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为什么要害孙膑,庞涓和孙膑是什么关系

庞涓为什么要害孙膑,庞涓和孙膑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8 更新时间:2024/1/26 5:33:17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人,著有《孙膑兵法》,也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军事著作。孙膑经历坎坷,早年被庞涓迫害,自己的膝盖骨被刮去,后来靠装疯才保住一命。其实孙膑和庞涓还是同窗关系,他们都曾拜鬼谷子门下学习,但庞涓嫉妒心太重,担心孙膑会威胁到自己,便设计将他骗到魏国,想加害于他。成功出逃的孙膑一直在找机会复仇,最后在两次战役中都战胜庞涓,马陵之战更是让庞涓丧命。

(一)三年同窗学兵法

孙膑与庞涓,同跟老师鬼谷子学兵法。庞涓天资聪明,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为人不厚道。三年之后,庞涓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急于下山施展自己的才能,混迹于官场,享受荣华富贵,耀祖光宗。庞涓的想法被老师看在眼里,故意对他说:你的学业已成,下山求取功名吧。”

此话说到了庞涓心坎里,临走之时,老师又对他说:“你应该在魏国发迹,有十二年的荣华富贵,你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卒。”

孙膑把庞涓送下山,庞涓对孙膑说:“日后有进身之日,一定引荐你,同立功名。”孙膑说:“是真的吗?”庞涓回答:“如有假,死于万箭之下。”两人洒泪而别。

庞涓下山后,孙膑还跟着老师学习,有一天,老师拿出了《孙子兵法》,对他说:“好好看看吧,这也是你祖辈的兵法,三天后还给我。”

三天后,孙膑把书还给老师,能够把兵法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

(二)庞涓嫉妒残害孙膑

庞涓来到魏国,见到相国王错,引荐给惠王,正赶上厨房送蒸羊,“遇羊而荣”,庞涓在魏国当上了大将军,名声显赫。于是,他修书一封,邀请孙膑来魏国,一是想让他抄出兵书,二是嫉妒他的才能,把他的双腿砍掉让他变成残废,你身已残废,即使有再高的才气,哪个国家会重用一个残疾人。

庞涓也真是蛇蝎心肠,他残害孙膑,心安理得。作为同窗师兄,应该是交情深厚,情同手足,可庞涓嫉妒孙膑,加害与他,后被孙膑设计射死,完全是罪有应得。

孙膑虽然身处逆境,但始终没有放弃逃走,报仇雪恨,他默默地忍受着屈辱,坚强地活下去,等待时机。他苦苦熬煎着,为了麻痹庞涓,装成疯癫,庞涓见他已疯,放松了看管。

在屈辱和熬煎中,机会来了,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住在驿馆里,趁着夜晚,孙膑爬到驿馆见到了齐国使者,讲了自己的遭遇,并声称他是齐国人,熟读兵法,想回国效力。

齐使一来同情孙膑的遭遇,二来也敬重孙膑的才能,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与其在魏国被庞涓迫害而死,不如把他带回齐国,让他为国家效力,齐使答应回国时,把他藏匿在车里,两人偷偷定下了接头的地点。

齐国使者完成了使命,车马出得城来,孙膑藏在树林里等候,偷偷上了车,等到庞涓想起来再找孙膑时,他已平安到达了齐国都城。

(三)孙膑两胜庞涓

齐使把孙膑载回齐国,得到了田忌的赏识,成了他的门客,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干,禀报齐王,封他为军师。

孙膑当上了齐国军师,桂陵之战,打败了魏军,生擒庞涓,但孙膑放过了他。魏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又逐渐强盛。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兴兵讨伐韩国,韩昭侯向齐国求救,孙膑献计先答应韩国,出兵救援,让韩国奋力抵抗,等魏军被拖得疲惫不堪之时,齐国才于第二年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援韩国。

齐国一出兵,魏国放弃攻打韩军,率十万大军,迎击齐军,庞涓想一洗桂陵之战失败的耻辱,依仗自己兵多将广,欲与齐军速战速决。

孙膑看魏军来势汹汹,不与正面交锋,欲擒故纵,引诱庞涓中计,田忌采纳孙膑的计策,孙膑又用减灶的谋略,迷惑魏军,庞涓看齐军越来越少,亲率精锐追击齐军,傍晚时分,他带兵追到马陵一带,此处密林沟豁,道路曲折,孙膑在这里埋下伏兵,待到庞涓来到此处,一声号令,齐军万箭齐发,使魏军进退维谷,伤亡无数,阵脚大乱。

黑暗中,庞涓看到一棵大树,刮去了树皮,露出白茬,隐隐约约像是有字,庞涓命士兵点起火把照明,庞涓看到:庞涓死于此树,方知道中了孙膑之计,这时,箭雨如麻,都射向火光处,庞涓身中数箭,死于箭下,应了老师的话“遇马而卒。”

(四)孙膑为啥要射杀庞涓?

