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的人品差到什么程度

《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的人品差到什么程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39 更新时间:2024/1/19 2:51:1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首《悯农》流传甚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但凡上过学认识两个字的人基本上都会背。

为什么?

《悯农》的作者叫李绅,唐朝人,那年有个叫李逢吉的同年到亳州访友,恰好李绅也在,于是便陪着他上了趟城东观稼台。

人们有个臭病,叫“青山处处勾诗债”,但凡看到点好山好水,就像有人催债似的,非要卖弄两句不可,否则,就好像没法过日子似的。

据说呢,亳州城东的观稼台,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不知怎样,但在唐朝,绝对是个好去处,二人到了这般地界,又都是有名的文人,不念诵两句,对得起谁啊,于是呢,李逢吉开篇,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

由眼前的景象想到了升迁之路,很是发了些“路漫漫其修远兮”之类的感慨,李逢吉只是写了些个人的人生感悟,境界似乎有点小。

李绅呢,就很不以为然了,他呢,是胸有社稷,心念黎庶,那是稍微一想,便缓缓吟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当时就惊呆了,以为这就是李绅的巅峰了,未曾想人家一首作罢,尚有余才,也没费多大力气,又念了一首,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已经不是凡人的力量,于是李逢吉自叹弗如之后怏怏告辞,《悯农》二首便从此流传下来,成了我们上小学就得会背的佳作。

李绅的《悯农》二首,题曰悯农,句句悯农,第一首写农民的辛苦,第二首升华一点,写农民的处境,自来诗由心生,诗如其人的缘故,闹得大家都以为李绅,肯定是个大大的好人,然而,世人论迹不论心哪。

《悯农》当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实话,从小到大,包括现在,都是大人拿来教训小孩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最好说辞,可李绅呢?

李绅后来是当了官的,官还不小,做到了宰相,悯农而且知道民生疾苦的人当了大官,一定是老百姓的福气吧,事实呢?

他为政如何姑且不论,单说生活。

当官之后“渐次豪奢”,追求奢侈腐败的生活,都奢侈到什么程度,爱吃鸡舌,每顿饭都要来一盘,上一盘就得杀掉三百多只活鸡。

这仅仅是他一顿饭当中的一盘菜。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估摸着这个时候,他是绝对想不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当然,对古代的官儿,我们不能提出现在的要求。

倘若李绅仅仅是奢侈,咱也说不出什么,到了他那个位子,凡事摆点谱似乎没什么要紧,但,心胸狭隘,眦睚必报就有点说不过去,那就涉及到人品问题,而人品,古今标准都是一样的。

毕竟“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山还是那座山,人本质上能有多大变化呢。

李绅的人品差到什么程度,唐人范摅撰写的《云溪友议》当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曰:

李公羁旅之年,每止于元将之馆,而叔呼焉。荣达之后,元将称弟称侄,皆不悦也;及为孙子,方似相容。

李绅微末之时,经常到李元将家中做客,那时候为了巴结李元将,见着李元将就叫叔叔,可后来发迹之后呢,就对李元将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李元将知道怎么回事,自己改了称呼,到李绅面前,降低辈分,自称弟弟不行,自称侄子还是不行,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见了李绅叫爷爷,人家才开心了一点。

心眼就小到这般地步。

另,宋代孙光宪编写的《北梦琐言》当中还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曰:

(李绅)镇淮海日,吴湘为江都尉。时有零落衣冠颜氏女寄寓广陵,有容色,相国欲纳之。吴湘强委禽焉,于是大怒。因其婚娶聘财反甚丰,乃罗织执勘,准其俸料之外有陈设之具,坐赃,奏而杀之

当淮南节度使的时候,看上了一个姓颜的美女,却被一个叫吴湘的小官捷足先登,先下手为强,迎娶回家,本来一家姑娘多家求,红颜佳人,有拥有全世界资格,谁都可以追求,人家已经结婚,大度一点,祝福人家幸福才是真爱,但李绅呢,闻讯之后却是勃然大怒,勃然大怒之后怎么办?

