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焚书坑儒,却为什么给扶苏找一个儒家老师

秦始皇焚书坑儒,却为什么给扶苏找一个儒家老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0 更新时间:2024/2/13 20:12:05

雄关漫道,蜿蜒无尽,浮云散落天边。大秦帝国北方兵团总指挥、战神蒙恬背正靠着长城,手倚着长剑,眼望着芳草牧马、黄河落日,一股宏大、厚重、苍茫、豪迈之气从胸中涌起。一转眼,他离开咸阳已经整整五年了,这五年间,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大路河渠竣工使用,一座座宫殿城池拔地而起,作为帝国的守望者与建设者,他心中的感慨,千言万语说不清。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乐声的和谐,蒙恬站起身来,极目远眺,透过树冠密集的枝桠,望见天远地远的前方,一列车队踏风而来,卷起漫天尘土。

蒙恬淡淡的笑了,扶苏,公子扶苏终于来了。皇帝将他最看重的接班人交给了自己,我绝对不能让他失望。

公子扶苏,始皇帝的长子,大秦王朝不出意外的内定继承人。他的名字“扶苏”,就是取自《诗经》中一首经典的郑国民间情歌——《山有扶苏》,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约会时与爱人的打情骂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意思是说:

高山上面有大树,荷花长在低洼地。不见子都美男子,倒碰上个狂妄笨东西。高山上面有青松,荭草长在低洼地。美男子充不曾见,倒来了个狡猾色小子。

由此可以推断,始皇帝与扶苏之母(应为楚女)或许有过一段甜蜜而浪漫的爱情,他对他们这爱情结晶当然更是十分疼爱,也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才将其取名为“扶苏”,希望他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栋梁之材。

所以,当秦朝上下都在学法入仕的时候,秦始皇偏偏给扶苏找了个儒学大师——淳于越,这一点颇让人思量。

我们读历史,总有一个错觉,总以为大秦虎狼之国,必定是罢黜百家,独尊法术,其实不然,至少在大秦王朝建国之初,秦始皇对待诸子百家的总体态度是开明的,如他创建的“博士议政制度”,就是吸收六国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儒家)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而扶苏的老师淳于越,就是秦国博士集团的首领人物。

也就是说,秦始皇其实在一开始,是想让秦朝文化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但随着秦宫之中儒法之争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某些讥讽皇帝、威胁到其统治的不当言论,终于使得秦始皇不得不立下决心,焚书坑儒,将法术立为帝国的主要意识形态。

如果说“焚书”扶苏还可以理解,但当秦始皇开始“坑儒”竟杀掉了包括扶苏老师淳于越在内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的时候,扶苏终于受不了了,于是率然直谏:“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秦始皇大怒,他开始后悔让扶苏接触那些可恶的儒家思想,于是决定让他远离充斥着各色人等的咸阳到帝国的边疆、去蒙恬那里担任监军、去体验一下生活。蒙恬精通兵家与法家,又功高谋远,深得始皇信任,他定能将扶苏培养成一个刚毅果敢又不失仁孝稳重的合格接班人。

在蒙恬的帮助与影响下,经过几年的塞外征战使扶苏迅速成长为一个刚毅武勇,信人奋士的出色将领,他勇猛善战、屡立军功,深慰始皇之心。他宽厚仁慈、谦逊待人的作风更深得广大军民的拥戴。

其实,秦始皇派扶苏去与蒙恬一起守长城本是其政治上极高明的一招。中国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帝王,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都会费尽心思务求安排的妥妥当当。

第一:蒙氏兄弟是帝国的柱石,也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蒙恬位居大将军,掌握着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威振北方,深受军民爱戴;蒙毅则位居上卿,每日不离皇帝左右,侍帷幄为朝廷重臣。两兄弟一内一外,且忠心耿耿,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所以秦始皇这一着,就等于在自己身后为扶苏安插了两个忠诚度无可怀疑且手握军权、德高望重的重量级助手,有了他们以及军队的支持,相信扶苏可以非常顺利的即位。

第二:即使自己死后有什么政治波动,扶苏在外面带兵,也可以躲避政治中心的风雨和可能的暗算。什么样的人最可怕,那就是统帅着全国的军事力量在外,而本身又是合法继承人的大将。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政变或者动乱,那么扶苏首先不会受到人身安全方面的胁迫,又有足够的实力可以自保和进取,一样可以重新夺取政权。

