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其实商鞅变法前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那商鞅立木有什么用意,下面来了解下。
商鞅立木的目的
其实商鞅立木的目的很简单的,就是为了比较顺利的推行商鞅变法了,其实当时战争年代,已经打了太久太久的仗了,所以百姓十分的疾苦.
百姓和百姓之间也不信任,百姓和当时的国家之间也不信任,所以商鞅为了表示自己变法的决心,让百姓能够接纳他的改革,所以才做了这个商鞅立木的事情的。
商鞅立木的故事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
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
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
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
有些又来说新法好.
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
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
这个故事故事说明了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