罗织罪名,生事陷害,不分青红皂白,找了个茬儿给杀了,最终害的颜氏“孀独而终”,为吴湘收了一辈子,需要知道的是,唐朝,女人还可以改嫁,颜氏在这种情况下能给吴湘守一辈子,两人感情有多好已经可想而知。

为了自己,生生拆散一对鸳鸯,这就是李绅,奢侈,心眼小,残暴,这样的人当官老百姓还有个好吗?

所以,后人评价,李绅治理地方的时候,是所谓:十分公事,绅相晓得五六。

那么,这样的人,结局会是如何呢?

《旧唐书》上记载,李绅一辈子算计,做到了尚书右仆射,赵国公,进了中枢,相当于宰相,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四月,七十二岁的时候“暴中风恙”,中了风邪,不能上朝,基本处于办退休状态,十一月稍好一些的时候,安排到地方当了个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逝,享年74岁。

为颜氏杀吴湘,就是会昌五年,临死前一年干的事,那一年他73岁。

说的很好,做的却那么龌龊,写出“锄禾日当午”的李绅,无非是口头上的天使,行动上的魔鬼。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道光皇帝生平经历介绍,道光皇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

  • 雮尘珠最后找到了吗,雮尘珠就在献王墓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云南虫谷》最开始就是铁三角去寻找献王墓,因为他们听说雮尘珠似乎就在献王墓了,而铁三角身上都有诅咒,必须要用雮尘珠才能清除。大家都想知道,《云南虫谷》雮尘珠找到了吗?其实他们三个人没有找错地方,雮尘珠确实就陪葬在献王墓里。但是根据原著小说里的描述,献王貌似把雮尘珠当成定尸丹含在了自己口中。因为年代太

  • 杨四郎真实历史生平介绍,历史上杨四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字延辉,即杨四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杨业第四子。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人物性格年约二十四,天生俊朗,美

  • 成语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井水不犯河水“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井水不犯河水“是怎么来的?原来不是真的井水和河水?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也作“河水不犯井水。”“我们知道‘井水不犯河水是用来比喻各管各的

  • 花荣的绰号以及绰号的由来,花荣的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花荣,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劣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人们爱其武艺,把他比做汉朝的名将李广,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花荣是宋江的结义

  • 西凉军到底有多强?西凉军是属于董卓还是马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中原历史中,某些游牧民族一直不被中原王朝认可,但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却有这么一直这样的队伍,这支部队既是董卓的靠山,又是曹操的噩梦。他们到底是谁?他们有多厉害?首先,西凉铁骑并不是只有一支部队,除了曹操说出的马超西凉军外,还有韩遂所属的八部。他们都是属于西凉铁骑起义军之一,而董卓手里的西凉铁骑

  • 关羽大意失荆州被谁抓住了,关羽死亡的真相被谁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一生战功赫赫、威震华夏的关羽就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究竟是谁这这场战役中擒获了大名鼎鼎关羽呢?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擒获他的是吴将潘璋,然而历史上抓住关二爷的却另有其人。下面就和小编梦回三国,

  • 伍子胥过昭关下一句是什么,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歇后语,它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一夜愁白了头。伍子胥过昭关的确是一个带有一些神奇色彩的故事,相传他因为到处都在搜捕他,因此他肯定不能大大咧咧的走出去,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为此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老了很多岁,也正是因此没有人认出他来,他才顺利的通过了。不过,这样的故事

  • 管宁割席的典故是真的吗,讲述了管宁和华歆绝交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管宁是东汉末年隐士,在天下大乱之际,他选择到辽东隐居,此后专心研究学问,不在过问世事。当时有不少人和管宁抱着同样的想法,管宁便逐渐负责起教导的工作,因此深受人们的尊敬。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管宁割席”,主要讲述了管宁和华歆绝交的原因。不过“管宁割

  • 直隶总督的权利有多大,直隶总督相当于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雍正二年例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在清朝统治时期,有一个官职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直隶总督。在当时,清朝总计设立了9位封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