始皇帝对于自己属意的接班人,做的诸多安排,可谓用心良苦了,可惜他机关算尽,还是无法预料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完全出乎了他的既定轨道,无数的偶然结合成一个必然,让他的一切努力成空。关键的问题是,秦始皇最终还是没有在死前确立太子,他总以为自己会长生不死,立储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这一个想法大大的害了他,也害了整个帝国。

标签: 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公主下嫁蒙古后,为何大多无法生育?只因蒙古有一恶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古,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人人都知道在古代的很多朝代有一些公主就是被用来与外族来和亲,对于和亲这件事来说,就是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有了各族的人,就有了联系甚至就会有更深的亲情,对于两国的老百姓来说,更是免去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所以用公主和亲这件事本身意义来说是一件好事,而有一些公主也是愿意远嫁去那一边,也是为了自己的

  •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指鹿为马故事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

  •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究竟是谁设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故宫,历史解密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

  • 揭秘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的真实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历史解密

    据说明成祖朱棣是韩国人,尽管这样他还是创造了“永乐盛世”。但是他永远背负着一个罪名,那就是“谋逆篡位”,尽管如此他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学习。再一个罪名就是“活剐三千宫女”这事是不是真的,先不下定论,但是朱棣的功绩也是值得去歌颂的

  • 历史上芈月的原型是谁 她和秦始皇是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芈月,历史解密

    芈八子是楚王的女儿,为楚王的妾所生。芈八子也称宣太后,相传芈八子城府极深,雄才大略,在秦国把持朝政、呼风唤雨近40年。中国历史上,太后这个称谓始见于她,太后专权亦自她而始,实为千古太后第一人。孙俪主演的电视剧《芈月传》中,除了其跌宕起伏的剧情极为吸引人外,观众们还十分关注剧情之外的问题:历史上芈月的

  • 孙权为什么没有按例给孙策追封为帝 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孙策,孙策,历史解密

    历来政治都是一个不见血却最令人胆寒的战场。无论朝堂、后宫,只要与政治扯上关系的,局中人必将不惜暴露人性的所有阴暗面,六亲不认,只争权钱。在这种政治斗争中,父子成仇、兄弟反目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好哥哥”孙策,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把大权留给弟弟而不是儿子的主,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图一:

  • 蜀汉灭亡后孟获等人怎么样了 他们到底有没有投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蜀汉,孟获,历史解密

    虽然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事,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但是诸葛亮听取了马谡的建议,平定了南中叛乱,这是毫无疑问的。南中少数民族一直就是蜀中政权头疼的问题,或者说就是后方不安定因素。诸葛亮南征之后,大部分地区相对安定了,只有越嶲郡数次叛乱,几乎不为蜀汉所有。直到诸葛亮任命马忠为庲降都督,和越嶲太守张嶷的

  • 纵观汉朝历史上的官职演变,当什么官职最光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纵观汉朝一直沿袭秦制,所以汉朝廷的官僚体制和秦朝的没有太大的差别。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受限于文化水平,估计没有什么能力再整理一套礼仪、官职体系的。究其原因,还是统治阶级与平民的差距,平民又怎么知道贵族们的生活呢?在汉朝四百年期间,在三公九卿的基本体制没有大的变革下,一些细节上倒是有所改变。比如在官名

  • 田氏篡位了之后为什么不改国号呢 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国,姜子牙,历史解密

    田氏篡位了之后为什么不改国号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熟悉春秋历史的人,一定知道齐国,也更会知道齐国是姜子牙建立的。不过在姜子牙死后614年,齐国被篡位了。奇怪的是,篡位的没有改国名,还叫做齐国,这是为什么呢?战国七雄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后,建立了

  • 揭秘:为什么说鲁僖公是政治动乱中的幸运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鲁僖公,春秋,历史解密

    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于公元前662八月去世。在得病期间,庄公最为关心,也最为紧要的就是自己的继承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庄公虽然有三子:公子斑,公子开,公子申。但是却没有嫡子,所以这三十二年来也未曾立过太子。如今在自己病危之际继承人的问题必须要尽快提上日程,虽然庄公在这个问题上早已因为爱屋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