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时期的乌台诗案牵连三十余人,其中包括司马光、苏轼等人,这是朝廷上新旧党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苏轼在此案当中受害最多,也是这个案件的主人公。苏轼一生的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便是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受害人是谁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当时的朝堂正在进行王安石变法,新旧两党长期对峙,斗争十分激烈。苏轼既不赞成新派的变法,也不赞同旧派对变法的全盘否定,与众人格格不入,最终因为诗文惹怒新派,被诬陷入狱,险些自杀,最终被贬黄州。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苏轼因为既不支持变法也不完全否定变法,所以在朝堂上并不完全属于新党或旧党,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仕途并不亨达。而苏轼在湖州写的上表书中的文字在新派看来有暗讽的意味,于是新派激进人士开始对苏轼以前的文字断章取义,诬陷苏轼诗文对朝廷有讽刺的隐语,最终害苏轼入狱,差点死掉。然而在此之后被贬至黄州不得擅离。
沈括是如何陷害苏轼的呢?原来是通过告密的方式。苏轼在浙江当政期间,沈括曾以朝廷的名义去探访。期间,二人除了谈论公事之外,还有诗文相和,苏轼把自己的一些作品送给了沈括,沈括回京之后,将这些诗文重新誊抄了一遍。后来,沈括将这些诗文上报朝廷,说苏轼诽谤朝廷。于是,有了后来的"乌台诗案"。沈括充当了告密者的角色。关于沈括告密,只有这一条记载。但这条记载,却未必是真实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