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3个俘虏都是我们组长一个人抓的!”1951年,两名小战士的一句话,把志愿军在场的所有人都惊了。斯大林和金日成都对这个事迹震惊不已,纷纷要求亲眼见一面这个组长是何方神圣。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打响,这一仗我军打得格外漂亮,成功将“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与美国人一同败退的还有英军,其中英军第29旅最惨,直接被志愿军第63军打散了编制。第63军全线出击,漫山遍野的抓俘虏。在临津江南岸,第63军187师将英国的王牌部队“格洛斯特营”被包围在了一个名叫雪马里的地方。
格洛斯特营是英国的一支相当有传承的“英雄队伍”。这支部队曾经远征埃及,大获成功,成为了英国陆军的表率,获准在军帽前后镶缀两枚帽徽,让旁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英国陆军的精锐。不过相比于英国皇家海军,英国陆军实在是个让人有些陌生的名词,毕竟他们最大的战绩,好像就是把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给砍了脑袋。
而相比之下,我国的陆军绝对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因此,格洛斯特营跟志愿军磕了一下,就立刻败下阵来。而其中,刘光子就是第187师第561团的一个战斗组长。当时他正率领两名新兵追击包围圈里的逃敌。毕竟雪马里此地山峦起伏,地势险要,英国人打仗打不过志愿军,但是一心一意想要逃命的话,追起来还是相当费劲的。
因此,561团采取了分散追击的措施。刘光子带着两名战士冲上高地,打算居高临下,看一下局势,结果往下一瞧,只见一伙英军正在乱糟糟地拖着大炮逃跑,数量得有个百八十人。
这位来自内蒙古的战斗组长,对于如此之多数量的英军却毫不畏惧。他随即叫两名新兵在山岩后掩护他,自己则是拎着手雷和冲锋枪,一声断喝,一边开火一边冲下高地,颇有当阳长坂坡上张翼德的架势。
这百八十名英军已经战意全无,一听枪声大作,自己又被扫倒了几个人,顿时乱了阵脚,刚想举起枪反击,突然一颗手雷在他们的人堆里炸开了花。这是刘光子扔出的手雷。一时间,英国人动都不敢动了。
战场上硝烟弥漫,刘光子趁势举枪扫射,并用自己学来的英语大喊缴枪不杀,还“指挥”几个“友军”包抄上去。英国士兵一听,瞬间以为志愿军把他们包围了,便放下了武器,站成一列,乖乖地被刘光子押走。
而硝烟散尽后,放下武器的英国士兵越走越不对劲,最后终于反应过来,原来看押自己的只有刘光子只有一个人!几个英国士兵随即动起了心思,想要捡枪反击,刘光子眼尖手快,几发点射就把他们撂倒。这下,剩下的英军虽然有着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谁都不敢跟荷枪实弹的刘光子硬磕了,只能暗戳戳地计划逃跑。
走到一处拐弯处,队伍前后不能相顾,几个英军抓住机会,撒丫狂奔,刘光子却丝毫不慌,直接扔了颗手雷过去。手雷极其精准地命中了人堆,当时就把那几个英国士兵炸倒。这下,剩下的英国士兵谁都不敢搞小动作了。
战斗结束后,团部正式开始统计俘虏人数,方便为战士们记功。而刘光子在把那几十名英国士兵押到团部之后,就去执行任务了,等到回来的时候,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基本都把自己抓的俘虏认领光了,可还剩下63名英国士兵无人认领。团部的人都纳闷了,怎么会漏下这么多?
就在这时,跟随刘光子行动的两名战士站了出来:“这些人都是我们组长一个人抓的!甚至还不算击毙的人数呢!”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这创下了我军在朝鲜战争最高的单人俘虏记录。党中央随后表彰他为“孤胆英雄”,斯大林甚至点名想要见一见刘光子。
1997年,老英雄刘光子安然去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