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国在期盼中秋节的到来,韩国人却陷入文化困境,改名字换习俗

我国在期盼中秋节的到来,韩国人却陷入文化困境,改名字换习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08 更新时间:2024/2/11 7:45:44

中秋节的脚步快要到了,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庆祝传统佳节的日子又近了几分。中秋节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对于被困在学校和困在工作当中的大人小孩儿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三天假期,可以放松身心,可以卸下所有的压力和疲惫。而对于全国上下所有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是对着遥遥挂在天上的月亮抒发真情实感的日子。

传统节日当中本身就蕴含着传统化的部分精髓,这些节日也是维系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求索一点短暂空隙的欢愉。在节日当中,似乎平时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可以忽略不计,人们只需要按照传统习俗,回想着所有能够回想到的美好的事情,把节日这一天完完美美的度过。

中国人无比期盼中秋节的到来,可韩国人却一直觊觎着我们的中秋节,还想要通过改名字,换习俗的方式把中秋节给偷过去。他们自己陷入了文化困境,就只能以这种不入流的方式巧取豪夺。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韩国人丑陋的嘴脸。

提到中秋节,每一个中国人脑子当中第一个能想到的东西,一定是月亮。八月十五的月亮挂在天上,就像一个白玉盘一样,皎洁明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是在这一天,人和月都圆满了起来。月亮,似乎本身就象征着牵挂和圆满。

如果我们能够仔细的看看天上的月亮,似乎还能从中看到一些影影绰绰的存在。老人告诉我们那是月宫当中的嫦娥仙子,她的怀中正抱着一直活泼可爱的小玉兔。在一旁,吴刚举着斧头大力的砍伐着桂花树,只等着有一天把这棵树彻底砍掉。这是月亮给予每一个中国人的想象,这份想象也根植在了传统文化当中。

传说嫦娥是上古时代的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她的丈夫因为射日有功,被母娘娘赏了一颗仙丹,后羿还没来得及吃下这颗仙丹,嫦娥却因为好奇率先尝了一下,随后整个身体不受控制的飞起来,飞月亮,与丈夫永远分别。

李商隐在他的诗中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在月宫当中的生活是孤寂的,她应该一直在后悔,不该因为好奇,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把自己推入一个孤独寂寥的境地当中。

这是因为有了嫦娥的这份孤独,人间的团圆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中秋的月亮圆圆满满,地上的人们也圆圆满满。在这一天,如果有条件的话,漂泊在外的游子会选择回到家乡,陪伴在自己的父母身边。晚饭的桌上冒着氤氲的热气,一家人一定会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谈天说地。

晚饭之后如果有那份闲情逸致,大家还可以一起来到庭院或者阳台,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低头尝尝手中的月饼,把一腔说不明道不清的情愫投射到这难得的传统佳节当中。

可见,中国人对中秋节是无比重视的。其实,中国人对每一个传统佳节都有着深深的依恋,我们对于那些对中国的节日虎视眈眈之人,心中就更加愤恨。

这里说的那些虎视眈眈之人,摆明了就是在说韩国。韩国似乎一直以来都给我们留下了偷窃文化的印象,偷窃中秋节文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的清明节,端午节还,有一些字画文物,都被他们无耻的给偷去。

这种偷窃的行为,恰恰说明了韩国人自己的文化自卑和文化困境。韩国的建国历史并不悠久,所以他们的文化底蕴也并不丰厚。在强大的中华民族面前他们无法找到一点儿底气,便只能通过窃取文化习俗的方式,来为自己增加一点对抗中华民族的力量。可偏偏他们窃取的文化习俗统统都来自于中华民族,所以他们的行为倒显得更加面目可憎。

就比如说中秋节,他们偷了中秋节不算,还得给中秋节改名字,换习俗。他们把中秋节改名为秋夕,夕是指月亮,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月亮,但可笑的是翻遍韩国的各种书籍,也没能找到秋夕的来源,反而这个名词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名著典籍当中。连名字都得从中国来寻找灵感,韩国人简直可笑又可怜。

他们还给中秋节换了习俗,我们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会赏月,大团圆,吃月饼。可他们偏不这样做,为了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他们非要在这一天祭祖,还美其名曰这叫常怀感恩之心。这并不能让他们的行为变得高尚起来,反而只能让中国人看笑话,因为中国除了中秋之外,本身就有自己的祭祖日期,那就是清明节。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把月饼换成松饼。其实也就是名字变了,本质上换汤不换药。这跳梁小丑一般的行为,让中国人觉得跟他们计较都像是掉价了。

改名字换习俗还不算,为了让中秋节彻底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韩国人还打算把中秋节申遗。一个发源自其他国家的节日,却要被韩国人拿来申请文化遗产,这就像是鸠占鹊巢一般。

当然,中国一直在尽力阻止这样的行动。我们能够拿出许多有力的证据证明中秋节是中国人的节日,对比起来韩国就并没有任何的证据支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不是傻子,不会放任韩国如此扰乱国际文化秩序的行为。这份申遗的美梦,只怕即将破碎。

大多数韩国人时至今日对自己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连他们这个国家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他们有什么资格在中国人面前蹦跶偷取我们的文化遗产呢?

