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与阿房女的故事传闻,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真实目的

秦始皇与阿房女的故事传闻,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真实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98 更新时间:2024/1/24 6:08:26

秦始皇的一生中并没有皇后,大多数人猜测和他的母亲有关,因为赵姬所做的事情,使得嬴政对女性没有任何好感,也不愿让大权旁落,造成后宫干政的局面,又或许是有其他种种原因。而历史上又一直都有一个传闻,说秦朝著名的宫殿阿房宫的修建,也是因为一个女子,是嬴政为了自己最爱的女子修建的宫殿,但是这种说法毕竟是后人附会,真实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秦始皇与阿房女的故事传闻

秦始皇与阿房女的事情发生在秦军大战岭南的百越部落的时候。当时秦军为了攻打岭南的百越,需要从北边运送粮食到南边,但天气又极为炎热,因此秦始皇便下令凿渠以汇通湘江与漓江,这样就能够使粮食的运输更便捷。然而就算解决了粮食问题,秦军与百越军的对峙也不是一时半伙能够解决的,他们就这样一直对峙着过了整整三年多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慢慢的消耗,北方的秦国士兵中发生了瘟疫,阵脚大乱。这个时候百越的军队却矛盾了,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次秦军士气大乱攻打他们,那或许会有战胜秦军的机会。然而如果攻打秦军,又可能让自己的军队也染上瘟疫。因此这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就在百越军纠结的时候,他们的首领想出了一个对策,就是让一名当地的采药女子混入秦军当中刺探敌情,顺便治好控制瘟疫,等病情稳定了,秦军处于恢复期间的时候再一举进攻。这名采药女子就是阿房女,她装着一大堆草药运往秦军,帮助了秦军解除了瘟疫,而嬴政也因此大喜想要当面感谢阿房女。谁想到嬴政一见到阿房女的时候就立马被惊呆了。这个女子与自己小时候相识的一个小女孩是如此相像!

秦始皇回忆起来,当时自己在赵国邯郸沦为人质,期间总被欺负打得遍体鳞伤,而正是阿房女为他疗伤,而两人也因此互生情愫。只是后来嬴政返回秦国,两人便再也没有了见面的机会。而如今两人竟然如此有缘的重逢。后来经过阿房女的游说,百越之地与秦国达成了和平谅解,嬴政让赵佗当了南约的第一任王,而岭南地区也正式列入了中国统一的版图。与此同时,嬴政对阿房女表露心意,许诺等自己当上皇帝,一定给阿房女名分。只可惜最后事与愿违。

虽然阿房女为秦国与百越的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时秦朝的大权却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即使当时年轻的嬴政已经升级为秦王,却空有实权。因此想要给阿房女的愿望也无法实现。直至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之后,握有大权,阿房女却已去世。所以嬴政为了纪念自己心爱的女子,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起了阿房宫。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历史上没有嬴政的花边新闻,是因为他钟情于阿房女,也为她伤透了心,再也无法倾心于别人。

2、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真实目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于骊山。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3、阿房宫并没有修建完成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

《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阿城因地近长安就往往成为屯兵的地方。“苻坚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据阿城。初,民谣曰:‘凤凰、凤凰,上阿房。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梧桐数千株于阿城,以待凤凰之至”( 《十六国春秋》)。

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关,自泾阳趋司竹,也曾经屯兵阿城。颜师古说:“以其墙壁崇厚,故俗为阿城”。大约到了宋代,阿城被夷毁。宋敏求在《长安志》一书中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宋敏求根据实际踏查,最早揭示出阿城“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已得到了考古验证。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赵括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赵括大家第一印象就是纸上谈兵,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赵括真的是这样的嘛?这个不见得吧,所以我们还是被一些大众化的思维影响到了,我们今天不看什么纸上谈兵,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这个白起的角度来分析看看赵括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1、年少识兵书赵括的军事理论知识强是有史料记载的:

  • 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不管你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都一定会对三顾茅庐这个故事非常熟悉,当然现在我们说三顾茅庐也不仅仅是三国当中的一个典故,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那这次小编就带大家回顾下三顾茅庐这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到底是怎样的,而且三顾茅庐里面也存在不少一点,也是大家相互之间讨论的热点,也会一并带大家解答出来。其实蜀国真

  • 庞涓为什么要害孙膑,庞涓和孙膑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人,著有《孙膑兵法》,也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军事著作。孙膑经历坎坷,早年被庞涓迫害,自己的膝盖骨被刮去,后来靠装疯才保住一命。其实孙膑和庞涓还是同窗关系,他们都曾拜鬼谷子门下学习,但庞涓嫉妒心太重,担心孙膑会威胁到自己,便设计将他骗到魏国,想加害于他。成功出逃的孙膑一

  • 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范雎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范雎在秦昭襄王时期,任秦国宰相一职。范雎原本是须贾门客,后来因为被怀疑联合齐国出卖魏国,因此被降罪。此后范雎是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来到秦国,并且成为秦国客卿。此后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并且让秦王加强王权,都获得了采纳。成为宰相后的范雎反而嫉妒起了白起的军功,此后借秦王之手杀掉了白起。那范雎

  • 陈圆圆和吴三桂的故事,陈圆圆的结局下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历史上,陈圆圆有很多故事都令人感到好奇。她是“秦淮八艳”之一,身处明末,有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当时田畹见崇祯皇帝整日不开心,便打算寻一美女让崇祯高兴高兴,这个人就是陈圆圆。不过崇祯帝见了陈圆圆依然提不起兴趣,此后吴三桂出现,他彻底改变了陈圆圆的命运,也改变了明朝的命运。因为有种

  • 毛遂是怎么死的?毛遂为何自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毛遂,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前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谈判时,毛遂直说利害,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公元前257年

  • 毛遂自荐的故事,成语“毛遂自荐”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的意思。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近义词:自告奋勇。出处西汉&mi

  • 毛遂有真本事吗,毛遂自荐成功为何最后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毛遂自荐的故事都知道,推荐自己前往楚国,使得楚赵两国联合,被誉为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但就在他自荐后的第二年却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呢?毛遂当年在平原君跟前做了三年的食客,这几年的日子过得很平淡,他的才华没办法表露,他的能力也没机会体现,他为人思想严谨,行事小心,这反倒让平原君没有正眼看过他,当然事关国

  • 曹植七步诗什么意思,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学过曹植的《七步诗》。曹植也是三国时期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曹植的作品不管放在哪个年代都是顶尖的水平。《七步诗》对于曹植来说可能只算小儿科作品,曹植有很多经典的诗、赋还有乐府,基本上算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了。不过今天还是要跟大家讲讲关于七步诗的故事,因为七步诗是曹植在一个

  • 同治帝最终是怎么死的,同治皇帝得什么病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清朝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史彻底的结束,那么,清朝的皇帝还是有很多的,早起的清朝还会比较的繁荣,特别是乾隆康熙皇帝年间,当时的清朝国力繁盛,社会还是很太平,到了后面,因为皇帝的无作为是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一系列的事情也会是接踵而来。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是清朝时期的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