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为科举,为何文举考试越发兴盛,而武举考试却屡遭废除

同为科举,为何文举考试越发兴盛,而武举考试却屡遭废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91 更新时间:2024/1/5 8:53:10

历史上的中国,曾长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科举分为举和武举两大类,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文举逐渐兴盛,而武举却屡遭废除。这其中,究竟有哪些历史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

在追溯武举衰败时,不妨先从我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作为切入点,儒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而这些品质在文举考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士人修身养性,从而为国家治理提供智慧。这使得文举考试成为选拔士人的主要途径。

从隋唐时期开始,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文举与武举相辅相成,平等发展。唐朝时,由于当时的政治稳定、社会繁荣,文学与艺术产生了空前的繁荣,使得文举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这一时期的武举同样得到了重视,武将在国家政治、军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各地纷争不断。这一时期,武举虽然仍有一定地位,但文人已经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随着北的建立,武举地位逐渐下降,而文举则继续发展壮大。

北宋时期,由于对内对外战事频繁,朝廷对武事重视度上升。但随着新政改革的推行,文人地位迅速抬高,开始对朝政产生重要影响。

这时,虽然朝廷仍然设有武举考试,但实际上,选拔出的武举人才却往往被安排在文职岗位上。这种现象导致了武举考试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虽然武举考试中,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但重点仍然是武艺技能。从《史记·平原君卿列传》可以看出,那时武将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对武艺的追求。这也使得武举考试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地位较低。

南宋时期,由于北宋灭亡,南宋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压力,加上南宋皇室对武将抱有戒心,武举考试的地位再次受到压制。与此同时,由于南宋地处江南,经济繁荣,文化充盛,文人阶层的地位日益提高,文举考试也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

元朝时期,蒙古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使得元朝的科举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元朝对武举考试的重视并未如文举考试。尽管如此,元朝时期的武举考试仍然有一定的地位。

这一时期,蒙古军队对武术的注重,使得武举考试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重视。但总体来说,文举考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之初,为巩固政权,对武将进行严格的限制,这使得武举考试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明朝对文举的重视程度不减,考试制度更加严格,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个过程中,文举考试的地位不断上升,而武举考试则逐渐边缘化。

正德年间(1506-1521年),明朝的武举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然而,这一复兴并未持续太久,嘉靖年间(1522-1566年),武举考试再次受到打压。这时,文人的地位更加稳固,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

到了清朝,火器技术逐渐普及,战争的形式和规模发生了变化。这使得个人武艺在战争中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对指挥策略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逐渐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武举考试中强调的个人武艺技能显得越来越不符合实际需求。如《渔家傲·秋思》中所说:“戍楼望边烽火起,便是沙场烽烟处”,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恢弘,但这种战争形式已经逐渐过时。

此外,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也逐渐文化教育倾斜。尤其是在宋、明、清等朝代,学堂、书院等教育机构纷纷成立,这些机构普遍以文化教育为主,对武术教育关注不足。

随着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历代皇帝的支持,文举考试在清朝逐渐达到了顶峰。与此同时,武举考试的地位则继续下滑。清朝末期,随着列强入侵,中国的国防形势日益严峻。尽管朝廷试图通过改革武举制度来提高国防实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改革并未取得显著效果。

标签: 文举武举科举

更多文章

  • 东晋和南宋相比,两个偏安江南的王朝孰强孰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南宋,偏安江南

    东晋和南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它们都是偏安江南的王朝,有很多共同点。但是,这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状况都不尽相同。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比较东晋和南宋这两个王朝,探讨孰强孰弱。 政治比较 东晋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王朝多次更迭。其中,东晋初期(公元317年至420年)政治相对稳定

  • 为什么朱元璋用重刑解决不了贪腐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重刑,贪腐问题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通过采取严厉的手段来整顿官场,打击贪腐问题,建立了一个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对于中国的治理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开始对官场进行整顿。他认为,官场上的贪腐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阻碍了政府的发展。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顿官场。 制定了

  • 1985年中苏断交期间,苏联飞机被劫持到中国,2天后乘客不舍得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联飞机,中苏断交

    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但谁也没有想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两国关系却因为一件意外的跨国劫机案而发生了重大转机。 1985年12月19日下午,黑龙江省甘南县郊外一个国营农场的麦田里,突然出现了一架飞机。农场工作人员发现这么一个东西之后,立即报告给了副场长刘国忆。 刘国忆起初以

  • 古代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屠城

    古代屠城是指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村庄被敌军攻占后,攻占者会对该城市或村庄进行大规模的杀戮,几乎每个人都会被杀死。这种惨无人道的事件在古代历史上并不罕见,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经常发生。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古代屠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历史 古代屠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

  • 富裕的南宋为何打不过相对穷困的金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金朝,宋朝历史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繁荣的朝代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商业、手工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然而,在南宋这个富裕的朝代中,却打不过相对穷困的金朝,这个历史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研究。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探究南宋为何打不过金朝。 经济原因 南宋的经济繁荣程度是中国历史上前

  • 为何朱元璋在修元史的时候要奉元为正统称红巾军为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修元史,红巾军

    宋元明清,是公认的历史统一朝代顺序,其中关于元朝的争议其实是很大的。元朝毕竟对中原汉人进行了很多精神上的打击,中原汉人地位一度低下终日暗无天日。直到明朝朱元璋统治后,汉人才有种恍惚回神之意。 按道理来说,朱元璋好不容易恢复汉人统治,应当极其厌恶元朝,但最后却承认元朝是正统统治,反过来说红巾军是

  • 赵云的涪水之战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云,涪水之战

    赵云,字子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将领,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 在涪水之战中,赵云带领军队千人,在千人敌阵中毫不畏惧,打败敌军,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背景介绍 涪水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之间的一次战争中。 当时蜀汉军队在南方多次败北,东吴军队趁机进攻蜀汉边境,蜀汉军队被迫退守

  • 东汉王朝为何说是豪强地主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汉王朝,豪强地主

    东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其时期持续了将近200年,始于公元25年,终于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军事都非常繁荣的时期。 然而,东汉王朝也被认为是一个豪强地主的政权,这是因为在东汉王朝的统治下,豪强地主集团逐渐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成为东汉社会的主导力量。本文将从政

  • 秦朝赢政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实施暴政,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赢政

    秦朝的崩溃与秦朝赢政实施的暴政有着密切的关联。秦朝赢政实施暴政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他的心理动机、统治方法和政策措施等方面来分析。 首先,秦朝赢政实施暴政可能与他的心理状态有关。赢政是嬴政的儿子,而嬴政本人在夺取天下之前经历了多次战争,为了统一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样的经历可能让他在权力得到确立后

  • 刘备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孙权失了周瑜,哪个更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法正,曹操,郭嘉,孙权周瑜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却是一样的,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虽然英雄人物的作用大小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个人品质却是相同的。比如说,三国时期有很多位非常著名的谋士。 这些谋士不仅在三国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