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37年周恩来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战死,调查后发现凶手大有来历

1937年周恩来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战死,调查后发现凶手大有来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3 更新时间:2023/12/24 3:19:55

1937年的一天,众人围坐在一起,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十分凝重,个个眉头紧锁。坐在中央的是谢滋群,此时,他正在调查一桩震惊党中央的凶杀案。

这起刺杀案的主人公就是周总理,他在前往西安的路上经过劳山,遭遇了一场凶险的刺杀。

在这次的刺杀行动之中,那名被当成是周总理的警卫员一共被凶手刺了20多刀,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恨让凶手下如此毒手?这次行动会不会和国民党有关呢?

接到任务

“到底是谁,可以掌握周总理的准确出行时间,甚至行程路线?”谢滋群用力吸了一口烟,他一直想不通,到底是谁可以对这些事都了如指掌,甚至连车上人员的配备都一清二楚。

难道是出了内鬼?谢滋群立马调查在场的人是不是不小心将消息泄露出去了。

一名同志也发言:“如果是内部人员泄露的,那他的职位一定不低,而且对方一定是冲着周总理来的。”

高级领导人遭到刺杀,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中央把刺杀案交给有着“延安福尔摩斯”之称的谢滋群来办,也是出于对他能力的肯定,这位红军战士在探案方面是有两把刷子的。

1917年8月出生的谢滋群很早就接触了共产主义,并且在13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过无数场生死搏斗,在侦查、侦破工作方面小有成就。

虽然他年纪很轻,但是十分聪明,对党中央也十分忠诚,正是基于这些优点,他一路晋升的很快,还当过保卫局的主任,到后来成为了侦察部的部长,很受党中央领导的重视。

当时,他随着中共中央一起进入延安,并负责完善前期的侦查。关于此事,谢滋群刚开始最怀疑的对象就是国民党的反动派。

1936年,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这次事件震惊了中外,周总理也收到了张学良发来的电报邀请,决定前往西安谈判,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组建抗日统一战线。

但是他们在谈判桌前屡次反悔,面对提议讨价还价,于是周总理打算在西安成立八路军办事处之后,和蒋介石再次进行后续的谈判。

1937年4月,周总理接到中央的指示,代表中国共产党从延安出发去西安和国民党继续讨论红军改编的相关问题,并到西安去建立八路军办事处。

由于此行路途遥远,周总理的身份又很特殊,为了保障他的安全,国家做了严密的保护计划。

在西安事变之后,由于担心国民党一些顽固派对周总理不利,所以中央在对他的安全保卫方面十分上心,就算要出去,途中也会有众多贴身警卫贴身保护他的安全。

所有的参与人员,除了周总理和警卫队的队长之外,都不知道此次出行的任细节和计划,甚至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周总理出行去往西安的所有消息对外也都是高度保密的。

再来,出行的方式也安排的格外周密,中央派了三辆汽车,这三辆汽车的分布座位也是大有讲究。

中央当时派了两个班的战士随周总理一起出行,其中步枪11人,手枪13人,再加上警卫员和随身秘书,此次出行一共有32人,都坐在打头的第一辆车上。

车上不仅有手榴弹和枪,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把大刀,用以保护周总理的安全。

第二辆车紧随着第一辆车之后,周总理就坐在这辆车上,其的领导人例如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和延安支队队长陈友才,也一同坐在车上保护在周总理的左右。

而其他负责开展八路军警卫建设工作的工作人员就坐在第三辆车之中。

从这就可以看出,党中央的安排十分的妥帖,外人很难摸清楚情况。

谢滋群心里知道,虽然当时国共两党的合作已经在推进,但有一部分人显然是不愿意乐见其成的。

最有可能在路途上搞破坏的就是这一群人,也只有这群人最有可能获得党中央内部的最高情报。

如果没有人和他们里外策应,很难做成这件事,可如果要在内部查内鬼是谁,范围又实在太大了,搞不好已经打草惊蛇,难度就更大了。

发现关键人物

谢滋群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还是决定需要动用现场的群众力量先看看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于是,他们一行人在劳山附近的居民群众里走访调查,和他们同吃同住来拉近关系。

