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迁都洛阳,原因竟是长安城排水问题?

隋炀帝迁都洛阳,原因竟是长安城排水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329 更新时间:2023/12/9 15:01:55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史称隋文帝,他却无法忍受破落的汉长安城。

首先,汉长安城建造时采用深井排污水,结果几百年后排水不畅,污水逐渐渗透到土中,导致生活用水多受污染,水质咸卤,难以饮用,城里还经常散发着臭味。

其次,汉长安城北临渭水,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险。

据《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大兴城的规划仿照汉魏洛阳城,故其规模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和汉魏洛阳城很相似。大兴城后来经过扩建,成为唐朝的长安城。

隋朝统一天下,伴随“开皇之治”国家富足了,人口增加,但是关中的供养能力却有限。

当时的都城近百万人丁,粮食不能完全由八百里秦川供应。

受地理环境制约,全国的物资沿黄河到了洛阳附近,再往上游就很难漕运。

开皇四年和十四年关中荒欠,隋文帝两次带领官民逃荒到东都洛阳解决吃饭问题。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唐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

杨广即位当年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他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

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太监,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园。

隋炀帝迁都洛阳主要有以下原因:

1、加强帝国南北联系,增进帝国对于南北的控制

而京师长安则地处帝国的西北一隅,“关河悬远,兵不赴急”。一旦迁都洛阳,则“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不但在政治上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南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融也有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2、削弱北方世家的影响,制约世家的发展及影响。

3、南粮北运,不再像隋文帝时期那样出现粮荒。

迁都同时,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通过大运河,北边涿郡(北京),南边杭州的物资都可以运到洛阳。洛阳附近一口气修建了很多大粮仓,再也不担心吃饭问题了。

隋炀帝给洛阳带来了两样东西:

第一是牡丹,据王应麟《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进二十箱牡丹,有赤页红、革呈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矫等名贵品种。”这是说隋炀帝为洛阳引进多个品种的牡丹,全部进入西苑。

第二是给伊阙起了个气派的名字——龙门。伊河冲出伊川后,两岸远望如门阙,故称“伊阙”。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欲迁都洛阳以控东方,他从长安来洛阳考察地形,登邙山南望伊阙,喜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隋炀帝金口一开,“伊阙”从此更名为“龙门”。

隋炀帝营建东都,次年正式迁都洛阳,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皇帝。之后,定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洛阳外郭城正门,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渐废弃,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是中国古代延用时间最长的都城城门。

隋炀帝的功劳在历史上是可见的,他功绩显赫却饱受争议,世人都称他是暴君,这是为什么呢?杨广修建洛阳,开凿运河征用了大批劳动力。东都洛阳只一年就修好,必是征用大批劳动力,日夜赶工。开凿南北运河更是死伤无数,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再加上杨广暴戾,动辄杀掠,后期导致民怨四起,也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但是隋朝兴建的这些工程和制度,后来却是唐朝受益。

隋洛阳城经唐朝扩建,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大运河带来了全国的物资。

科举制度后来经唐朝推广,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隋炀帝的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历史上经常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标签: 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能天天吃肉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游牧民族,历史解密

    说起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可以说是和我们农耕文明为主的汉族是共生的。从最早的西周记载一直在清朝灭亡,可以说整个蒙古高原上一直生活各种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给我们最常见的印象就是骑马吃肉,擅长打仗。不过,事实上,游牧民族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比我们想象的差远了,尤其是吃肉这件事,可以说在真是的古代几乎是

  • 为何说韩厥在晋国混乱的局势中是一股清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厥,春秋,历史解密

    文学作品《赵氏孤儿》一直被传颂,从影视、话剧等多个角度解读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大义的故事。人们往往感叹于程婴的隐忍与忠诚,感叹于公孙忤臼的慷慨赴死,也同样憎恨着屠岸贾的奸诈,然而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却没有好好展现韩厥,或许是因为在这些艺术作品中,韩厥只是一个小点而已。关于韩厥此人,不仅在赵氏一案中展现出

