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向他的表哥文运昌提出一个建议,文运昌听后当场便拒绝了,惹得毛泽东当场便发了火,毛主席说:“我不管了!”
文运昌是毛泽东的表哥,也是毛泽东曾经亲密无间的玩伴,不夸张地说,文运昌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毛泽东的启蒙人,是毛泽东从学习谋生手段到学习革命理论的引路人。
1910年,读完私塾的毛泽东迎来人生中重要的选择打工务农?还是外出上学?如果让毛泽东选择,必然是后者,可惜当家做主的是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毛顺生坚持毛泽东应该成家立业,还想安排毛泽东去一家米店当学徒。
文运昌得知这件事后,他支持毛泽东想外出上学的想法,同时给毛泽东指出一条明路湘乡县东山学堂,文运昌介绍说这是一所中西合璧的学校,教学内容并不拘泥于四书五经,有许多与时俱进的新思想,这正是文运昌就读的学校。
毛泽东对东山学堂充满向往,他决心已定,开始游说自己的父亲,奈何父亲油盐不进,毛泽东只好请来家中诸多长辈劝说,几经波折,毛泽东终于获得上学的机会。文运昌很为毛泽东开心,为毛泽东办好入学注册手续,还主动做了毛泽东的担保人。
文运昌鼓励毛泽东接受新思想,为他积极搜罗时下流行的书刊,令人扼腕的是,1925年,文运昌不幸被枪兵逮捕,经多方保释才得以出狱,经此一事件,文运昌的革命热情被打消,从此疏远了革命,毛泽东则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两个人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2年6月,文运昌进京看望毛主席,两人亲密无间自有许多话要说,毛主席发现这个表哥竟然染上了贪杯的恶行,无节制的饮酒,让文运昌说了许多胡话,毛主席也未曾和他计较,始终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表哥。
文运昌一直逗留在北京,他“乐不思蜀”地贪图享受,让毛主席极为不悦,直到1953年,文运昌始终未曾离开北京,此时的他已经担任湖南省文史馆的馆员,最让毛主席无法接受的是,文运昌领着国家薪水,却贪图安逸不肯离开北京,毛主席对此很是看不顺眼。
毛主席一向廉洁办公,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便提出“不做寿,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起地名”,巧合的是,毛主席在老家的亲人在他大寿期间赶到北京,毛主席一再强调,主要是把工作做好。
毛主席还打趣:“祝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所以今后,谁硬要给我祝寿,那我就只有让他坐冷板凳咯!”这话一出,客人们都被毛主席的幽默逗笑了,只有文运昌冷不丁来了一句:“该不会先让我坐冷板凳吧!”
毛主席看着文运昌,久久未说话,想到文运昌已经在北京逗留许久,毛主席趁机开口:“运昌兄,你来北京有些日子了,跟他们一起回乡下去吧!”文运昌听到这逐客令,当即不开心地拒绝:“我吗?还没打算走哩!”
毛主席一听此言,勃然大怒:“好,你走不走由你,我不管了!”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对文运昌发火,几天后,文运昌选择回湖南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