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经邓子恢的邀请伟人到闽西,指导革命工作,当时工作紧张,伟人繁忙之下患上了疟疾,身体情况不好,浑身打寒颤。为了能够保护伟人,粟裕亲自带了一支大队,于8月21号,将伟人护送到了永定县城30公里外的金丰山区歧岭乡。歧岭乡有个叫牛牯扑的地方,此地人烟稀少,尽是山沟,在这里让伟人安心养病。
这里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叫陈添裕,是位赤卫队员。他为人忠厚老实,靠自己的努力盖了一座两层土楼。伟人就化名为客家话的“杨主任”居住在这里。
紧急情况
居住不久,就遭到一个叫张克识的汉奸出卖,引来国民党军队,足有一千人。粟裕带领的一个连的军队保护,力量悬殊,虽然我军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但终究是敌众我寡,无奈只能边打边退。此时的形势十分危险,“杨主任”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必须转移到10华里外的雨顶坪村。那里会有更多的赤卫队队员保护他的安全。
于是当地派出四名赤卫队员负责保护“杨主任”的安全撤离。但国民党军队紧逼,不得已,两名赤卫队员保护贺子珍撤离,“杨主任”则由陈添裕和另一位队员保护。当时,荆棘丛生、枪声渐进,又没有担架,出于安全,陈添裕要求背着杨主任走。杨主任断然拒绝。但事关紧急,眼看着敌人又要扑上来,陈添裕一把背起“杨主任”,转身就往山上跑。牛牯扑是陈添裕的家,他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陈添裕的草鞋跑掉了,他有力的大脚踩在山路与荆棘上,被划破了许多道口子,鲜血直流,脚底也扎满了荆棘山刺。
但他全然不顾,只知道拼命地跑。
拼命保护
为了避免在途中遇到敌人,他选择从山后的小路绕,尽管说陈添裕年轻力壮,但也经不住整天翻山越岭,再加上背着“杨主任”,不久他便累得气喘吁吁。
“杨主任”见状很是担心,并多次让他停下稍作休息再走,但陈添裕却摇摇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可千万不能被敌人追上,想到这儿,他又浑身充满了力量,硬是咬牙坚持背着“杨主任”跑到了雨顶坪。
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陈添裕也确保了“杨主任”的安全,就这样,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但由于劳累过度,当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杨主任”后,便直接昏倒在地。
陈添裕醒来后,伟人十分感激他,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由于情况紧张,他必须得迅速转移,伟人十分不舍,毕竟在牛牯扑村生活了这么多天,此次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但为了全中国的革命,伟人再不舍也必须要离开了。
而在离开前,伟人特意打了一张3元钱的欠条,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一方面也是希望日后能够因为这一张欠条,再见到陈添裕。
陈添裕此后继续在田间地头劳动,伟人也没有忘记陈添裕,24个春夏秋冬的更迭过后,他仍然记得当年有个头瘦小的农民,名叫陈添裕,在牛牯扑救了他一命,是他的“救命恩人”,建国4年后的国庆节,伟人邀请陈添裕到北京观礼。陈添裕没想到伟人还记得自己,收到伟人寄来的信后,他十分高兴。不过,最后陈添裕还是没有去北京,因为当时他的妻子接近临盆,他放心不下妻子因此他未能到北京,委托他的堂弟陈奎裕前去,
陈奎裕来到北京后,伟人一眼就认出了他不是陈添裕,陈添裕身高比较高,而陈奎裕个子较小。
他笑着对陈奎裕说:“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你是看茶桶的。”陈奎裕一听,惊慌不已,连忙说了为何是自己来的原因,
伟人能理解陈添裕无法过来,他紧紧握着陈奎裕的手,再次说出了当年的心声:“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
陈添裕冒死救伟人,多年后受到邀请又因妻子怀孕没去,可见其责任与担当。
这段重情义且感人的历史,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