏大却缺乏乐观战斗精神,特别是采用古老的帕萨卡里亚变奏的终曲乐章,流露出命运主宰一切的悲观情绪。除4首交响曲外,他写的两首钢琴协奏曲(1858、1881),特别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不论在思想和技巧方面,都是同类作品中的优秀者。

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从早期沿古典奏鸣曲、变奏曲原则到更多地写作特性钢琴小品如随想曲、间奏曲、狂想曲以及民间歌曲、舞曲等,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思潮对勃拉姆斯的影响。这类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深沉、典雅、富于技巧、手法细腻、形象丰富,有些是作者内心体验的独白,有些是生活情景的描绘。

如作者自称是其“痛苦的摇篮曲”的《降E大调间奏曲》(1892)具有古老加沃特舞曲性质的《b小调随想曲》(1878)以及富有戏剧性的《b小调狂想曲》(1879)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优秀之作。这些特性钢琴小品是在F.舒伯特的瞬想曲、即兴曲,F.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和R.舒曼钢琴套曲的传统上的继承和发展。

勃拉姆斯还写了不少主题变奏钢琴曲,其中《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185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1862)、《海顿主题变奏曲》(1873)和《舒曼主题变奏曲》(1854)等最有名。他写的21首匈牙利舞曲(1852~1869),形象生动鲜明,真实地体现了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在人民中广为流传。

勃拉姆斯的一生从未间断艺术歌曲的创作。除大型合唱外,数量最多并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有的纤细复杂,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德奥知识分子复杂而敏感的思绪,如《我的呻吟更形低微》(1886)、《我的爱情多青春》(1874)等,有的充满生活情趣和富有幽默感,如《徒然的小夜曲》(1878)、《铁匠》(1858)等。

不少作品和德奥民间音乐有着内在联系,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如著名的《摇篮曲》(1868)就几乎被当作民歌传唱。在大型作品中,他为合唱、独唱和管弦乐队写的《德意志安魂曲》(1857~1868)是这类作品中最宏伟深沉的一部。此外《命运之歌》(1871)、《女低音狂想曲》(1869)等也占有一定地位。

勃拉姆斯从青年时代起就热爱民歌并记录整理,直到晚年。在L·van贝多芬之后像勃拉姆斯那样专心收集并研究改编民歌的作曲家是不多见的。他在一封信中说:“民歌──是我的理想。”他晚年最后完成的7册《德意志民歌集》(1894),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

勃拉姆斯的创作和生活是与19世纪下半叶极其复杂矛盾的德奥现实相联系的,尽管时代和阶级给他的创作带来局限,但他仍能在这种情况下继承古典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了强烈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的优秀作品,并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7年4月3日:龚如心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龚如心,女,汉族,1937年出生,上海人,原籍浙江温州,是一名香港企业家,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配偶是王德辉。早年与其夫王德辉携手经营华懋集团,资产超过30亿港元,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商,曾为“亚洲女首富”。龚如心在全球最富的女性中排在第50位。2007年4月3日病逝。个人经历1960年,夫妇自立门户创

  • 抗战时期八路军是怎么种牛痘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据《中国生物制品发展史略》记载:“抗战时期条件十分艰苦,陕甘宁边区在延安中国医大曾利用牛痘苗作为毒种,试制出约30—40万人份的痘苗为边区人民和八路军各部队预防天花之用。同时期中共中央即决定在解放区建立药厂。”延安中国医大的这批痘苗,开了解放区制造生物制品的头。1945年,军委总卫生部部长苏井观、副

  • 2020年3月23日:曲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曲云(1928年11月8日-2020年3月23日),著名电影表演女艺术家。山东牟平人。在群星汇聚的中国电影银幕上,有这样一位演员,她所塑造的影视人物有近百个之多,却无一例外的都是“母亲”这一个形象。这些不同类形的老年妇女的形象里留下了她从青春年华到满头华发的人生历程。曲云从1956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

  •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47年,马丁·路德·金被任命为埃比尼泽浸礼会教堂助理牧师。1954年9月,接受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

  • 1884年4月4日:山本五十六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山本五十六1916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

  •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09年4月4日生于山东荣成。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

  • 2013年4月4日:罗杰·埃伯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罗杰·埃伯特(1942年6月18日-2013年4月4日),美国影评人、剧本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埃伯特以他每周评论专栏(从1967年开始在《芝加哥太阳报》刊登,后来在网络上发布)和与另一位影评人吉恩·西斯克尔联袂主持的主持电视节目《西斯克尔和埃伯特电影评论》(Siskel&Ebert at the

  • 1975年4月4日:美国微软公司创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微软(英文名称:Microsoft;中文名称:微软公司或美国微软公司)始建于1975年4月4日,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1975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

  • 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发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英文: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

  •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NATO)是一个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和西欧国家公开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