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让徐州的主人公是谁,陶谦为何让徐州给刘备

三让徐州的主人公是谁,陶谦为何让徐州给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96 更新时间:2024/3/2 3:54:51

《三国演义》中,陶谦的形象想必得到了不少人的尊敬。他曾参与到讨伐董卓的队伍当中,后来曹操前来争夺地盘,陶谦卧床不起,最后决定把徐州交给刘备治理,其深明大义之举让人敬佩。不过乱世中,各方诸侯都是在为自己打拼,也不是为朝廷,陶谦又有什么理由将自己的事业交给刘备呢?所以这件事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其背后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关于徐州的归属问题下面就来看看真相如何吧。

“三让徐州”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桥段,靠着这一手,刘备成功地获得了徐州的统治权,取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奠定了初步的基业。

那么,陶谦是真心实意地将徐州相让给刘备的吗?

其实不然,这个答案出来后,大家别不信,因为事实上就是如此。

今天笔者就来将“三让徐州”细细地解析一下,看看刘备这位枭雄是如何与陶谦这只老狐狸大斗智术的。

陶谦当年也参加过会盟讨董,他也是一方诸侯,据守徐州多年,还和袁术的关系不错,是蛮有实力的。曹操新锐,势力突起,陶谦想拍曹操的马屁,结果拍到了马蹄子上,要了曹操老爹的命。这下可把曹操得罪惨了,三军挂孝出征,一定要把陶谦这老小子给弄死。

陶谦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即使是池塘里的蛤蟆还有俩朋友呢。陶谦就四处向朋友求救:青州田楷、北海孔融

当时刘备正好“北海救孔融”,受邀在孔融府上做客,得到这个消息,刘备心动了。孔融知道刘备手下关羽、张飞二将都挺能打,就邀他一起去救,孔融是为了壮胆保存实力,而刘备呢也正中下怀。

刘备很清楚自己这点点实力在曹操面前连渣都算不上,于是他向公孙瓒求助。公孙瓒还为他考虑,劝他不值得为了陶谦得罪了曹操。但刘备大义凛然地以“信义”为托辞,坚决要去,公孙瓒就给了他两千人马,刘备还顺便把猛将赵云也借走了,加以感情拉拢。世道就是这样,公孙瓒太老实,每次都扶持刘备,还处处为他着想,而刘备却抓住机会挖公孙瓒的墙角。

刘备率兵到了徐州,和田楷、孔融合兵,他先吓唬住田楷和孔融,让他们不敢轻动。又自告奋勇愿意杀进去与陶谦商议。田楷和孔融本来就不敢打,也就同意了刘备的安排。刘备的计划就步步展开了。

“一让徐州”

刘备在张飞的掩护下杀退于禁,冲入了城中。陶谦喜出望外,亲自迎接,当场提出,要将徐州相让,这就是“一让徐州”。

那么,陶谦是真心相让吗?当然不可能。城外曹操是大兵压境,城内是人心惶惶,这种时候,你刘备得了徐州,曹操到嘴的煮熟鸭子飞到你刘备嘴里了,岂肯善罢甘休?那肯定要集中火力和你刘备玩命的。所以说,陶谦这老狐狸是没安好心。

刘备肯定不能上这个当啊,立即拒绝了:“今为大义,故来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刘备有吞并之心耶?”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二让徐州”

刘备给曹操写了封信,劝曹操罢兵。曹操是怕刘备吗?当然不是。就刘备那点人马,曹操瞬间就能把他们平吞了。

但是要注意,城外赵云所率的那两千人马可是打着公孙瓒的大旗啊!这杆旗帜就代表着公孙瓒的立场,如果双方真要动起手来,必然有所损伤。你曹操若伤了他的人马,那就是打了他公孙瓒的脸,以公孙瓒一向以大哥自居,护犊子的性格,能轻易地善罢甘休?所以曹操选择了退兵,不是买刘备的面子,而是忌惮赵云部队营寨外树起的那杆标着“公孙”俩字的大旗。

大家看到刘备一纸书信,曹操就罢兵而还,都惊呆了。陶谦也害怕,再次取出印信,以徐州相让,这就是“二让徐州”。

陶谦是真心吗?当然不是。这时候田楷、孔融都在现场,刘备带的兵马最少,还都是借人家公孙瓒的。你刘备能当着大家的面鹊巢鸠占?刘备当然不傻,肯定不能接受印信。但若就此告别,那就竹篮打水白忙活一场。

于是刘备就故意建议,不如将徐州让给袁术,大家一看,南边袁术也是个威胁,大家都走了,袁术也会趁虚而入。于是,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刘备不能走,可以驻守在小沛,帮陶谦守卫。刘备这就成功地留了下来。