标签: 中秋节文化困境

更多文章

  • 41年前,邓丽君当众亲吻过一位士兵,后来这士兵:三天只洗半边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邓丽君

    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邓丽君的名字几乎红遍了大江南北,街头巷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邓丽君虽然是台湾人,但是她的歌声早已经飘过了海峡,走进了大陆每一位国民的心中。 其实邓丽君确实有机会可以到访大陆,让歌迷一睹其风采,因种种原因,邓丽君来到了台军中进行演出慰问。 期间邓丽君亲吻了一个台军士兵,

  • 康熙意外宠幸了辛者库宫女万琉哈氏,怀孕生下十二阿哥,成为康熙最长寿的后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万琉哈氏,辛者库

    1685年,康熙喝醉误入辛者库,他发现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宫女,当即就宠幸了她。仅仅就这一次,小宫女就怀孕了,她给康熙生下了十二阿哥,女子成为康熙的后妃中最长寿的人。 这个小宫女就是万琉哈氏,她是十二阿哥的生母。非常巧合的是,在康熙12年,年仅14岁的,万琉哈氏和四阿哥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同一天被选

  • 古人告诫:宁遭桃花劫,勿近白虎身,“白虎”是何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虎,桃花劫

    在早期的社会中,由于对自然界的认知有限,因此产生了风水之说,还有一些对自然以及图腾和动物的崇拜,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对龙的崇拜,就是受早期龙图腾的崇拜。在后来,龙又与风水、星宿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于是就有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和后玄武的说法。 因为这四种神兽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就有了不同的主方

  • 秦始皇亲生母亲赵姬有多淫荡!嫪毐让她如此痴迷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阳物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嫪毐,赵姬,秦始皇

    “六王毕,四海一。”这是苏洵在《六国论》中对秦始皇灭六国的总结,他使得混乱几百年的天下呈现出大一统的局面,建立起了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成为封建古代中国的开端,影响了后来近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所以他被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他的千古一帝逆袭之

  • 侵华日本兵土屋芳雄忏悔罪行,撰写回忆录,将中国的两名烈士写成了叛徒,他知道真相后下跪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永兴,张克兴,土屋芳雄

    有一名日本侵华士兵,为了忏悔自己过去的罪行,决定写回忆录记录历史真相。然而,在书中他却说两名烈士陵园里的烈士是中国的“叛徒”,这是怎么回事呢? 被这名日本兵指责是“叛徒”的两名烈士是张永兴、张克兴兄弟。 张永兴兄弟俩是黑龙江人,曾被组织派去苏联

  • 一位汉奸被枪毙了,却引得陈毅将军失声痛哭,直言朱大同是烈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大同,陈毅

    这个人叫做朱大同,出生于安徽省萧县。他在萧县王寨小学担任教员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这之后秘密组建了党小组,发展了不少同志加入组织,极大地推动了安徽革命事业的发展。 因为其工作成绩突出,朱大同在短短三年内便从一个普通党员做到了徐州特委巡视员,兼任萧县的县委书记。这时的朱大同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

  • 揭秘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两颗原子弹算什么,咬人的狗才不会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本投降,原子弹,小男孩,埃尔佩洛维茨

    1965年,美国史学家埃尔佩洛维茨抛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就算杜鲁门不下令往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日本也会无条件投降。 此观点一经抛出,迅速引起史学界的激烈争论。 这两颗原子弹真的是日本投降的关键性原因?还是说我们一直在被人告知“正确”的历史?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件解密,这

  • 1949年毛主席第一次出国,却受到斯大林的“冷落”。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毛主席出访,斯大林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就打电报表示承认和支持,这对中国的国际利益非常有利。 12月,毛主席首次出国,访问莫斯科。毛主席到达莫斯科后,并没有简单地表示感谢,还提出修改中苏条约。认为毛主席的中苏条约是1945年提出的,不是和新中国签订的,应该重新修改。但斯大林认为条约是英美同意的,改了会给英美

  • “鹰犬将军”宋希濂,1959年被第一批特赦,晚年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鹰犬将军,宋希濂

    新中国建立后,我党对国民党一批战犯进行改造,北京德胜门外的监狱功德林,就是这些高级将领们改造的地方。他们在里面接受教育,反省自己,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深感遗憾,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只能用自己的心去忏悔。 在这些高级将领中,有一位就是宋希濂将军。他在1949年解放战争中被俘后就被关押在此,他曾经是共

  • 清朝名画“女鬼图”,放大后才懂她在干吗?许多人都不敢细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女鬼图

    提起美女,人们可能会想到古代的四大美人,她们多数存在于文字记载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如果,想对她们有更直观的了解,恐怕要借助画家的笔触。在妙笔生花的画师们笔下,一个个古风古韵的美女,把她们风华绝代的容颜留在了历史记忆的深处。 古代人对于美的定义,其实已经突破了阶层和真实的限制。无论是青楼女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