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抗美援朝战作战胜利后,130万志愿军如何回国?中央采纳杨勇上将建议!

抗美援朝战作战胜利后,130万志愿军如何回国?中央采纳杨勇上将建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65 更新时间:2023/12/11 20:57:14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130万规模的志愿军该以什么方式回国,回国后又该如安置?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对此,勇上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获得了中央的同意。

并不轻松的撤军

1953年,中国、朝鲜、美国的代表在板门店正式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虽然韩国代表由于种种理由不肯出席,但在中美两个大国达成一致后,它并没有说“不”的实力。就这样,长达3年的朝鲜战争画上了句号。

此时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的是去留问题。按照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志愿军应该尽早回到国内,防止落下在外驻军的恶名。

但朝鲜在刚刚结束战乱后,重建工作的负担相当沉重,因此志愿军决定在停战协议签订后,暂时继续驻扎在朝鲜,为朝鲜人民的重建搭一把手。

此外,志愿军没有立马撤回也有其的考虑。首先,美国就仍然在韩国驻扎了不少兵力,海陆空三军齐全,总规模仍有十万左右。

1953年签署的只是停战协议,并非停止宣战状态的和平协议,理论上,朝鲜和韩国仍处于宣战状态,只不过把军队撤回去不再交战而已。即使是出于对美军的警惕心理,志愿军也有驻留朝鲜的必要性。

除了战略上的考虑,百万志愿军贸然全部撤回,对国内反而会增添压力。

此前安排好的各部队驻地,都要进行调动,如果一次性解决百万部队的调动,耗费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太大了,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

因此,即使仗打完了,想让志愿军回国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杨勇的意见

对于志愿军回国难的问题,身为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杨勇经过仔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方案便是用五年时间分批撤回,入朝早的部队,就早些回国,入朝晚的部队,在朝鲜帮助当地人完成重建工作后,再安排回国。

为什么是五年呢?杨勇表示,这是给我军营造舆论的机会。在五年时间里,我们可以从国际舆论上发出声音,让志愿军不断撤军的现实和美军牢牢驻扎在韩国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当国际舆论发酵后,美国不仅无法撕毁停战条约发起偷袭,而且也必须撤离自己的部队。此外,以我军工兵的建设能力来看,这段时间也足够志愿军完成朝鲜的重建工作了。

至于国内部队的轮防调动工作,给这么长的时间分批消化,肯定是压力不大的,大概率还能给需要退伍的老兵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

杨勇的这个方案得到了主席的称赞:即使撤军,也需要有条不紊,这才是大国军队应该有的气场。就这样,中央批准了杨勇的撤军方案,130万志愿军的回国流程正式动。

在回国前,志愿军最看重的就是对朝鲜的重建工作。在后人眼中,志愿军对朝鲜的重建帮助主要集中在建筑和工业设施上,但其实志愿军的重建援助是多领域、多方面的。

1954年,志愿军第21军下达了特殊的“作战任务”,要求各部队在春耕期间,每周出满3个劳动日,在当地农田里帮助百姓做插秧、除草、灌溉等农活。

英雄回国

至于对朝鲜医院、工厂、发电站等设施的重建帮助,自然更是不必多说,志愿军战士们全部超额完成了任务。到1957年冬季,朝鲜的主要设施基本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朝鲜群众也可以安心地度过这个冬天了。

与此同时志愿军的回国之路也陆陆续续开始了,按照杨勇的计划,志愿军最后一批回国部队将在10 月25日离开朝鲜,这天是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的纪念日,对中朝两国均有特殊的意义。

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登上回国列车,金日成亲自到火车站送别志愿军的部队,数十万朝鲜群众在车站志愿军送行。

而那些回国的志愿军战士们大部分仍在部队服役,只不过驻地有所变化。其中,有些部队还接到了极其特殊的任务。

志愿军第19兵团在回国后,奉命组建特种工程指挥部,前往西北地区的漫漫黄沙,开始了更加艰苦的“两弹一星”攻坚事业。战士们放下钢枪大炮,拿起了铁锹,在茫茫戈壁中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基地酒泉发射中心。

除了继续在部队服役的战士,还有一批老兵回国后脱下军装,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他们大多成为了老家工厂的普通工人,为国家的生产建设继续出力。

至于战场上的经历,则被大多数老兵当成了精神财富,平时十分低调,唯有遇到一共保家卫国的战友,大家才会重提当年的烽火岁月。

感谢英雄们为国家的付出,也感谢读者们愿意穿过时间海,去回顾这段热血激昂又充满令人潸然泪下事迹的立国之战。千余字的章不足以描绘出这场战争万分之一的精彩,大家不妨购回峰所著的《决战朝鲜》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

《决战朝鲜》细致描绘朝鲜战场上激烈精彩的对决,以及各方领导人之间的博弈,令人读之不忍放下。

标签: 抗美援朝杨勇志愿军

更多文章

  • 1962年,中国和印度自卫反击战中,如果中国没有撤军,会发生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瓦弄之战