既然孙膑与庞涓有着深仇大恨,为何不在桂陵之战中杀了庞涓,而在马陵之战中才射杀他,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桂陵之战,齐国并未灭魏主力,只是设伏袭击了一支回援的轻师,魏国并没伤骨动筋,实力还在,杀了庞涓,会激怒魏国,遭到其强烈地攻击。齐国在马陵之战中决定性的战胜魏国,齐国才真正取代了魏国的霸主地位,所以杀了庞涓无关大局,魏国无奈,齐国无所谓,所以杀了就杀了。

其二,按春秋战争规定,一般不会击杀敌方将军,可春秋后期,废除了这项规定,因此,孙膑不顾战争礼仪,定计射杀庞涓就不足为奇了。

其三、孙膑身为军师,手上没有什么实权,怕是即便擒获了庞涓,按庞涓的人品,如果屈膝投降,主帅田忌爱其才,孙膑就杀不成庞涓了,所以定下此计,直接让庞涓毙命,省去了好多麻烦。

孙膑和庞涓同门师兄弟,本应情如兄弟,可由于庞涓心胸狭隘,得不配位,残害孙膑,在马陵道上,庞涓中了孙膑之计,被万箭射杀,与其说孙膑杀了庞涓,不如说庞涓为自己掘下坟墓,先以害人开始,后被人害而告终。

他死在了心胸狭隘上。

【作者简介】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是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兵。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范雎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范雎在秦昭襄王时期,任秦国宰相一职。范雎原本是须贾门客,后来因为被怀疑联合齐国出卖魏国,因此被降罪。此后范雎是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来到秦国,并且成为秦国客卿。此后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并且让秦王加强王权,都获得了采纳。成为宰相后的范雎反而嫉妒起了白起的军功,此后借秦王之手杀掉了白起。那范雎

  • 陈圆圆和吴三桂的故事,陈圆圆的结局下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历史上,陈圆圆有很多故事都令人感到好奇。她是“秦淮八艳”之一,身处明末,有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当时田畹见崇祯皇帝整日不开心,便打算寻一美女让崇祯高兴高兴,这个人就是陈圆圆。不过崇祯帝见了陈圆圆依然提不起兴趣,此后吴三桂出现,他彻底改变了陈圆圆的命运,也改变了明朝的命运。因为有种

  • 毛遂是怎么死的?毛遂为何自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毛遂,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前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谈判时,毛遂直说利害,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公元前257年

  • 毛遂自荐的故事,成语“毛遂自荐”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的意思。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近义词:自告奋勇。出处西汉&mi

  • 毛遂有真本事吗,毛遂自荐成功为何最后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毛遂自荐的故事都知道,推荐自己前往楚国,使得楚赵两国联合,被誉为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但就在他自荐后的第二年却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呢?毛遂当年在平原君跟前做了三年的食客,这几年的日子过得很平淡,他的才华没办法表露,他的能力也没机会体现,他为人思想严谨,行事小心,这反倒让平原君没有正眼看过他,当然事关国

  • 曹植七步诗什么意思,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学过曹植的《七步诗》。曹植也是三国时期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曹植的作品不管放在哪个年代都是顶尖的水平。《七步诗》对于曹植来说可能只算小儿科作品,曹植有很多经典的诗、赋还有乐府,基本上算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了。不过今天还是要跟大家讲讲关于七步诗的故事,因为七步诗是曹植在一个

  • 同治帝最终是怎么死的,同治皇帝得什么病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清朝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史彻底的结束,那么,清朝的皇帝还是有很多的,早起的清朝还会比较的繁荣,特别是乾隆康熙皇帝年间,当时的清朝国力繁盛,社会还是很太平,到了后面,因为皇帝的无作为是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一系列的事情也会是接踵而来。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是清朝时期的第十

  • 甘罗12岁关拜上卿吗,甘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趣事

    甘罗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天才,最大成就年仅12岁就关拜上卿,相当于是丞相官职,不过12岁就成为一国之相,这真的可能么?甘罗是秦国著名大臣甘茂的孙子,据说甘罗小小年纪就拜于吕不韦门下,此后出使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就为秦国夺得十几座城池。因此才被秦始皇封为上卿。根据历史考究,甘罗比秦始皇小三岁,两个小孩子真能有

  • 曹丕为什么杀甄姬,甄姬就是甄宓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甄姬就是甄宓,名字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后人给的称呼就比较多,不过这里还是用甄宓来称呼她好了。其实甄宓才是曹操的第一任老婆,甄宓最早是袁熙的妻子,曹操击败袁绍以后,曹丕看上了甄宓的美貌就把他给娶回家了,据说曹操还有点嫉妒曹丕,看到甄宓的确是一位大美人。不过甄宓最后的下场却是非常的凄惨,因

  • 李贤最终是怎么死的,李贤之死的直接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唐朝武则天时期,她将自己和李治的第二个儿子李贤立为太子,做太子期间,李贤得到了朝野上下的称赞,这份能力是被人所认可的。然而后来,他却因为谋逆罪被贬为庶人,流放外地。那么,这样一位才能出众的太子为什么会与谋逆罪扯上关系?李贤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是唐高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