这时,一位老乡在窑洞里无意间透露,他可能知道遇刺一案的线索,但他知道谢滋群就是来调查此事的时候,他就不敢说了,怕惹上事。

谢滋群无论怎么问他都不开口,无奈之下,他只好从和这位老乡交好的其他人入手。

他们通过旁敲侧击地告诉老乡并没有恶意,也不会让他惹上麻烦之后,他这才开口说了自己当天看到的情况。

原来老乡当时在山上砍柴,不小心听到了一番谈话。

“怎么样?他们到哪儿了?”一个土匪头子模样的人问。

“快了,他们就在前面不远,一共有三辆车,总的人数应该不多,也装不了什么武器。”

他心里咯噔一下,觉得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东西,老乡透过草丛偷偷看着对方的模样,因为隔得太远,没有看见接头的人,只是看到乌乌泱泱大概一两百号土匪!

老乡生怕自己被发现,连忙跑了,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不远处,周总理的车队就要到达了。

由于劳山周边人迹罕至,并且山上都是灌木丛,越是到这样的地方,警卫们越是警惕,如果在这里发生了意外,很难和外界联络。

“砰砰”一阵枪声突然响起,警卫们大惊令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保护周总理!”警卫员立刻大喊,并且拿好车上的武器,第一时间将周总理保护起来。

陈友才立刻迅速观察了一下周边的情况,对方的火力不断地轰炸,过了很久都没有要减弱的迹象,陈有才心里一沉!

他们的人肯定是有备而来,人数比想象中的还要多!此时的敌情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随周总理同行的警卫队最多也就30多人,如今要陷入被动局面了。

周总理在隐蔽处观察了形势,他开始指挥警卫员们反击,陈友才见状,连忙上前劝他:“您先撤退吧,这里不安全。”

“我不走,我倒要看看是谁想要我的命。”周总理的表情十分严肃。“但是这里现在形势还不明朗,对方有多少人我们还不知道,再这样下去,我是怕他们还有后续的援军过来,想走都走不了了。”

陈友才心里很着急,他知道周总理想要帮他们,但是现在的情形还是以周总理的生命安全为第一位。

“前一段山上有我们的通讯联络站,如果他们知道我们这里的情况一定会上报的,到时候就有我们的人过来支援了。您还是先撤退吧,我们在这里拖住他们。”陈友才见周总理有些犹豫,继续劝道。

直到此时,周总理才同意先撤退,但是敌人明显就是冲着周总理来的,必须要先转移他们的视线才行。

于是陈友才穿上西服,戴上帽子遮住脸,刻意模仿周总理的仪态和姿势,假装在一旁指挥他们战斗。

“他们的头儿在这儿!”这招果然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他们听到这人有一股绍兴口音,又打扮成这样,以为真的是周总理,于是集中火力他的方向进攻。

枪林弹雨飞速往陈友才方向落下,仅仅32人的队伍一下就被消灭殆尽,打扮成周总理模样的陈有才更是受到了重创,他身重六枪,倒在血泊之中。

对方见已经将警卫员们打的落花流水,便决定上前找到最重要的目标,也就是周总理。

此时的陈有才已经奄奄一息,毫无还手之力,敌人当然不会让陈有才好过,他们掏出尖刀在他的身上继续捅了二十几刀泄愤,然后便得意洋洋地离开。

而陈友才口中所说的联络站虽然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并且和步兵联系过来增援,但是等上级警卫员赶到的时候,战斗早就已经结束,现场只剩下陈有才和几个战友的尸体。

增援的警卫队也在四周找了好久才找到隐藏起来的周总理一行人,他们将周总理护送回了联络站,将牺牲的警卫员的遗体也一并带回去。

这次刺杀局面之危险震惊了党中央,如果稍微出了差错,这些人可能就真的得逞了。

主席得知此事都后怕不已,在见到安全归来的周总理时,忍不住张开双臂拥向自己的老友,周总理也是感慨万千。

比起自己险些牺牲,周总理更心痛的是那些逝去的战士,尤其是才23岁的陈有才,他是代替自己才牺牲的如此惨烈的啊!

