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美国史学家埃尔佩洛维茨抛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就算杜鲁门不下令往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日本也会无条件投降。
此观点一经抛出,迅速引起史学界的激烈争论。
这两颗原子弹真的是日本投降的关键性原因?还是说我们一直在被人告知“正确”的历史?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件解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浮出水面。根据日本档案馆已经解密的资料可知。
对于日本军政高层而言,最重要的日期是1945年8月9日(日本接受波兹坦公告日期),并非是8月6日。
8月6日,广岛被原子弹炸。
8月9日,长崎被原子弹炸。
这两个爆炸时间都不是关注点,核心关注点在于8月9日当天,六名日本最高政府成员组成最高委员会,召开内阁会议,会议时间是在长崎被轰炸两小时前。
他们第一次认真讨论了无条件投降,这是日本政坛前所未有的举动。
会议的核心并不是投降本身,他们担心盟国将会以审判德军高层将领那样,审判日本天皇。
天皇的“神仙”属性注定不能接受这样的审判,因为这将彻底击毁日本人的引以为傲的价值观。
从这一史料出发,日本无条件投降,长崎的那颗原子弹并不是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
当然,广岛原子弹也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核心原因。
如果广岛原子弹严重到要使日本投降,日本高层不可能三天后再召开最高内阁会议。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日本军政当局根本不认为两颗原子弹能对日本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从1930年到1945年,日本就对制造原子弹可行性计划经过研究,横跨整个二战,日本也不可能不知道原子弹的威力。
继续往前推几个月,美国海空军对日本发起了长达半年的轰炸,68座城市被轰炸。
1945年3月的东京轰炸,仅这一场轰炸就炸死了12万日本人,广岛原子弹才炸死9万日本人,对于日本政府而言,原子弹轰炸是可以接受的。
在笔者看来,美军轰炸东京之后,就算傻子都能看出来,日本不可能赢了,日本高层不可能看不出来。
所以日本的焦点已经不是如何对外作战,而是如何在获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使得日本有条件的投降。这个条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保证日本天皇的继续存在,二是尽可能保存日本在我国东北和东南亚的一些占领地。
为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炮制了两份方案,一个通过外交手段和苏联勾搭,以阻止美国势力划到亚洲为条件,迫使苏联朝美国施压,让美国接受日本的有条件投降。
第二个这是军事手段,日本在国内叫嚣一亿玉碎计划,故意向外传播,就是为了给美军造成压力,但日本人忘了,咬人的狗才不会叫。这一点美军也是忌惮的,因为日本人认为美国人怕死。
当时日本军政界认为,只要熬过了美国的轰炸,在美军登陆作战时刺刀见红,美国就会接受日本有条件投降了。
这种设想最终在1945年8月8日被彻底摧毁,因为这一天苏联对日宣战。
苏联对日宣战之后,10小时后日本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也就是说,苏联对日宣战,是导致日本这场紧急会议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日本人搬出原子弹来挡枪,无非有几种原因,一是强调自己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二是为了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再者就是为了保证天皇的存在。
时至今日,日本依旧渲染自己是受害者的立场,只要说南京大屠杀,日本人一定会搬出来原子弹轰炸。
日本人从来没想过,南京大屠杀是因,原子弹轰炸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