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战最成功的骗局:德国成功掩盖进攻苏联的意图

二战最成功的骗局:德国成功掩盖进攻苏联的意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50 更新时间:2024/1/13 9:08:21

在进攻苏联前不久,德国进行了一次也许是最富于想像力的欺骗。他们大张旗鼓地准备迎接苏联政府贵宾,下令在柏林的德国政府宾馆摆满鲜花,挂起红旗,同时还下令在晚间秘密装饰柏林火车站,以迎接苏联贵宾……

希特勒深知,要想达成对苏联“闪击战”的成功,就必须采取万无一失的欺骗手段,以迷惑对手。他在许多秘密场合反复强调:

“要尽一切可能制造假相,把他们(指苏联)的注意力引歧途,迷惑莫斯科,让他们以为我们一直在为进攻英国做准备,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的炸弹落在他们头顶上的时刻!”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制订一份从海上入侵英国的计划,代号为“海狮”。这份计划将在气候条件良好并在德军夺得空中优势后付诸实施,以进行一次成功的两栖作战。但是,令希特勒失望的是,德国空军在英国并没有捞到多少便宜,对英作战并不顺利。心情烦躁的希特勒最终作出准备进攻苏联的决定。这样一来,“海狮”计划就变成了隐蔽这一进攻企图的大骗局。

在希特勒的“要尽可能给英国造成最惨重的损失”的指示下,德军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进一步增强“海狮”计划的欺骗性。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逐步加强了1940年至1941年冬季对英国的空中轰炸。这场轰炸成为一次蓄意策划的欺骗作战。

过了不久,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制订了两份西线作战计划,代号分别为“鱼叉”和“鲨鱼”,目的是使英国确信,对英国的入侵已经迫在眉睫。“鱼叉”计划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它要求德国驻挪威、丹麦和法国的部队着手准备对英国实施两栖作战,从而给人以德国将在1941年8月1日前后入侵英国本土的假象。“鲨鱼”计划是在英吉利海峡地区进行的重大欺骗行动,其内容与“海狮”计划相似。

在此期间,德军还计划并实施了其他重大行动,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欺骗效果。希特勒下令采取措施继续进行对英战争,包括出兵干涉伊比利亚半岛的计划。这份代号为“费利克斯”的计划,目的在于把英军赶出西地中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的战争准备进入了倒计时,德军地面部队开始东调。如此大规模的陆军部队调到接近苏联边界的地方,自然很难瞒过法国、波兰等国家,更瞒不过德军士兵。为此,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军统帅部开始制造混淆视听的舆论,为部队频繁调动编造一些“合乎情理”的理由,比如保卫边境、抵御英国入侵等。

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宣传处与外国谍报组共同负责计划并指导对德国公众的欺骗,由此间接地实现对苏联政府的欺骗。宣传处的任务是引导德国公众舆论,使他们相信德军最高统帅部打算入侵英国。

宣传处巧妙地利用了电台的点播节目,他们将事先录制好的对话塞进节目中。“近卫军官兵寄给他们受伤的连长三瓶'亨尼西'酒,祝他早日康复!”众所周知,近卫军是党卫军的精锐部队,而“亨尼西”是法国名牌白兰地。收听到这段广播的德国民众和外国军事情报机构都不难推断出,希特勒的精锐部队近卫军正在西线,极有可能就在法国。而东线则是素质较差的防御部队。

在柏林和德国其他大城市里,无中生有的谣言往往与确切的新闻消息掺合在一起,通过报刊等媒体传向四面八方,比如“斯大林要访问德国”、“斯大林正同意把乌克兰租借给德国99年”、“下星期没有向西开的民用过站列车”等等。

在进攻苏联前不久,宣传处进行了一次也许是最富于想像力的欺骗。他们大张旗鼓地准备迎接苏联政府贵宾,下令在柏林的德国政府宾馆摆满鲜花,挂起红旗,同时还下令在晚间秘密装饰柏林火车站,以迎接苏联贵宾。这些准备工作故意以秘密方式进行,表面上不大肆张扬。但是,从事这些工作的宾馆服务人员和铁路员工却成了“不明底细”的义务宣传员,很快地就将这些所谓的“内幕”传了出去,从而成为妇孺皆知的公开新闻。

1941年6月中旬,德国政府宣传部长戈培尔亲自为国社党的党报《人民观察家报》撰写了一篇题为《克里特岛就是榜样》的章,并装作在无意中流露出两个月内英国将遭到入侵,而丘吉尔将转喜为忧。好像入侵英国已经指日可待。为了加强欺骗效果,在希特勒6月13日从外国回柏林的当天,德国统帅部下令在大街小巷没收这份报纸。警察局搜查了柏林市内的所有报纸销售处,没收了所有的报纸。其实,许多普通订户早就从邮递员那里收到了报纸。不过,德国政府的这一招,反倒引起了外国情报机构的注意。他们想方设法,花费了很大气力去把这张报纸弄到手,哪知道却正上了德国人的当。

