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凌迟处死,好的技术可以剐以三千刀以上而且不致命,是真的吗? 怎么做到的?

明朝的凌迟处死,好的技术可以剐以三千刀以上而且不致命,是真的吗? 怎么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4/1/25 16:09:51

法律,是维护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而法律也往往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完善改进的,哪怕是在古代,权凌驾于一切的社会,也是需要有法律约束的。

我国刑法一直有死罪一说,现在是枪决,而在古代处死人的手段可以称得上“五花八门”。在古代多种多样刑具的对比下,现代社会的枪决可以称得上仁慈。毕竟古代一种罪孽深重的刑罚凌迟,可是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凌迟

这个刑罚现在也会出现在很多古装剧、小说中,就是将人身上的肉一片片的剐下来,可以说十分残忍。这种刑罚一直都有,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里延续的比较长的一种刑罚手段,死刑虽然有很多种,不过凌迟还是属于很残忍的一种。

所以凌迟这种刑罚并不用,一般的死刑也就是“斩立决”,人头落地就完事了。不过也有少数人会经受凌迟之刑,这种人往往都是犯了大事的。封建社会最大的就是皇帝,触怒皇帝,谋逆都是可以凌迟的。

当然每个朝代也会有细微的区别,像清朝打骂父母、杀死丈夫、子杀父等都是需要接受凌迟处罚的。那种妄图掌握朝堂的权臣,落败后也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局面。

数量

凌迟是在明清之际才限制数量,在以前的时候都不限制凌迟刀数,往往以致命为准。明清是有刀数要求的,这种刑罚发展到这里也成了一种更为折磨人的刑罚。本身凌迟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早点死也算早点超生,偏偏明清还有了指标。

以前的凌迟可能三百多刀人就不行了,毕竟受不了那么重的伤,人也会因为失血而亡。所以哪怕刽子手故意凌虐,也不会太久。不过明清就不是,有的人甚至能在凌迟之中活到第二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这种情况下,活着往往还不如死了。

唯一一个活到第二天的就是瑾。他本来是明宗身边的亲信,明宗不愿理朝事,他又深得明宗信任,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野心越来越大。他甚至开始分散明宗的权力,或者说想对明宗取而代之。

明宗再糊涂也不可能把皇位拱手让人,更况明朝已经是君主专制强盛时期,皇权已经真正做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局面了。哪怕刘瑾之前再是一个权势滔天的权臣,但这一切都是皇帝愿意给他,他才有的。

也就是说只要明宗不愿意了,那么刘瑾就会立刻从权力之巅跌落。这种大逆不道的心思,皇帝肯定不会轻易原谅,刘瑾自然也就被处以极刑。这个极刑也就是凌迟。

在刽子手的特意“关照下”,刘瑾安稳的活过了第一天的刑罚,到第二天要继续受刑。不过明朝到底还是规定了两天之内一定要处死,所以刘瑾无论如何也活不到第三天了。

持续行刑

三千刀的真实性真的可靠吗?事实上三千刀还是太过夸,保守估计是接近于这个数量。明朝想要做到这样的三千刀而不死,就是避开人体的要害,只切无关紧要的地方。

所以在凌迟前有两个人很关键,一个是犯人,一个是刽子手。刽子手如果下手太重肯定是到不了三千刀的,而且一不小心切到要害那一下就死了。犯人在行刑前如果身体就出现了异常,那他肯定撑不到三千刀,没几下也会死。

所以有一个优秀的刽子手很关键,但是保证犯人的健康也关键。这种死刑犯生前是不会被虐待了,毕竟他已经成为定局了。这种被凌迟的还需要好好照顾,不然他在刽子手的手中活不了太长。因此,他在生前反而会过上一小段安稳的日子。

不过这也不够,想要持续行刑,止血药材少不了。一旦刽子手发现犯人无法承受,或许会停止行刑,带他治疗或者止血,这样就能保证刑罚能够继续。可以理解为不断把犯人救活又不断地杀死他,残忍至极。

但要知道古代医疗水平有限,每个人体质也不一样,失血而亡或者是身体素质跟不上都会造成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刽子手很难掌握,他毕竟不是专业的医师,所以只能保证尽可能多的达到,但三千刀还是有些悬。

标签: 凌迟处死

更多文章

  • 秦国占据巴蜀都没有缺粮,蜀汉占据巴蜀为何还会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巴蜀,蜀汉,缺粮

    巴蜀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拥有丰饶的物产和农业资源。 然而,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因素,使得这片繁荣的土地在不同王朝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秦国占据巴蜀时粮食充足的原因,以及蜀汉建立后为何还会出现粮食短缺的

  • 朱元璋反腐,杀贪官15万人,为何效率比不上雍正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雍正,反腐

    朱元璋和雍正皇帝分别在明朝和清朝执政,两位皇帝在治理国家时都对反腐倡廉下了很大的功夫。 尤其是朱元璋,他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维护国家的稳定,他不仅亲自主持反腐,还下令杀掉了15万名贪官。 然而,从反腐成效来看,朱元璋似乎还是无法与雍正相提并论。那么,朱元璋反腐为何效率比

  • 古代城门基本都是用木头做的,古人攻城时为何不放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城门

    古代城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重要建筑,它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御外敌和保卫城市的使命。 在古代战争中,攻城战是征服一个城市的重要手段,而攻击城门则是攻城战的关键之处。 那么,既然古代的城门基本都是用木头制作的,为什么古人攻城时不选择放火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代城门的构造。 尽

  • 为什么汉人会接受清朝三百年不掀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人,清朝

    汉人接受清朝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在清朝建立初期,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政治动荡。在明朝晚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官僚腐败、民众起义、外族侵略等,国家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这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例如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李向阳的沙陀人起义等。这些战乱给人

  • 雍正、乾隆两朝著名的干吏孙嘉淦竟然被文字狱而被活活“吓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嘉淦,文字狱

    孙嘉淦是雍正、乾隆两朝著名的干吏,素有“铁面御史”之称,然而这样一位正直的大臣,却因一起文字狱而被活活“吓死”了,可以说他是大清朝死的最冤的名臣之一。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乾隆十五年七月,江西千总卢鲁生与守备刘时达合谋,借着孙嘉淦的大名编造了一个

  • 张飞之子张苞死后,诸葛亮为什么痛哭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苞,诸葛亮

    据《三国演义》和历史记载,张飞是蜀汉的重要将领,其长子张苞也在蜀汉军中担任官职。张苞在蜀汉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并且被视为未来的蜀汉将领之一。然而,他在一次战争中不幸身亡,时年仅有 26 岁。 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领袖,他对于张苞的离世感到非常悲痛。据小说《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在张苞葬礼

  • 秦国养活了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他们为什么要叛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胜,吴广,刘邦,项羽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秦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它是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国家,也是中国秦朝的首都。秦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一些秦国的百姓却开始反抗秦国的统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刘邦和项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叛国呢? 这四位叛国者都是战国时期的平民出身,他们在

  • 袁崇焕的死对于明朝到底有多严重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崇焕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历史影响深远。袁崇焕是明朝晚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曾担任兵部尚书,统帅明朝军队,抵御外敌入侵。然而,他在公元 1626 年被崇祯皇帝处死,这一事件对于明朝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危机。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

  • 襄樊战役在三国历史的战役中是否被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襄樊战役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襄樊战役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对于整个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被誉为战争频繁、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鼎立的局面由于战争的激烈而使得一些战役被广为人知,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然而,

  •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历史普及程度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时间为公元 220 年至 589 年。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动荡、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然而,由于这个时期的历史文献相对较少,因此它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导致了历史文献的减少。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