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真的让过梨吗?正史中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孔融真的让过梨吗?正史中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93 更新时间:2024/2/3 13:37:12

孔融是中国古代的名人,之所以有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因为一件小事——孔融让梨。许多大人物在世的许多高尚德行,后人往往不知,而些许小事,却被后人铭记。世事之无常,让人一叹。

对于孔融让梨,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褒奖,多以之为道德的楷模,谦让的典范。可是最近几年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孔融让梨,是因为那个大的梨是坏的;比如说,孔融让梨,是因为不让梨,哥哥背后会打他等等,就是很少人相信孔融真的会让梨。

其实,我和许多读者一样,也比较喜欢逆反思维,和前人唱唱反调。不过,我看人看事,读书写字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叫做“怀疑和欣赏”。不怀疑,不知道假恶丑;不欣赏,不知道真善美。如果对人对事,全是怀疑,“神马都是浮云”,就未免堕入虚无主义的泥沼中了。

我们暂且抛开所谓新说,放下所谓成见,去看看历史当中的孔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孔融让梨的故事呢?值得怀疑。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并没有记载。在汉末魏晋的一些史书当中也没有记载,最早的出处是在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后汉书》做的注释当中,引用了一则《融家传》中的文字。《融家传》是何人所作,又成书于何时,不得而知,不过,《后汉书》成书于南朝时期的刘宋朝,之后裴松之又曾经为《三国志》做注释,也曾经在崔琰的传记之后记载孔融的相关事迹,可是依旧没有这则故事。于是,这则故事是由孔融后人伪造的可能就比较大了。

当然,也并非是说正史没有记载,就一定没有发生,章怀太子能选择这则故事,也必然有他的理由。我们暂且相信孔融真的让梨吧。

那么,孔融为什么会让梨呢?

故事原文如下: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事情是说,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几个哥哥共同吃梨子,孔融选择吃其中的小的。大人问原因,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一些,按照规矩我应该拿小的。”因此,族人都认为孔融很奇特。

整件事情当中,有一个词语很关键,叫做“法”当取小者。按照常理,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面对一盘梨子,尤其是有众位兄弟在场的时候,应该是主动出手,拿大的,甚至大的小的都要拿。可是孔融做了一件正常小孩不会做的事情,选择了一个小的梨子。为什么呢?因为四岁的孔融就已经独立思考,会按照“法”来行事了。

那么什么是“法”呢?法简单来说,就是规矩。汉代,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的朝代,对父母讲究孝,对兄弟讲究悌。而兄长和弟弟之间,也是长幼有序。按照这种标准,弟弟让梨给弟弟,是尊敬兄长;可是换个角度,哥哥让梨给弟弟,也才是爱护弟弟。

也就是说,孔融做了一件成人认为正确,而成人(更不要说小孩)都很难做到的事情。那么孔融让梨究竟可不可信呢?

我们可以结合两件事情来辨析。

在孔融十来岁的时候,曾经去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李膺见到孔融非常赞赏,邀请孔融一起吃饭,席间有一番对话,可以想见孔融的性情。

膺大悦,引坐,谓曰:‘卿欲食乎?’融曰:‘须食。’膺曰:‘教卿为客之礼:主人问食,但让不须’。融曰:‘不然,教君为主之礼:但置于食,不须问客。’膺惭,乃叹曰:‘吾将老死,不见卿富贵也。(《后汉书》)

李膺很高兴,问孔融:“小伙子,你想吃饭了吗?”孔融说:“是啊,我想吃。”李膺说:“我教教你做客人的礼节吧。当主人问你想吃饭吗,你应该回答不想吃。这样才行啊。”孔融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教教你做主人的礼节吧。你只要把饭菜端上来,不需要问客人想不想吃。”李膺很惭愧,感叹道:“哎呀,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你富贵的日子啊。”

李膺是汉末名士,更是一个人精。我们吃饭喝酒,经常看到许多人讲一些虚礼,一如李膺所言。如果孔融认为李膺所言正确,那么当初他让梨的行为,就很是虚假,或者只是为了博取大家的欢心而玩的一个花样罢了。可是孔融没有。孔融说,做主人的要真诚,既然待客,就别问客人想不想吃,直接把东西端出来就好,而隐含的意思,自然是作为客人,肚子里想吃,那就大方的说想吃。孔融的真性情从此可见!

