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平王初期有王者之风,那么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楚平王初期有王者之风,那么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45 更新时间:2023/12/21 6:24:40

楚平王在位十二年,初期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颇有功绩。遗憾的是,他执政后期费无极乱政、伍子胥奔逃。楚平王在位时期,正是楚国逐渐衰弱的时期,直到楚昭王时期溃败才又重振。

楚平王名弃疾,是楚灵王的弟弟,他身为公子的时候,能力和风评都是不错的。他被封为蔡公之后,深受蔡国人民的爱戴。换言之,弃疾身为楚国公子时期,颇有王者之风。

《左传》云:“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柤。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以其乘马八匹私面……往来如是。郑三卿皆知其将为王也。”

楚国公子弃疾深受楚灵王的信任,楚灵王派他到晋国行致谢礼——答谢晋、楚两国的联姻。在当时人们眼中,弃疾行为表现的方式和楚灵王大不相同。

弃疾经过郑国,使用了相当合宜的外交礼仪——见郑伯用驾车的马八匹作为私人觐见的礼物;见子皮以“上卿之礼”用马六匹;见子产用马四匹;见子大叔用马两匹。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禁止楚国士兵在当地割草、放牧、采摘、砍柴,不进农田、不砍树木、不摘菜蔬、不拆房屋,不强行讨取,并且命令将士们发誓,如果有触犯命令的人,直接撤职、降级。

楚国军队一反常态,他们不再张狂凶暴,让其他诸侯国的主人不用担心客人有威胁,前来和归去都是这样。此时,郑国的三卿都看得出来,弃疾将要做楚王了。

由此可知,弃疾的表现恭谦有礼,不像楚灵王在“申之会”上那般骄傲自大。不仅如此,弃疾也是一个以退为进、大智若愚的领导者。

实际上,弃疾能够成为君王,是托了蔡国观从的福。我们都知道,观从原本是拥立子干的,他劝子干先杀弃疾不成,弃疾反而逼死了自己的兄弟,即位成为楚平王。

《左传》云:“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隐大子之子庐归于蔡,礼也。悼大子之子吴归于陈,礼也。”

楚平王即位后宽待人民,不计较观从曾经要灭亡自己,让观从得其所愿地当上了“卜尹”。与此同时,他还让陈、蔡两国复国。可以由此推测,楚灵王被灭,和弃疾的暗中部署——与陈、蔡两国达成某种协议有关。楚平王召回了陈国和蔡国的太子,协助他们即位,此举拉拢了诸侯们的心。

但是,在“致群赂”这一点上,楚平王对郑国言而无信。他并未将答应给郑国的“犨”、“栎”之田归还。虽然这是枝如子躬的所作所为,但楚平王仍然默许并原谅。可见楚平王也认为不需要将这些土地归还给郑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楚平王未见得是一位真正开明的君王。

枝如子躬乃是投其所好,楚平王也舍不得归还,他甚至不希望郑国做大。在清朝高士奇看来,楚平王复陈国、蔡国,只是小恩小惠而已——“以其小仁曲惠,足以要结陈、蔡之人心耶?”看来楚平王“伪君子”的形象维持不了多久。也正是楚平王的私心显露,才让奸人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引发了我们都很熟悉的“费无极之乱”。

《史记》云:“平王诈弑两王而立”。弃疾在楚灵王身边做事时备受肯定,正因如此他才被重用封为蔡公,而后举陈、蔡之师,攻入楚国国都,逼死了楚灵王,又恐吓公子子比,使其自尽,造成“诈弑两王”的事实,受人非议并不冤枉。

《左传》中弃疾能够成功上位的原因,有两点:

一、得民心。弃疾为蔡公时,受到人民百姓的拥戴。犹记得当时蔡国人发现弃疾不见了,就要抓住观从,而且经过好一番安抚,蔡国人才愿意以弃疾之名攻楚。

二、处事果断、心狠。昭公十三年弃疾攻楚时,不主张建城,他提议架起篱笆,争取宝贵的时间入楚,以求速战速决。入楚之后还杀掉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晋国听说楚国国君新立,鉴于之前楚灵王对晋国的无礼态度,晋国想要借机报复楚国。由此可见,新君即位通常是外交形势改变的开始。

《左传》云:“韩宣子之适楚也,楚人弗逆。公子弃疾及晋竟,晋侯将亦弗逆。”

早先,晋国原本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韩宣子到楚国的时候,楚国人不出来迎接,这是轻视、无礼的行为。等待弃疾到晋国国境,晋侯也打算不派人迎接。叔向则认为上行下效,应该根据正道而行,以德报怨,何必去学别人的恶呢?人民都以善为准则,更何况是国君呢?晋侯听了之后,就派人迎接了弃疾。

楚平王执政时期,重用了子革,实施了一系列安顿内政的举措,让楚国人民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五年之中,楚平王救济穷人、选贤任能,与诸侯国结好,使得楚国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此时,晋、楚两国难得地维持了一段和平的时光。