  • 汉武帝在位54年,却为何花了44年去打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即位后,整治朝廷政治,早年的时候重用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将军为汉朝打下了辽阔的江山,几十年的时间内还把匈奴打得不敢来犯。这件事情也有很多人感到疑惑,要知道,汉武帝在位有54年的时间,其中44年的时间竟然都用来打击匈奴,这就让人感到不解了,刘彻和匈奴之间到底有着什么仇恨?能让匈奴人抓着匈奴不放

  • 清朝绿营军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会走向衰落和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绿营,清朝,历史解密

    作为清朝两大正规军之一的绿营军,在最初时,虽然受到种种限制,战斗力有限。但担任的职责较多。除了一般的打仗,担负国防重任外,绿营军还要维护地方治安,防止百姓造反,又要担任河工、漕运、守陵、杂役这些事情。不过,随着八旗军实力的衰落,绿营军开始成为主力军。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之乱时,绿营军就比八旗军更加能够担

  • 孝圣皇后钮钴禄氏:帮助养子当皇帝,稳居后位5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孝圣皇后钮钴禄氏,清朝,历史解密

    说起进入后宫的女人,大多都是挤破头颅想要赢得皇帝宠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后宫中获得一席之地,若是再生下一儿半女,儿子又当上皇帝,那人生便达到了巅峰,这一点在大清历史上有许多女人都无法奢望的,但是也有其个别的人达成了这个愿望的。乾隆之母孝圣皇后钮钴禄氏,她进入后宫中起初并不得皇帝宠爱,但是她却幸运的

  •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须菩提,印度,历史解密

    须菩提出生婆罗门教家庭。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 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里化缘。须菩提智慧过人,然性恶劣,嗔恨炽盛,为亲友厌患,遂舍家入山林。山神导之诣佛所,佛陀为说嗔恚之过患,师自悔责忏罪。后得须陀洹果,复证阿罗汉

  • 古代一种酷刑没有任何疼痛感,但却十分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商朝,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对于那些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臣子,以及犯下十恶不赦的罪犯采取了严刑酷法。据统计,古代的酷刑大致可以分为二十二种,如凌迟、腰斩、车裂、剥皮、炮烙、斩首等等。这些酷刑让人闻风丧胆,不战而栗,有效地维护了封建统治。这些酷刑在今天看来都极不人道,但在当时的社会确实司空见惯。

  • 朱元璋北伐成功,为何桓温和岳飞北伐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与岳飞恒温比比有三胜之利,其实拿朱元璋和岳飞恒温来比较的话,从形象上来说恒温和岳飞是铁骨铮铮硬汉将军,朱元璋是动辄抄家灭族过河拆桥喜怒无常的天子,可是朱元璋综合实力确实胜过恒温岳飞等人!各位小主且听老龙细说一番!介绍:比较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战争历来是往南方经济中心打打,可是历史上就有这么

  • 朱元璋宠爱郭宁妃,为什么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掌管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郭宁妃,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这个李氏不仅在位分上落后郭氏许多,连出身背景都不如郭氏出色,其父名为李杰,早年就在征战途中牺牲了,也没有其他的家族势力,与郭氏两相对比,显而易见李氏比郭氏的条件差一大截,那为何历史成为了名义上的“后宫之主”呢?朱元璋可能也考虑到了李氏名分卑微的问题,所以有意晋升她的位分,可是由于马皇后刚刚香消玉殒不

  • 在太后的庇护下,铁木迭儿无恶不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铁木迭儿,元朝,历史解密

    元朝统治者中的贤君屈指可数,致使权臣当道,朝纲混乱,祸国殃民。一些奸佞小人在残忍的宫廷斗争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留下了昭昭臭名,奸相铁木迭儿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铁木迭儿也算是名将之后,他是成吉思汗时期功臣者该的玄孙。可他并没有继承祖先的忠勇之风,只有一颗投机钻营的小人之心。铁木迭儿是元朝官场上的不倒