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指的是唐玄宗(唐肃宗)开元之治后期至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由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历时八年,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叛军以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安禄山为帅,河北诸镇节度使安思顺为副帅。
攻陷洛阳、长安,攻陷长安后又攻克潼关、黄河沿岸诸镇,直至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被儿子唐玄宗赐死。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给唐朝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2、安禄山等人的野心。 3、唐玄宗错误的用人政策。
一、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以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范阳为基地,发兵向长安。
他以安禄山为平卢、范阳节度使,兼营河东、平卢、朔方三镇,称平卢节度使;以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
这次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玄宗在镇压这场叛乱中的无能和对叛军的妥协退让政策也是造成这次叛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整个“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先后更换了十几位宰相,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二、叛乱的原因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唐玄宗后期对朝政的不作为。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主要是因为唐玄宗晚年对朝政的不作为。
唐玄宗晚年,在宰相杨国忠的蛊惑下,听信谗言,将杨贵妃的妹妹嫁给安禄山。杨贵妃得宠后,她的妹妹杨国忠也因此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而他妹妹又嫁给安禄山。
这导致朝中大臣都对安禄山有意见,就连一些官员也认为杨贵妃是祸水。他们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对唐玄宗产生了不利影响。
唐玄宗一生气,就开始怀疑身边的人了。在这一时期内,朝廷中有许多人开始排挤安禄山,而安禄山也因此对朝廷产生不满。
一次次的被排挤与陷害让安禄山开始逐渐有了反叛的心思。
三、叛乱时间
公元755年至762年,历时八年。 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起兵,先向东进攻洛阳,再向南进攻长安,最后向西进攻长安。
由于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乱,先后有大量的唐军被杀,致使唐王朝军队力量削弱。安史之乱对唐王朝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四、叛乱经过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后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政治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郭子仪平定了泾原兵变。
唐玄宗将兵权交给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掌握,这两个人是唐玄宗最为宠幸的人。李林甫与杨国忠勾结,排斥异己。
从此朝政大权都落在这两个奸臣手中,他们贪污受贿,贪赃枉法。
五、历史评价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对当时和后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后期,唐朝军队连吃败仗,军队的战斗力逐渐下降,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唐朝由盛转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但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