周总理十分痛心,甚至忍不住两次落泪,下令无论如何都要将此事调查清楚,将凶手捉拿归案。

如今随着调查,按照老乡提供线索和其他调查,确实都指向了土匪作案,难道这真的只是一起普通的土匪袭击?

可是如果只是一场土匪的拦路刺杀案,为什么目标一定要这么明确,非是周总理不可呢?

为了进一步调查这件事的原因,谢滋群从内部着手调查,另一边派出探子进入土匪内部,最终他们终于查明了这件事的真相。

真相大白

谢滋群发现,这一群土匪竟然和当时声名远播的哥老会有关。

在四川的哥老会被称为“袍哥”,是和天地会以及青帮齐名的三大帮会之一。

哥老会是清朝末年成立的帮会,当时活跃在长江流域,在那一带很出名,当时哥老会的组织成员主要是游民和地痞,并且逐步发展成为有纪律、有纲领的聚众组织,很快就成为一支较为强大的社会力量。

后来,哥老会逐渐发展成烧杀抢掠的土匪组织,当地百姓深受其害,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移到四川地区,和三大帮派来往密切,哥老会的成分属性也越来越复杂了。

据统计,当时四川各地都被哥老会的组织势力渗透,袍哥已成为各派势力的政治傀儡,他们不仅渗透到了议员和立法委员等相当重要的政治角色中,并且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而涉及此案的青伍和国民党甘泉县党部有着密切的关系,凭借杀害许多突击队队员杀而受到国民党的支持,成为了国民党的爪牙。

不过,虽然他们属于是“政治土匪”,但终究是野性难驯,李青伍等人还是一边狐假虎威,一边暗地里做着抢劫的老勾当。

1937年4月,李青伍接到了周总理将会经过劳山的情报,李青伍自作聪明的认为,此时如果可以杀害周总理,不仅可以给红军一记重创,还可以“一战成名”,好向国民党表功。

而且在这些土匪心里,这样的大官出行,一定带着许多财物,也能趁机发一笔横财。

因此他针对此次事件秘密谋划了伏击计划,为了不泄露机密,他们也对外保密,只是声称是去袭击一支普通的车队,不过他们终归还是暴露了。

事已至此,证据确凿,这群土匪自然是逃不掉的了,谢滋群将冯长斗的供述整理成册,交给了上级处理。

这件事虽然和国民党有着关联,但也的确不是蒋介石和其势力的阴谋,这也让我党人员松了一口气,毕竟如果真的是他们出了这样的昏招,那接下来的国共合作必然要出问题。

这群无恶不作的土匪必然是要被剿灭的,最终,红军终于将这股土匪消灭殆尽,此次事件中的奸细冯长斗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次刺杀案到此也基本落下了帷幕,虽然案子破了,可是在此次案件中牺牲的战友却永远回不来了。

周总理对于牺牲的战士们也一直记在心中,念念不忘。

1970年6月,邓颖超来到了延安,她还特地对当时延安的地委书记土金璋提起此事,想要找到陈有才等人的墓地。

1973年,周总理又来到延安,他也再次对土金璋问起陈友才等人墓地的事,他的警卫牺牲了这么多年还念念不忘,这份情谊让土金璋深受感动。

周总理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我,在一生中遇到直接威胁生命的事件就多达到22次,实在是凶险万分。

他的付出令我们敬佩,而那些为中国发展无所畏惧献出生命的革命战士,也值得我们深深地怀念,向英烈们致敬!

