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
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1911年,清朝的统治已经走到了最后时刻,同年夏天,湘、鄂、粤等省相继爆发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9月25日,荣县宣布脱离清廷统治而独立。
荣县也就此成为了清末全国首个正式脱离清廷统治的地区。这件事也把本就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推向了更高潮。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武昌起义爆发。
革命党人迅速攻占了汉阳、汉口等地,武汉三大重镇全部拿下后,湖北军政府正式成立,黎元洪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彻底点燃了全国的反清号角,两个月不到。
辛亥革命历史背景
1、物质基础: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团体的建立和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4、群众基础:收回利权运动的不断高涨。
5、革命时机的成熟:清末“新政”的实施,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反抗。
6、清朝统治危机的不断加深:清朝末年“预备立宪”骗局的暴露,导致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也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