    有句话叫“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比如60年代初,印度多次挑衅,企图侵占中国的边境领土。中国多次警告无效,中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中印边境战争打响。在雪域高原的圣像上,中国军队克服了恶劣的天气和地形,用秋风扫落叶打败了嚣张

  • 古代士兵打仗,怎样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有一办法,被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生理问题

    古代行军打仗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动则上万人的部队一旦出了事情可没有一件事情是小事。因此在古代一个将军除了要会指挥作战以外,能给士兵解决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更重要是战争一旦打响什么时候结束就是个未知数,少则几个月的时间多达几十年都是有可能的。因此短时间的战争还好说,那么长时间打仗的时候,古代士

  • 朝鲜战场:志愿军忍受饥饿,把三个熟土豆让与美军吃,却意外为我军立下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志愿军,朝鲜战场

    在我国近代,我们的民族曾遭遇磨难,我们的国家曾历经坎坷。当曾经的文明古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当侵略的炮火摧毁了百姓的农田、住宅,一众中华儿女决定从黑暗中开辟出光明,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带领祖国走出困境,重回昔日的繁荣与昌盛。 为此,我们的先辈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在一次次地得到与失去间总结

  • 051级大连号驱逐舰被美取笑为“保存最好的古董军舰”,现如今,中国军舰的建造速度令美军感觉到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连号驱逐舰,古董军舰,驱逐舰

    1986年,美国海军初次来华访问,在参观完我国最新服役的驱逐舰051级大连舰后,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面带微笑地说:这是我们海军这辈子见过的保存最好的古董军舰!” 是的,面对当时来华的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我们的军舰确实没法比,只能说是自惭形秽、忍气吞声。可是,那也是我们当时能

  • 八路军小战士宋岭春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打的日本鬼子人仰马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接见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岭春,许世友

    1943年,日军空袭,八路军小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着距离不到100米的敌机时,心痒难耐,忍不住扣动了扳机。结果,18岁的宋春岭,就这样一枪创下了我军前所未有的战绩。 宋岭春,1935年出生,父亲是一个猎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宋岭春就跟随父亲进山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家

  • 1937年,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司令王凤阁将军和妻子张桂芳被残忍的鬼子俘虏,宁死不屈,一起殉难的还有他们的幼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王凤阁,张桂芳

    1937年王凤阁将军临刑前与妻子张桂芳面对死亡,从容不迫,眼神里满满的果敢和坚毅,一起殉难的还有他们的幼子。 每次去玉皇山公园的时候,看见烈士陵园都会肃然起敬,因为他们都是民族英雄。 1937年的春天,终究是物资和装备差距太大,老虎顶子被攻破,王凤阁带领战士突围,但突围成功到东南岔的时候,他

  • 从小患上侏儒症的抗日英雄李安甫伪装成小男孩,刺杀日本高级将领川岛谷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安甫,侏儒症,抗日英雄,川岛谷川,日本高级将领

    1939年,日军高级将领川岛谷川,外出逛街时,一个小男孩对他弯腰鞠躬。川岛非常开心,对男孩竖了大拇指。可没想到他刚一转身,背后的小男孩就对着他连开2枪,川岛当场毙命。 此时,小男孩一路小跑,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日军拉响了警报开始全县搜捕,结果找了整整4天却一无所获。 他们特别奇怪,一个小孩

  • 8.13淞沪会战为何30万军人血染黄浦江,当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淞沪会战,黄浦江,中日军事力量

    85年前的今天,日本向淞沪铁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开始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战斗共约100万军队,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会战初期,由张治中将军总部署,派出了当时中国的几乎全部精锐部队。第一批上去的是黄埔系87、88、36师三个德械样板师,率先开赴上海和日军拼消耗。

  • 1951年,抗美援朝,谭秉云一个人用一把枪几颗手雷就毁掉了美军一个师的坦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抗美援朝,谭秉云,一级战斗英雄

    1951年,抗美援朝时期,一个战士坚守在公路旁,突然,从公路上开来了大批的美军坦克,然而在危急关头,这个战士孤身一人仅用一把枪和几颗手雷就破坏了美军几乎一个师的坦克。 这位志愿军战士叫做谭秉云。 1951年9月,志愿军总部机关给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 1951年,朝鲜停战谈判中,各方代表刚到会议室,中国谈判代表李克农直接宣布散会,美国佬气得直跺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抗美援朝,朝鲜停战谈判,李克农,美国佬

    1951年,参与抗美援朝谈判的几方代表来到会议室,板凳还没坐热,谈判代表就直接宣布散会,不可一世的美国佬气得直跺脚,高声怒喊:“No……No……”。 把高高在上的美国人,气的话都说利索,正是中国谈判代表李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