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山就是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侧的肯特山。
狼居胥山,古山名。汉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粜出冄头条兵漠北攻打匈奴,封狼居胥山。
霍去病深入漠北两千里,击溃左王部主力,俘虏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丞相、当户、都尉等83人,直逼狼居胥山,在此举行祭天封礼。
在古代,封禅可不是随便谁都能举行的。首先一个条件便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作为一个臣子,霍去病封狼居胥,逾越礼制,做了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严重点要灭族的,霍去病敢做这事,除了是仰仗卫青和汉武帝宠幸外,更是自己的一腔热血。
汉武帝压根没提这件事,除一些政治原因外,也实在是这次,给被匈奴欺负的没脾气的汉人大为长脸,所以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封赏,名扬一时。而后世武将也将封狼居胥作为终身奋斗目标。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喜出望外,意欲“封狼居胥",而未能实现北伐之愿。强敌北魏一直追击到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刘宋几乎灭亡。辛弃疾曾经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是这一段典故。
在唐朝,李靖、李绩,这两李,大破突厥,从狼居胥山脚下飞过;大将侯君集灭吐谷浑的军队,也曾驻扎在这里。在唐诗中,狼居胥山的寒风响彻四方:“何问狼居胥,执戟夜急行”、“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
朱棣五征蒙古,有一次把蒙古的败军追到狼居胥山下,杀了青牛白马,祭了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清代康熙帅军远征葛尔丹之战,《清鉴》是这样记载的:“三征葛尔丹,帝亲征,渡黄河幸宁夏,勒铭于狼居胥山,五月还京师。”
狼居胥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到漠北打匈奴时所命名的。通过《史记》与《汉书》找到这个山位置,来研究汉武帝与匈奴单于战争的方式和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人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这个历史上的名山,但均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报道,《辞海》也没有确切的说明。狼居胥山的位置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之谜。最新考证结果根据近年在李云清调查的资料:清朝康熙皇帝《清鉴》记载“三征葛尔丹,帝亲征,渡黄河幸宁夏,勒铭于狼居胥山,五月还京师。”此外,根据内馆现存的《蒙古天皇崇福寺题词(康熙)》中的相关记载:“是冬朕复师鄂尔多斯,剿抚并用,厄鲁特众绎归命,而葛尔丹仍未向顺。丁丑,率师驻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进。葛尔丹计穷自毙,子女就获,余党悉平。”这一铭文与《清鉴》记载一致,可见从宁夏到狼居胥宁夏离贺兰山,蒙古等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