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15 更新时间:2023/12/19 6:40:13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

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辛亥革命的目的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三、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熊秉坤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

2、革命党与立宪派的汇合

3、袁世凯出山

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

4、革命后续发展

11月8日,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辛亥革命历史照片(40张)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2日一举攻占南京城(南京之战)。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5、清海军反正11月中旬,进攻武昌的清海军反正。海军提督萨镇冰,与黎元洪是师生,舰队参谋汤芗铭与汤化龙是昆仲,被劝反正。11月中旬,各舰自武昌下驶九江,萨镇冰称病离舰赴上海治病,黄钟瑛任舰队司令,经九江林森劝说,舰队归附革命军。

6、列强的中立与调停

12月2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7、南北议和

帝国主义为诱胁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8、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月2日,孙文通告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1月11日,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为纲领,以南京为临时首都,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

9、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10、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5月,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国旗统一案。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及评价

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更多文章

  • 杨荣:明朝四朝元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荣,明朝,四朝,元老,三杨,杨士奇,经历,完全,相反,杨荣

    “三杨”中与杨士奇经历完全相反的是杨荣。杨荣又名杨子荣,出身于富裕之家,是学而优则仕的典型。建文元年(1399年),杨子荣高中福建省乡试第一名。次年,杨子荣于礼部会试中第三,殿试中二甲第二,赐进士出身,授翰林编修。在大家印象中,读书好的人,一般都是个书呆子,但这种情况却不会出

  • 1917年万人UFO目击事件,外星人是真实存在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奇闻异事

    说起不明飞行物UFO,很多人对此都是半信半疑,怀疑其真实存在性。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对关于出现不明飞行物的传说和故事。只要说起UFO目击事件,大家都会想到葡萄牙的罗斯韦尔事件以及法蒂玛事件。尤其是在葡萄牙的目击事件似乎证明了外星人是真实存在的。据传,有7万多人同时看到了外星飞船。那么这是真的吗?有什么

  • 1944年的松花江坠龙事件,松花江坠龙事件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奇闻异事

    说到1944年的松花江坠龙事件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听说的,话说当时这件事情也是有好多的人都在一直的述说着,表示这件事情真的是很有意思啊,而且也非常的神秘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松花江坠龙事件放在今天来看的话,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松花江坠龙事件能不能用今天的科学来解释解释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

  • 一般人不要去看兵马俑,看兵马俑不吉利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奇闻异事

    1、俑这个东西本身就不是很吉利,在之前有人佣,因为过于血腥才被废除。我们在看盗墓相关作品的时候了解,其实每个佣中都封印了一个魂魄。兵马俑是根据人的五官制作的,所以说很可能这个人的魂魄就被封印在其中。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些迷信的说法,不要去相信的同时,我们要有一个敬畏之心去看待。2、兵马俑仅仅只是特别,一

  • 封门村1963事件故事,封门村的简介第一鬼村由来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奇闻异事

    封门村1963事件什么情况?封门村为什么那么令人害怕,一个故事讲述了封门村1963事件经过。据说,封门村被称中国第一鬼村,封门村1963枕边鬼脸灵异事件更被称作建国初期十大灵异事件之一。那么,封门村1963事件具体什么情况吗?故事经过一起来看看!封门村是1981年全村集体迁徙才沦为空村,此前一直有人

  • 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楼兰古城为什么是禁区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奇闻异事

    古楼兰一座举世古城(楼兰古国的都城),它坐落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不过,在这里原本土地肥美、阡陌纵横却没想到在千余年的今天成为一大“禁区”,那么楼兰古城为什么是禁区?下面去了解下这个神秘而又神秘的古国都城。1、因为如果没有官方的许可

  • 北京新月饭店真实来历,新月饭店真实存在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奇闻异事

    新月饭店真实存在吗:新月饭店真实来历及尹欣月家庭背景老九门剧中赵丽颖饰演的尹新月备受大家喜爱,那么原著中尹新月是个怎样的人呢?跟电视剧一样吗?尹新月的娘家竟然大有来头?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揭秘。新月饭店真实来历在原著中,新月饭店是一个神秘的机构,里面经常会拍卖一些神秘的东西,并且背后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尹

  • 养小鬼是什么意思,养小鬼是真实存在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奇闻异事

    养小鬼是什么意思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养小鬼是什么意思,其实养小鬼是控灵术的一种,算是一种巫术,因为养小鬼太过于阴损,稍微有道德的人都不会习练这一种巫术,养小鬼必须拘提一个冤死的童魂才能驱使,而这个童魂最后不能正常轮回,现在有一些人还利用养小鬼来赚钱。养小鬼属于控灵术很多人听说过养小鬼,但是养小鬼是什么意

  • 安娜贝尔的照片和身世,安娜贝尔的故事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奇闻异事

    《安娜贝尔》虽然是一部电影,但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据悉安娜贝尔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唐娜的母亲买了一个二手的洋娃娃,送给她作为她的生日礼物,唐娜很高兴就将这件礼物带回了自己的大学公寓中,随后一些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安娜贝尔的真实身世据说远比电影桥段更为离奇。真实的安娜贝尔安娜贝尔

  • 百慕大三角之谜是怎么一回事,百慕大三角的可怕之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奇闻异事

    百慕大三角真实图片:神秘百慕大魔鬼三角之谜真相百慕大三角一直是人类未曾触及的区域,里面发生了太多恐怖的事情,到底百慕大三角之谜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真的连科学也无法解释吗?百慕大三角真实图片曝光,或许能给大家展示一下百慕大三角的可怕之处!1、百慕大三角漩涡说有些科学家认为,船舶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时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