1940年11月,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站在办公桌前,默默地凝视着窗外阴沉的天空。他不时把手中的烟斗慢慢地送到又浓又密、梳理得整整齐齐的胡须下面,轻轻地碰一碰厚厚的嘴唇,又慢慢地拿下来。此时此刻,斯大林正在办公室等待从德国访问回来的莫洛托夫一行,听取他的谈判汇报。

自从与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分手之后,莫洛托夫的脑子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运转,总是在问自己:“斯大林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吗?”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临走前与斯大林见面的情景。“去柏林准备得怎么样?”斯大林一见到莫洛托夫,就直截了当地问。

“基本准备就绪,过了十月革命节就动身。”莫洛托夫挺直了腰杆答道。

斯大林把装满烟丝,准备点火的烟斗从嘴里抽出来,一边踱着步子,一边郑重地说道:

“你去见希特勒,设法澄清两件事。第一,我们是严格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不会对德国在西欧的军事行动形成任何威胁。第二,我们遵守条约,也希望德国遵守。问清楚为什么最近在芬兰和罗马尼亚都有德军的军事顾问在活动,德国此举究竟是什么用意,让他们立即撤回去。”

停顿了一会儿,斯大林像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莫洛托夫说话:

“希特勒究竟会什么时候扑来?他还能给我们留下多长时间呢?目前,英国还在抵抗,可这种抵抗又能够维持多久?他们会不会达成秘密协议?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最多还有一年的时间。如果英国不屈服,希特勒敢不敢两线作战?看来不太可能,那样的话,我们也许还有两年甚至更多一点的时间。时间太少了,而要干的事情又太多了……”

莫洛托夫深知自己的柏林之行绝不会是轻松和愉快的,他也深知希特勒这个人狡猾阴险,诡计多端,是个特别不好对付的人物。希特勒尤其善于在别人面前表演,说谎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情。就是他的许多部下,也把他看成一个演员,因为他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甚至他的某些动作是刻意在镜子前经过长时间练习的。

1940年底,莫洛托夫率领苏联代表团一行,从莫斯科坐火车程,经过长途跋涉,最后抵达柏林。里宾特洛甫专门到车站迎接,就像是见到老朋友那样高兴地上前拥抱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领着莫洛托夫一行登上早已准备好的汽车,一路风驰电掣,很快就到了位于帝国办公大楼圆厅旁的希特勒办公室。

希特勒从写字台后站起身,快步走到了莫洛托夫跟前,抬手行了个举手礼。莫洛托夫不由得仔细打量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位德国元首,只见他身穿深绿色军便服,袖子上佩带着镶有彩色花边的黑“”字红袖章,铁十字章在胸前一闪一闪地晃动。

希特勒与苏联代表团的每一个人握手问好之后,便请大家围着桌子坐在蒙着花布的沙发和安乐椅上。等大家坐好后,他便口若悬河地开始了自己的发言,主题是英国已经被击溃,最后投降只是时间问题,苏联对此现在应该有所考虑,并在最后建议苏联从巴库向南往波斯湾和印度扩张,而德国则往非洲扩展。

当希特勒唾沫乱飞,发表长篇大论的时候,莫洛托夫端坐在座位上不动声色,脸上看不出有什么表情,有时顺着希特勒的话提出一些问题,但大部分时间是在静静地聆听。这就是德苏双方第一次的正式会谈,看上去倒更像是一场独角戏,而希特勒俨然是戏中充满“激情”的主角。

第二天,双方的会谈继续进行,真正的交锋也开始了。当希特勒把自己的想法又阐述了一遍后,莫洛托夫单刀直入,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总理先生,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讨论一些更加具体的问题。我想请总理先生说明,德国军事代表团在罗马尼亚干什么?为什么不同苏联政府协商就把它派到那里去?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凡涉及任何一方利益的问题都要进行协商的。同时,苏联政府也关心德国军队为什么出现在芬兰?为什么在采取这样一个重大步骤之前也没同莫斯科协商?”

莫洛托夫的问题击中了希特勒的“要害”,而且直截了当。毫无准备的希特勒就像从头到脚突然被泼了一盆冷水,完全怔住了,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坐在旁边的里宾特洛甫惊恐地看了希特勒一眼,看到他的小胡子在微微颤动,显然他的内心就像翻滚的沸水一样不平静。里宾特洛甫仿佛看到希特勒暴跳如雷的样子。正当里宾特洛甫在观察希特勒的时候,坐在他身边的翻译施密特也正在观察里宾特洛甫——这位平时傲气十足的德国外长下意识地搓着双手,看样子,他的心里也显得非常紧张。

一贯骄横狂妄的希特勒,从来听到的都是顺从自己的声音,还没有听到过像莫洛托夫这样强硬的语调。他不由得怒火中烧,恨不得把莫洛托夫撕成两半。不过,经过短暂地思考后,希特勒竭力平息了心中的怒气,脸上换上了一抹笑容,说道:“这是小事一桩!您大可不必往心里去,还是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更大的问题上去吧!就拿英国来说,就那么几个岛,凭什么要控制半个世界?它还想夺取全世界,这不公平,不是正常现象!”

