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在为李陵辩护中激怒汉武帝,并在奸人的陷害下处以宫刑。李陵在与匈奴大战中,由于被困,弹尽粮绝,被迫投降于敌人,导致汉武帝大怒。大臣们纷纷落井下石,指责李陵,而司马迁表示,李陵忠君爱国,投降必定是局势所迫,汉武帝听后大怒,便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后来在公孙敖的唆使下,李陵一家全部处死。当时,死刑可以以宫刑替代,司马迁为完成遗愿,忍辱负重,接受了宫刑。
司马迁为何主动要求宫刑
公元前99年,汉朝和匈奴之间战争不断。最后李陵向匈奴投降。汉武帝对李陵投降之事异常愤怒,但内心深处可能又有些认同李陵是迫于无奈才投降,抱着这个矛盾心理,所以他反复点名询问大小臣工,也问到司马迁头上,让其说说对此事看法。
司马迁的性格非常正直,丝毫不会做恭维保全自身之言,他站在事实的角度,客观公正的分析李陵投降的原因,认为李他原本就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没有选择战死成仁,而投降于匈奴,其心中肯定有计划,希望汉武帝能给他一些时间。汉武帝听了大怒,认为司马迁乃是一个小吏,却胆敢包庇李陵,所以将司马迁打入监狱,被判了死刑。
其实西汉被判死刑,并不就意味着一定会被处死,一般的被判死刑之罪是有缓和的余地:其一,凭先祖之功免除死刑;其二,花钱买命,只要出足够的钱就可以免死;其三,申请宫刑代替死刑,当然,接受宫刑需要有一定的心里准备,受刑人会终身抬不起头,也会有受刑后感染而死的风险。
司马迁祖上无殊荣,家中又无钱,前两种免死方法都达不成,但他认为自己修史的使命未完,还不能死,所以他请求以宫刑代替死刑,救了自己一命。
司马迁被处以宫刑之后,忍受常人所不能体会之苦楚,坚韧不拔,写下千古绝唱之《史记》。所以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