标签: 孔融孔融让梨

更多文章

  •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却立刻被诛杀,武则天:把字拆开来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宰相,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中唯一一位女皇帝,她聪明睿智,胆识过人,一直让人敬佩之至。她为人坚忍,又具备女强人的潜质,为了达到目的,她可以牺牲一切,一直背负着杀子害女的骂名,正如外人评价她一样,她就是那种“为成大业,至亲可杀”的人,而最令人敬佩的是,她有着过人的智慧,据说徐敬业谋反之初常与宰相裴炎书信来

  • 如果赵国李牧不死,赵国有希望打败秦国吗?为什么赵国名将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国,李牧,秦国,赵国名将

    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开篇就说到“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基本上是古时人们对燕赵地区人士的一个宽泛的概括。而他们独有的气质是在战国时期艰苦的生存环境下练就而成的。而今回眸群雄割据的年代,七雄的气质有着显著的差别:齐国富,楚国广,秦国硬,魏国狂,而燕赵则是累和苦。 赵国在与秦国

  • 金朝灭亡的惨烈之状,比北宋靖康之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朝,北宋,靖康,金朝灭亡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朝大军分两路攻克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沿郑州北上金国,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金兵更是在东京城中大肆抢掠,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这

  • 龙阳君与魏安釐王,爱只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龙阳君,魏安釐王

    龙阳君是历史上在正史里有明确记载的同性恋,他是一个很特别的男子。战国时候尔虞我诈打打杀杀,那是一段用刀剑和鲜血铸就的历史时期。而龙阳君的存在,无疑是给那个时代添上了一丝别样的色彩。他是绚烂多姿的,丝毫不比女子逊色,他长相俊美,同时他又是外交高手,在魏国政坛搅弄风云。 关于龙阳君的生平事

  • 左宗棠如何平定陕甘回乱,揭秘陕甘回乱汉人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左宗棠,陕甘回乱

    陕甘回乱是从1862年开始发生的陕西和甘肃地区由回民发动的暴动和动乱现象,这次暴动对陕甘地区的民族分布影响很大,也对清朝的局势造成了影响,这次动乱直到左宗棠出现才开始渐渐平复,而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事情也流传下来,那么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过程还要从1866年开始说

  • 龟苓膏的由来揭秘,龟苓膏竟是诸葛亮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龟苓膏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具有清热去湿, 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因而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中外。 据查,龟苓膏

  • 龚自珍的另一面:喜欢逛青楼沉迷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龚自珍,青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先说说逛青楼吧。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

  • 龚自珍因何不得志?因为癫狂是天才的必经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龚自珍

    龚自珍是晚清一个典型的官家子弟,其祖父在京城中当过官,父亲做过江苏的按察使,这已经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按察使相当于今天司法厅、公安厅、检察院、法院合为一处,职权相当大。在古代,一般的女子是没有资格入学读书的,而龚自珍的母亲段驯则不一样,她不仅文化水平高,而且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总之,龚自珍的家庭背景

  • 吴三桂叛国,陈圆圆薄命,义愤填膺的却是酸臭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陈圆圆

    但凡朝代更替新旧交接,亦或者群雄割据诸侯混战的时代,常常是英雄辈出。但是今天要说到这个人物,却是个女人,虽然算不上英雄豪杰,但是称之为传奇人物,一点也不为过。明末清初之际,江南地区秦淮河畔,出了八位才艺色三绝的名妓,号称“秦淮八艳”,而陈圆圆又是其中最为让人熟知的人物。 陈圆圆的一生和

  • 了不起的刘阿斗,乐不思蜀的背后却另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阿斗,刘阿斗,乐不思蜀的背后,刘禅

    在多数观众眼里,阿斗最闪亮的时刻是在蜀汉灭国后的一个宴会上。作为亡国之君,阿斗被封安乐公,被软禁在洛阳。司马昭也许是心存戒备,所以设宴款待阿斗和蜀汉一帮旧臣。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歌女们跳着蜀汉地区的舞蹈,旧臣们看后纷纷触景伤情低头抹泪,只有阿斗一边吃一边笑呵呵,偶尔还和旁边的人互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