“三让徐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刘备在徐州的时间就不短了,而陶谦也“时年已六十三岁,忽然染病,看看沉重”,老狐狸也扛不住岁月的流逝,看着要完,徐州的事情就不得不再次提上日程。

陶谦和他的手下的干部们商议,糜竺陈登。刘备通过这段时间的运作,早就把糜竺和陈登收服了。徐州城中,刘备的势力暴涨,再无能与之可以抗衡的实权人物。糜竺和陈登就建议将徐州的行政大权交给刘备,陶谦一看,大势已去。再想抵抗也完全没有能力了。

找来刘备,提出相让事宜,刘备还假意说“君有二子,何不传之?”陶谦心底暗骂,我还想让俩儿子多活两天呢。陶谦坚决要将徐州相让,刘备水到渠成,捞到了一方基业。

大家发现,刘备这人挺有意思。在徐州时候,陶谦死得挺快;后来到了荆州,刘表又死得挺快;赤壁之战后,名义上的荆州之主刘琦又死得挺快。就凭这,陶谦若敢把徐州让儿子继承,那就是害了儿子。

在与陶谦这个老狐狸的暗战中,刘备这个狼崽子以超群的韧性获得了最终的完胜。正如曹操愤怒所言:“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宇文邕最后是怎么死的,宇文邕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古装电视剧《兰陵王》的小伙伴们一定对周武帝宇文邕不会陌生了。宇文邕是北周皇帝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同时是我国历史南北朝时期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在宇文邕的统治期间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安定的,国家也是非常富强的。而这就要归功于他的勤俭朴素,爱国爱民的品质了。那么宇文邕是如何成为皇帝的呢?后来又是怎么

  • 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骨笛为什么是古老乐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乐器这个发展历史,那真的要说很久很久了,所以今天我们来说一个小点,那就是这个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乐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值得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是:骨笛。2

  • 单雄信怎么死的,单雄信为何宁死不投降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单雄信这个人,想必大家应该都会想到电视剧《隋唐英雄传》吧,这个人是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他的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强,但是最后单雄信誓死也不愿意头投降唐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那么单雄信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最后单雄信赴死前吃了谁的肉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单雄信怎么死的单雄信在唐军将其俘获后,

  • 三国陈宫是怎么死的,陈宫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陈宫因为看不惯曹操粗鲁对待名士的手段,因为决定离他而去,辅佐吕布。但最后的结果是吕布不敌曹操,两人双双被擒。在曹操眼里,陈宫依然是一名人才,所以想要留他一命,但陈宫却坚持要死,根本不会为了保命投靠曹操。陈宫的品质相信折服了很多人,起码能做到向他这样的是少之又少。那陈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内心为何会

  • 赵氏孤儿是怎样的一段历史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时期,有一部很有名的元杂剧名为《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所作,但故事的背景却并非是元朝时期,而是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时期,各路诸侯崛起,周天子势力衰微,最终被秦国顺手消灭。而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也就是后来三家分晋的那个晋国。那么,赵氏孤儿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故事呢?1.赵盾

  • 蚌埠怎么读,蚌埠拼音正确读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被什么蚌埠徽州宴老板娘的事情刷屏了,这件事情怎么样我们就不去评了,大家懂的也都懂,作死,但是小编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蚌埠徽州宴老板娘”中的这个“蚌埠”,到底怎么读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地名有什么含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 裴炎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武则天为什么诛杀宰相裴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则天,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说她厉害吧,她确实很厉害,不然也当不上女皇帝。但是除了厉害之外,还有的就是非常的狠心,杀人如麻,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放弃,甚至是杀害。那么作为宰相的裴炎,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裴炎在唐高宗李治调露二年(680年)就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实际

  • 王熙凤是什么结局,王熙凤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其实从她身上能看到一些曹操身上的特质,例如他们都是“宁叫我负人,休叫人负我”。然而王熙凤并没有达到曹操的能力水平,她最后是倒行逆施,自然换不来一个好下场。而王熙凤之所以会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结局,和她早年的行事方法有直接关系,读懂王熙凤这

  •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什么意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都是很熟悉的吧,毕竟这个说法很早就有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很多历史电视剧和电影中都有出现。那么在历史上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说法听起来很是吓人。

  • 崔玉贵是什么人,推珍妃投井的太监崔玉贵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崔玉贵,慈禧后期的贴身大太监,据说此人武功极好,被举荐进宫唱戏,深得慈禧欢心,从此平步青云,达到人生巅峰。成为地位仅次于李莲英的二总管太监。珍妃,光绪的爱妃,当年和姐姐瑾妃一同入宫,珍妃漂亮活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深得光绪喜爱。光绪这个国君活的很压抑,一辈子都让慈禧压的死死的,珍妃的到来让他心情愉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