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蛮腰”有什么典故来源?“小蛮腰”形容的到底是什么?

“小蛮腰”有什么典故来源?“小蛮腰”形容的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92 更新时间:2023/12/10 6:46:02

小蛮腰这个词,大家见得应该是很多的了,一直都是用来夸赞女子纤纤细腰,非常的好看,也是一种审美的追求。而且,可能很少有人怀疑过,小蛮腰说的到底是不是女子的细腰。事实上,现代,包括在古代,大部分时候其实真的说的就是女子的腰,但是小蛮腰在最开始,指的却不是女子,而是男子的细腰,这到底怎么回事?

史料中,“小蛮腰”典出有二:一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家姬小蛮的腰像杨柳,后泛指女人的细腰。二说则是“楚王好细腰”的故事。而当时楚国所处地理位置,被中原王朝视为荆蛮之地,故细腰便别称为“楚腰”或曰“蛮腰”。

第二说似乎更具可信度。但历史上楚王(楚灵王)所好的细腰,并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大男人们的腰。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所以朝中的大臣,都是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制自己的腰围,每天上朝前整装时都抑制住呼吸收腰,然后把腰带束紧,弄得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们的脸色都呈黑黄色了。

无论是《战国策》还是《兼爱》篇里,都明言“楚灵王好士细腰”。“士”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男性群体的专用称呼,女人是没有资格称士的。是故,楚灵王所好的是男人的细腰无疑。由此,有方家也猜度这楚灵王似乎有同性恋倾向,或者说也是一个双性恋者。否则,一个堂堂楚王怎么会有喜爱男士细腰的怪癖?

后来,我们在不少古籍看到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则日渐演变为专指女性之细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千古误解。

稍稍懂些历史的人都知道“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其实,“楚王好细腰”,并非指女人的“小蛮腰”,而是指男人的腰。

“楚王好细腰”典故出自《墨子·兼爱》篇:“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典籍中明确记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这说明,楚灵王所好的“细腰”,并非是美女的细腰,而是指士人的细腰。

何谓士人?春秋战国时,士指的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男性群体的专用称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或群体。这个阶层或群体均指男性,女性是无权称为士的。

“士,男人之大号”,“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士为低级之贵族,居于国中(即都城中),有统驭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由此可知,士是指有身份、有地位的男性。

因此,楚灵王所好的士之“细腰”,绝对是指男人的细腰,与女人的细腰无关,更与“小蛮腰”不搭界。

至于堂堂的一国之君楚灵王,为何偏偏喜欢男人的细腰,不得而知。也许,这是楚灵王的一种怪癖吧!

“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后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逐渐发生了演变。《晏子春秋》《韩非子》《尹文子》《荀子》等典籍记载中,“楚灵王好士细腰”一句中,丢掉了“士”这个专指男性的关键字,最终竟然出现了“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的叙事记载。

再后来,随着《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这两部古代士子必读之书的出版发行,“楚王好细腰”的典故逐渐异化成了女性,且衍生出了另一则典故:楚腰,用来形容古代女性纤细的腰身。

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户部尚书和太子太师都是从一品,哪个的地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子太师,明朝,历史解密

    “太子太师”、“户部尚书,这两个官职,在中国官制中,都是很早出现的。不过,为了更好的比较,我们把时间设定在清朝。当时”太子太师“跟”户部尚书“都是从一品的官衔。这在清代的官场中,已经是很高的官衔了。因为,从一品再往上的官衔,只剩下正一品了。虽然都是相同官衔,名义上都是相同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地位级

  • 虞姬最后真的是自刎吗?背后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虞姬,秦朝,历史解密

    千百年来人们都知道虞姬最后的结局是自刎,就连书上的记载都是虞姬自刎,但是背后的真相可能是另一种结果。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围困在垓下,不愿意被俘虏于是就自刎在江边,而他心爱的女人也跟他一样的结局。从汉朝到今天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认为,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后虞姬也跟着去了,但是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虞姬一个

  • 克罗马农人:距今3万年前欧洲大陆上一种寿命不长智慧较高的早期人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克罗马农人,新石器时代,历史解密

    远在距今3万年前,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寿命不长(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智慧较高的早期人类,叫做克罗马农人,属于晚期智人,和现在的欧洲人不是一个种群。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农(Cro-Magnon)山洞的裂隙中发现了人类化石。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性和2

  • 黄国灭亡后臣民都去哪里了?黄姓是来源于黄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黄国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追根溯源,自有黄国,方形成“以国为氏”的黄姓。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篡》云:“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宋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载:“黄氏蠃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北宋江夏黄氏族谱

  • 唐朝时期签订了一个什么条约,却成了大唐的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一个强大势力,之后,他们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唐初

  • 曹操杀死一代名医华佗,是因为华佗非要开颅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中医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如今看来,古代的时候古人治病,靠的就是中医。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中医的技术是越来越厉害。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使用中医进行治病。早在东汉末年时期,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名医,华佗就是其中一位。中医史上华佗是一位不可缺少的名医,众所周知的是华佗是名医,可是他的结局并不好。在小说或者是正史中

  • 楚平王初期有王者之风,那么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平王,春秋,历史解密

    楚平王在位十二年,初期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颇有功绩。遗憾的是,他执政后期费无极乱政、伍子胥奔逃。楚平王在位时期,正是楚国逐渐衰弱的时期,直到楚昭王时期溃败才又重振。楚平王名弃疾,是楚灵王的弟弟,他身为公子的时候,能力和风评都是不错的。他被封为蔡公之后,深受蔡国人民的爱戴。换言之,弃疾身为楚国公子时期

  • 曹操恐惧华佗开颅,被世人嘲笑胆子小?事实上华佗被杀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虽然在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虚假和加工的成份,但华佗被杀这件事情,确是史籍上面有一定的记述的。作为古时候的医师,他远比同行业要高明得多,特别是对于手术治疗十分的熟练。大家印象最令人难忘的,应该就是刮骨疗毒了。虽然说在三国里面,没有哪个大将,比关羽更容易被箭射中,但从而侧边可见,华佗的中医还是很高超的。

  •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忙碌?什么事都要身体力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勤于政事的皇帝,但如果要给皇帝评“劳模”的话,恐怕符合条件的只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清朝雍正皇帝了。不过,雍正皇帝虽然热爱工作,身体条件却并不允许。在经过十三年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后,雍正帝终于把自己给累死了。但繁重的工作对朱元璋来说却是小菜一碟,他不仅可以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包揽

  • 为什么古人没有伪造虎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虎符,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虎符,中国古代调兵遣将必备之法宝。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详细描绘过其用法。他说,甲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阳陵。就是说,这虎符被做成了两半,平时是都在皇帝手中的。如果需要打仗了,那么皇帝会把右半部分给领兵出征的将领,如前文提到的阳陵主帅,而另一半则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有啥军事行动了,就让人带着这个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