更多文章

  • 秦宗权之乱简介:秦宗权之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宗权之乱

    秦宗权之乱,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南朝梁武帝年间,由秦宗权率领的反叛势力发动。这场动乱持续了数年时间,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探讨秦宗权之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的影响 秦宗权之乱发生在南朝梁武帝时期,

  • 南渡士族的动机和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渡士族,衣冠南渡

    南渡士族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420年-589年)的一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他们的动机和目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寻: 地缘政治因素:南渡士族的祖先可能是原本生活在今天的江西、湖南、广东等地的土著部落,由于北方民族的入侵和中原王朝的扩张,他们被迫南迁到

  • 澶渊之盟的内容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澶渊之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一次外交事件,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04年)签订,下面是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界定边界:澶渊之盟明确了宋辽两国的边界,将太原、井陉、磁州、真定、涿州等地划给辽朝,将蔚州、定州、莫州、瀛州等地划给宋朝。两国之间的边境地带,规定为互不侵犯的

  • 光武帝的登基及建立东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光武帝,东汉王朝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登基和建立东汉王朝的过程堪称一段传奇。刘秀出身寒微,曾被王莽贬为城门校尉,但他始终怀有报国之志。在受到红眉起义的影响后,刘秀开始秘密策划反抗王莽的行动,并在地下组织中广泛招募士兵和支持者。公元23年,汉室宗亲、九卿十二公子冯唐前来江夏向刘秀投降,刘秀得到了涓滴

  • 三武灭佛: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佛教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武灭佛,佛教危机

    佛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艺术和社会,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并没有一帆风顺地发展和传播,而是经历了多次的禁止和打击,甚至有些时候达到了毁灭性的程度。这些禁佛事件被称为“三武灭佛&rd

  • 长平之战摧毁了赵国的野心成就了秦国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平之战,战国,战争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场战争。当时,秦国势力日益强盛,周天子形同虚设,各诸侯国人心惶惶。而这一场战争的爆发无疑对秦国、赵国,乃至天下的局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使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失去联系。韩国国君为了能让秦国息兵,于是让郡守冯

  • 军史解析:巨鹿之战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巨鹿之战,秦朝,战争

    巨鹿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战役。由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领的40余万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是两军的决胜之战。在项羽的指挥下,楚军和义军赢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名称:巨鹿之战地点

  • 苻坚淝水之战失利致前秦失去争夺天下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淝水之战,南北朝,苻坚,前秦

    苻坚是中国两晋时期少有的大英雄大豪杰,可以说他英明一世,带着前秦一统了中国的北方大地,而当时的他也不过是40来岁,还算是正值壮年,眼看着一统天下的大业可能会在他手中完成,苻坚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淝水一战让前秦彻底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说到苻坚就不得不提到王猛,王猛此人虽说在现在名声不显,但

  • 赤壁之战:献火攻计大败曹操的非诸葛亮竟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赤壁之战,曹操,三国,战争

    在《三国演义》中,江东众将的印象远不如刘备帐下五虎来的动人。江东虎将不多,除了早年的江东猛虎孙策和东莱太史慈,就要算到之后的甘宁了。其实,江东虽然第一流的猛将不多,可是,却是三家集团中最为团结,最为整齐的一个集团。无论是最早追随孙坚的程普、黄盖、还是在孙权手上大放异彩的周瑜、陆逊,或者是三国末期的诸

  • 揭秘甲午海战清军装备 炮内装沙子并非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

    经典影片《甲午风云》是1962年摄制的。片中,邓世昌命令致远舰上的水兵将弹头拔下,从炮弹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看到这一情节,每个中华儿女必然无比愤慨,没想到清廷的腐朽竟至于此。 然而,为什么大战在即,北洋海军的炮弹中却装满了沙子呢?原来,当时北洋海军各舰使用的炮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