狡猾的希特勒知道自己无法正面回答莫洛托夫的提问,更不能暴露真实的企图,所以把话题扯到对方感兴趣的内容上来。双方又就其他一些问题交换了看法,后来又谈到了诸如葡萄酒、赛马等轻松话题。

希特勒笑容可掬,温文尔雅,极力想给莫洛托夫留下和善的印象。会谈结束后,他还彬彬有礼地与莫洛托夫道别,在最后合影时还用胳膊搂着这位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以示亲密。希特勒的外交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更迷惑了世人的目光。

莫洛托夫想了一路,等到了莫斯科走下列车的时候,他已经完全说服了自己。同时,他也准备好用这些理由去向斯大林报告:德国人至少在明年冬季之前不会两线作战,也就是说,不会在攻占英国之前,发动对苏战争。

斯大林显然同意了莫洛托夫的分析:“希特勒不会在结束对英作战之前进攻我们,这就给我们多少留下了进行准备的时间。这个时间能有多长?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延长它。我们不应该去刺激希特勒,不能授人以柄,说我们在破坏同他们的协定,这是对我们不利的。因此,要竭力避免。”他对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自今日起,边境地区的部队调动和向边境地区的部队调动,都要经我的批准。”

标签: 二战德国苏联

更多文章

  • 《山海经》第4山,杻阳之山,鹿蜀宜子孙,旋龟负青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山海经,杻阳之山

    原文:“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猨翼之山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杻阳之山。这里出现了一个

  • 张世杰怎么死的?南宋名将张世杰的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宋,张世杰,南宋名将张世杰,张世杰怎么死的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张世杰还想侍奉杨太后寻求赵氏的后代而立位,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

  • 孔融真的让过梨吗?正史中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孔融,孔融让梨

    孔融是中国古代的名人,之所以有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因为一件小事——孔融让梨。许多大人物在世的许多高尚德行,后人往往不知,而些许小事,却被后人铭记。世事之无常,让人一叹。 对于孔融让梨,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褒奖,多以之为道德的楷模,谦让的典范。可是最近几年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

  •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却立刻被诛杀,武则天:把字拆开来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宰相,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中唯一一位女皇帝,她聪明睿智,胆识过人,一直让人敬佩之至。她为人坚忍,又具备女强人的潜质,为了达到目的,她可以牺牲一切,一直背负着杀子害女的骂名,正如外人评价她一样,她就是那种“为成大业,至亲可杀”的人,而最令人敬佩的是,她有着过人的智慧,据说徐敬业谋反之初常与宰相裴炎书信来

  • 如果赵国李牧不死,赵国有希望打败秦国吗?为什么赵国名将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国,李牧,秦国,赵国名将

    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开篇就说到“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基本上是古时人们对燕赵地区人士的一个宽泛的概括。而他们独有的气质是在战国时期艰苦的生存环境下练就而成的。而今回眸群雄割据的年代,七雄的气质有着显著的差别:齐国富,楚国广,秦国硬,魏国狂,而燕赵则是累和苦。 赵国在与秦国

  • 金朝灭亡的惨烈之状,比北宋靖康之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朝,北宋,靖康,金朝灭亡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朝大军分两路攻克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沿郑州北上金国,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金兵更是在东京城中大肆抢掠,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这

  • 龙阳君与魏安釐王,爱只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龙阳君,魏安釐王

    龙阳君是历史上在正史里有明确记载的同性恋,他是一个很特别的男子。战国时候尔虞我诈打打杀杀,那是一段用刀剑和鲜血铸就的历史时期。而龙阳君的存在,无疑是给那个时代添上了一丝别样的色彩。他是绚烂多姿的,丝毫不比女子逊色,他长相俊美,同时他又是外交高手,在魏国政坛搅弄风云。 关于龙阳君的生平事

  • 左宗棠如何平定陕甘回乱,揭秘陕甘回乱汉人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左宗棠,陕甘回乱

    陕甘回乱是从1862年开始发生的陕西和甘肃地区由回民发动的暴动和动乱现象,这次暴动对陕甘地区的民族分布影响很大,也对清朝的局势造成了影响,这次动乱直到左宗棠出现才开始渐渐平复,而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事情也流传下来,那么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过程还要从1866年开始说

  • 龟苓膏的由来揭秘,龟苓膏竟是诸葛亮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龟苓膏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具有清热去湿, 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因而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中外。 据查,龟苓膏

  • 龚自珍的另一面:喜欢逛青楼沉迷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龚自珍,青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先说说逛青楼吧。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