标签: 楚平王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恐惧华佗开颅,被世人嘲笑胆子小?事实上华佗被杀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虽然在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虚假和加工的成份,但华佗被杀这件事情,确是史籍上面有一定的记述的。作为古时候的医师,他远比同行业要高明得多,特别是对于手术治疗十分的熟练。大家印象最令人难忘的,应该就是刮骨疗毒了。虽然说在三国里面,没有哪个大将,比关羽更容易被箭射中,但从而侧边可见,华佗的中医还是很高超的。

  •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忙碌?什么事都要身体力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勤于政事的皇帝,但如果要给皇帝评“劳模”的话,恐怕符合条件的只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清朝雍正皇帝了。不过,雍正皇帝虽然热爱工作,身体条件却并不允许。在经过十三年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后,雍正帝终于把自己给累死了。但繁重的工作对朱元璋来说却是小菜一碟,他不仅可以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包揽

  • 为什么古人没有伪造虎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虎符,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虎符,中国古代调兵遣将必备之法宝。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详细描绘过其用法。他说,甲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阳陵。就是说,这虎符被做成了两半,平时是都在皇帝手中的。如果需要打仗了,那么皇帝会把右半部分给领兵出征的将领,如前文提到的阳陵主帅,而另一半则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有啥军事行动了,就让人带着这个一半

  • 和珅案发牵连了多少人?嘉庆为何对他儿子格外宽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和珅,嘉庆,和珅,历史解密

    和珅案发牵连了多少人?嘉庆为何对他儿子格外宽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每每聊起清朝的官员,和珅都会是其中一个话题,没办法,谁让他是清朝最大的贪官呢!和珅上位,一则是凭借自己的能力,二来是能够抓住乾隆的心思,得到乾隆的宠爱,可以说,和珅的成功,有一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乾隆想要他成功。不过,

  • 明朝天启皇帝热衷木匠,据史料记载他是个贪图享乐的人,事实果真如此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当我们仔细阅览史料时,我们会发现天启不仅仅热衷于关心朝堂上的事物,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会亲自派人去核实,而且有自己的看法,其师孙承宗与天启初期首辅叶向高也对其称赞有佳,而尽管后世天启遥控指挥阉党与东林党对立,但是从《明史》上记录来看,天启帝并非一名贪图玩乐的无能之人。而军事方面,天启并非偏听偏信,

  • 如果晋国没分裂,能不能打赢秦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晚期,各国都出现了公族衰弱,世卿家族强大的情况。以后来的战国七雄来说,除了出自晋国的赵魏韩三国,秦国进行了变法,加强了公族的权力,削弱了世卿家族的势力。齐国则发生了田氏代齐的情况,整个齐国都被田氏所窃夺。楚国的情况特殊一些,但是整个国家比较大,回旋余地也比价大,所以虽然内部也采取了分封制,但整个

  • 芈月连续生了三个儿子,为何职位总是八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芈月,战国,历史解密

    相信许多朋友都注意到了一部电视剧,这部戏主要讲述了芈月的一生,这是前年播出的,那我们今天来谈谈历史上的这个人。她连续生了三个儿子,但职位总是八子,这是怎么回事?事实上,历史上还没有找到关于她的名字的相关资料。只有芈是楚国的国姓,芈的家族恰好是所有贵族中没落的一个,第八子是一个位分,所以她被称为芈八子

  • 孙权如何让吴国快速走向灭亡的 为何魏国是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吴国,魏国,历史解密

    三国争霸为何魏国赢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的吴国,曾经也是称霸一时,但是最后胜利的还是魏国。在孙权时期,吴国算是比较强大的,但是后来却慢慢衰落,这种局面和之后的领导者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是孙权的儿子孙皓没有足够的能力,再就是这个孙皓没有

  • 子婴向刘邦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三国,刘邦,历史解密

    要知道,在秦末,函谷关之外是六国余孽们与大秦将士刀光剑影的浴血厮杀,在大秦内部,一代权宦——赵高正“指鹿为马”,不仅铲除了李斯、蒙恬等重臣,还将秦二世的兄弟姐们一一诛杀,而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婴作为一个皇室子弟,能够从内部的争斗中活下来,真的是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他在赵高杀死了秦

  • 清朝都有着哪些小吃?清朝天桥是小吃美食汇聚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清朝天桥,历史解密

    清朝京城,读书人必到琉璃厂,商人要去大栅栏,而讨生活的则到天桥。天桥地处京城宣武区,修建之初是皇帝从皇宫出正阳门到两坛祭祀的必经之地,因皇帝自称天子,故而该桥称天桥。天桥最初是一座汉白玉单孔高拱桥,光绪三十二年因修建道路,把高拱石桥改为低拱石桥。清朝天桥是清朝闻名的市井喧嚣之地,有走南闯北的杂耍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